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4-06-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法治尊严,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湖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力量、平衡利益、调节关系、规范行为,以良法善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强大动力,全力推进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水平,大力实施“各民族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行动,不断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


遵循法治之“纲” 确保民族工作正确方向

      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巡视巡察和领导班子考核,纳入专项督查计划和省级社科基金课题,建立民族工作重大问题请示报告、重点任务跟踪检查制度,压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形成全党重视,共同来做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

      将党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主体课程。2021年以来,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组织宣讲培训3600多场次,参训人员达15万人次。

      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印发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正负清单、责任清单,把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写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民委协调机制、民委委员制等议事协调机构工作规则,推动写入各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和村规民约,融入办学治校、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创建实践。


立好法治之“规” 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梳理评估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列出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不衔接、不适应”的问题清单,坚持“立改废”并举,对部分现行规章、文件全覆盖、动态化清理。

      推动《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指导民族自治地方出台多部地方性法规,调整相关管理政策,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法律意志。

      围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社会管理、文化旅游等方面,把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指引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性规范,并嵌入融入各项条例法规之中,形成涉民族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规定互为补充、科学有效的涉民族法规体系。

      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2021年以来,支持民族地区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上升为省级战略,推动民族地区10县(市)全部纳入乡村振兴区域协作机制并实施对口帮扶,2023年省级财政专门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30多个民生项目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不让一个民族掉队。


紧扣法治之“重” 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水平

      坚持用法治精神引领、用法治思维谋划、用法治方式实施和推进民族领域各项工作,以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为关键,优化部门“三定”职责,动态调整权责事项清单,建立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推进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

      严格法律顾问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全面统一行政执法程序和文书,全面建立行政执法案件档案,推动履职更加规范有序。

      以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为支撑,将民族事务纳入平安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形成“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联防联动体系,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民族宗教大数据平台,推动建成6个市级、26个县级分中心,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协同管理和服务,推动民族事务治理精细化、智能化。

      以执法部门、窗口行业、网络网站为重点,将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情况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专项督查、纳入各级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内容、纳入各级政协视察调研计划,2021年以来连续开展多轮次专项检查和“回头看”,推动解决问题200多个,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凸显法治之“要” 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风险隐患防控体系,发挥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民委委员制的制度优势,建立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和协同处置机制,常态化实施“四不两直”安全检查,建立涉稳信息月调度、重大风险隐患挂牌督办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制度,实现预防在先、发现及时、处置稳妥。

      坚持管控调疏,把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会同有关方面依法规范涉民族因素“一讲两坛三会”举办、出版物审读审批和新闻宣传行为,创办“荆楚道中华”外宣栏目,成立18个理论研究基地,做好研究阐释,聚合媒体机构、互联网企业、“网红大V”等新兴势力,创作一批新媒体网络产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互嵌共融,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在大中城市设立78个培训点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法律法规,建立“来时有人询、住时有人引、政策有人讲、就业有人帮、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解、纠纷有人调、违法有人管”的“八有”机制,全方位、全周期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推行“律师进村,法律便民”服务,培训“法律明白人”近12万人次,确保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


夯实法治之“基”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作为建设法治政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内容,纳入测评指标体系和表彰奖励办法。

      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荆楚道中华”体验行、“宪法宣传周”等系列活动,在全省建设74个实践社区、景区、园区以及5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项目、200多处主题公园,形成全面动员、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力推进的浓厚氛围。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发挥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小组和红色物业等社会组织的“细胞”作用,推进“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下沉党员”协调共治,让各族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加强基层民族工作力量,推动资源、服务、平台向社区下沉,让基层民族工作实起来、转起来。2021年以来,所有县(市、区)民族工作部门均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4期

文: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