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用好《概论》教材 讲好“三交”故事
一种重要的方法论——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发布日期:2024-06-18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以全新叙事方式全面展现了中华民族由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过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的重大标志性事件,有效推动了相关学科研究的范式转移。同时,又正面回应了学术界的一些争议,批判了西方学界的一些错误观点,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是新时代建构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

      下面就学好用好《概论》这个问题,初略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于书写的视角

      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因所站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也有所差异。不同群体阅读《概论》有不同的看法,但不论视角如何,都应有一个共同的立足点,即整体观。也就是说,要从整体上看待中华民族发展史。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从生态、人类、社会、制度、历史等诸方面有机结合地整体开展分析。生态要素是人类发展的基础要素,东亚社会内聚性的生态特征造就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聚性运动,也造就了独特的思想结构、政治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概论》第二讲率先点明了地理与文明的关系,把人类活动拉回到生态本质中,在讲清楚东亚生态结构的基础上,再分析独特的国家和民族形式、多元和一体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上贯穿了自然、人文、历史等,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加为人所接受。这种生态与人文的整体视野,体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双重要素的结合。

      其二,贯穿着几千年的大历史史观。如何将漫长历史长河中形形色色的碎片化的历史事件组织起来,展现出清晰的历史画卷,如何评价关键节点上的关键事件,需要我们置身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演变历史中考察。《概论》书写历史,但不拘泥于稀碎的历史片段。从大历史视角出发进行叙事,对于战争冲突、思想演变、制度变迁、王朝更迭不是就部分而谈部分,而是从几千年的历史整体出发,看它是否推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否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演进等。

      文明之价值,只有在相互对比中才能显示出来。中华文明立足于特殊的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展现出区别于西方文明的特质,这些特质是我们当今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来源。

      《概论》始终从文明对比的视角出发,阐释出中西方之间文明逻辑不同,因而历史演变不同,更为重要的是制度选择由此而有所不同。其逻辑是立足过去、关注现实、面向未来。《概论》从第三讲开始,其后的数讲都紧紧围绕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讲清了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交往交流交融的演进脉络与内容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进入近代以来,中华文明遭遇到西方文明的强势冲击,中华民族面临着由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而中国共产党则肩负起了完成文明转型的重任。对此,《概论》开创了一种新的近代史书写方式,即近代转型的文明史书写范式,与以往的史书书写有显著区别。


关于观点和框架

      《概论》中有很多观点创新,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深化。一方面,要用《概论》中的观点旗帜鲜明地回应一些错误言论。如五胡入华问题,要有理有据讲清楚“入”更符合大一统历史主流;如大一统问题,要从历史到现实讲清楚大一统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优势;如所谓“长城以北非中国”等错误论点,要用权威详尽的历史事实讲清楚早在远古时期中原与北方草原地区就有了多种形式的交往交流交融,其后绵延不绝,延续至今。

      另一方面,《概论》中的诸多观点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提供了导向。如内聚性运动,其表现是什么、动力是什么、有哪几个历史阶段等等,都值得进一步挖掘深化。再如第二讲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将阶级性和民族性统一起来”的观点极具启发性,实际上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具有超越其他任何政治势力的优势,创新了关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工作史的话语表达,需要我们开拓思路作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概论》的框架极为清晰,线性时间是叙事的纵轴,在这个轴上可以清晰看到各个时间节点上中华民族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可以按图索骥,顺着这个思想地图精准识别出这一时期的最大特征,继而为认识这个时期提供整体的、基础性的认知。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是四个横向轴,为全面认识中华民族搭建了“四梁八柱”。

      大一统的政治制度是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各民族之间才能有细水长流的贸易往来,才能有互通互融景象的出现,才能形成文化上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中华气魄。而经济、社会、文化的交融,反过来为大一统政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资源、社会动力和文化聚合的来源。这恰恰又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相互交融、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实体。

      这个框架既带有历史的主体性,也兼具有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是认知自在演变的中华民族、自觉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基本逻辑。顺此逻辑,可以考察各个区域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通过政治一体性、经济互补性、社会互嵌性、文化共生性四个维度呈现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既包含了政治精英的各种努力,还包括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


关于理解和应用

      《概论》是新话语、新思想、新观点的集中体现,创新之点无处不在。在书写中,首先突破了传统王朝史观的束缚,朝着更加具有人民属性的方向迈去,破除了历史书写执着于单一叙事的桎梏。同时,在文明对比视域中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将要去哪里的终极命题。

      在核心思想的使用中,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四个共同”具有普遍的历史意蕴,是在历史事实上的总结和升华;深刻理解“四个与共”是各民族共同的心声,是经过长期交融发展,并在血与肉的共同奋斗中形成的理念和意识。要把这些正确的理念、话语传递给社会、传递给广大青年学子。另一方面要纠正以往的认识误区和偏差。目前,我国民族工作挺进大国博弈前线,更要筑起意识形态的坚固防线,不能被西方的错误观念带偏、不能被一些错误的认识左右。要进一步对《概论》所传递的思想作全面、深刻的领会,把《概论》中蕴含的价值、理念、观点作为抵御错误观点的强大思想武器。

      《概论》虽以历史叙述为主,但时刻带有现实关怀。第一讲解决了核心概念问题;第十五讲全面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目前所见较为系统的解读,特别是其为如何在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

      如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分析中,《概论》重点论述“六大建设”,详细解读了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共同实现现代化,政治建设要着眼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过程民主等,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和谐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要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党的建设要着眼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再如,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方法中,突出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等。针对“怎样铸牢,怎样才能铸得更牢”这一重大实践命题,还专门分析了若干重点工作。

      《概论》为我们在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读者将在方法论的引领下,探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具体工作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各项工作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4期

文:张福强

作者为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副院长

责编:张红彬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