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与共 · 看见新疆
果香绿洲 匠心甜蜜——探访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疆哈密市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文化系统
发布日期:2024-06-06

      丝路名城,瓜乡哈密。念一声“哈密”,似乎就能“品味”出那份瓜果的香甜。作为中国原产水果中唯一以地名命名的果中臻品,哈密瓜是在哈密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孕育出来的。温度、日照、水源的自然调和,使得这片沙漠绿洲具有了“甜蜜匠心”。

      瓜以地为名,地以瓜闻名。考古证实,新疆栽培甜瓜的历史超过了4000年。追本溯源,全国各地的甜瓜(主要是厚皮甜瓜)均源自新疆。其中,尤以哈密栽培甜瓜历史最悠久、品种资源最丰富,同时也是新疆甜瓜“走”向中原的重要出口地和集散地。

      丝路芬芳,香飘四溢。2014年,新疆哈密市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如今,哈密瓜早已成为哈密的一张亮丽名片。以瓜为媒、以瓜聚友,传承丝路文化基因,哈密瓜正在结出更甜美的果实。

1472235.jpg

新疆哈密歌舞团演员在表演舞蹈《瓜乡欢歌》


“凡瓜甜而美者,皆哈密来也”

      东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哈密设立首座屯城,哈密便开始有了“瓜果之乡”的史料记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伊吾(今哈密一带)被划为敦煌郡统辖的12县之一。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天山南北与中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等陆续向东移植,甜瓜也传入了与哈密土质、气候相似的敦煌等河西地区。再后来,更有甚者,驿骑贡瓜一度成了判断丝路畅通与否的标志。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西域,就对当地的美景与瓜果十分着迷。

      清代,哈密瓜进入京城,成为新疆进贡朝廷的果中佳品。1697年,哈密维吾尔人首领额贝都拉协助清军平息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被敕封为一等札萨克达尔汗。1698年冬,额贝都拉奉诏进京觐见。他特意挑选了100个甜瓜,用桑皮纸包裹,将其放进用柳条编成的筐里,每峰骆驼驮两筐,加上哈密小刀、羊羔皮等其他贡品,驼队行走70多天后抵达京城。在新年的朝宴上,康熙帝品尝了来自哈密的甜瓜,其香甜清脆、可口怡人令龙颜大悦,遂赐名“哈密瓜”。 哈密贡瓜获名,也成为了清代巩固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见证。从此,哈密瓜享誉全国,哈密“贡瓜年年渡卢沟”亦成为定例。为保证贡瓜的风味、品质,哈密回王还划出了专门的种植基地,指派专人种植,在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收获贮运等方面都作了精心安排。哈密瓜从康熙年间入贡到光绪末年停贡,持续了约两个世纪之久。

      历史上,关于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朝贡多有记载。清乾隆年间《重修肃州新志》记载,哈密栽培的哈密瓜“往年进贡”“瓜,瓜州之名虽著,总不及哈密之佳。鲜美胜于崖蜜,各地移植,其味终逊。”贬谪新疆的纪晓岚也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了哈密贡瓜栽培和灰培瓜种技术,盛赞其为“西域之果,瓜莫胜于哈密”“瓜则充贡品者真出哈密”“桑葚才肥杏又黄,甜瓜沙枣亦饭粮。村村绝少炊烟起,冷饼盈怀唤作馕。”林则徐也在《回疆竹枝词》中把哈密瓜当作美食描述。清末新疆布政使王树楠编著的新疆第一部农事历书《新疆小正》写道:“凡瓜甜而美者,皆哈密来也。”20世纪30年代,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则明确记录:“早在马可·波罗时代,哈密绿洲就以它丰饶的果园和芳香的水果闻名了。”


当哈密“遇上”哈密瓜

      清代,哈密进贡的哈密瓜品名为“加格达”,它只产在哈密。这是勤劳智慧的瓜农们将野生哈密瓜经过培育而形成的特殊甜瓜品种,俗称“麻皮大冬瓜”。加格达瓜外形美观、含糖量高、口感好,且耐储存,在长途运输中虽轻微破损但并不溃烂。《新疆甜瓜西瓜志》中记载,哈密加格达主要分布于哈密市大南湖乡和大泉湾乡,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是哈密的主要商品瓜。时至今日,在哈密市区中心耸立着一座汉白玉雕像——瓜乡少女,一位亭亭玉立的维吾尔族姑娘手托着一颗硕大圆润的加格达哈密瓜。这尊雕像也成为了哈密的地标之一。

      盛产瓜果的哈密盆地属暖温带极干旱地区,特有的气候、土壤、水源赋予了哈密瓜独一无二的品质。传统上,哈密瓜栽培要经过浇地、犁地、耙地、打瓜沟、播种、定苗、打瓜杈、定瓜、翻瓜、护瓜等10多道程序。纪晓岚对其栽培的“绝技秘术”这样记述:“此地土暖泉甘而无雨,故瓜味浓厚。种于内地,固应少减,然亦养子不得法,如以今年瓜子明年种之,虽此地味亦不美,得气薄也,其法当以灰培瓜子,贮于不湿不燥之空仓,三五年后乃可用。年愈久则愈佳,得气足也。”由此可见,哈密瓜的种植技术不断完善,相关记录也从未中断。

      哈密瓜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到果实成熟,一般经过4个阶段。当幼果拳头大时,瓜才能基本坐稳,称为“定果”。果实进入成熟阶段后,色泽和纹路逐渐显现,含糖量逐渐增加。蔗糖是甜味的秘诀,因此成熟的哈密瓜蔗糖含量高,果糖含量少。其瓜蒂、瓜叶、瓜皮均可入药,瓜子中的镁、钾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营养成分丰富。

      盛夏时节,瓜劈两半,果肉醇香,瓜瓤沁蜜。乡亲们常将瓜当成夏季主食,烹饪成菜肴。新疆特色美食抓饭中,哈密瓜干也被当作一种风味独特的配料。

      20世纪50年代末期,新疆农业科学研究所对哈密瓜品种资源进行调查,认定原产哈密的哈密瓜传统品种有22种。年复一年,哈密瓜已成为珍贵的种质资源。目前,哈密本地杂交培育和引进品种达500余种。不仅如此,哈密瓜种植早已实现“北瓜南移”,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区也都有广泛的分布。

3153500.jpg

香甜的哈密瓜引得游客驻足


“像哈密瓜一样甜甜蜜蜜”

      早在30年前,哈密举办第一届哈密瓜节时,就邀请“西部歌王”王洛宾以“哈密瓜乡之歌”为题,创作了哈密瓜节的节歌。

      聚天下“密友”,享甜蜜之旅。作为丝路重镇,哈密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

      2023年盛夏时节,中国·哈密“甜蜜之旅”第十七届哈密瓜节盛大举行。一场甜蜜之约,化作天山脚下绿洲最甜蜜的节日。你可以在“甜在哈密”的瓜王争霸赛上做个幸福的“吃瓜群众”;也可以品尝“吃在哈密”的“王府味道”,纵情在“乐在哈密”的“王府夜宴”麦西来甫之中;还可以畅游“玩在哈密”,体验“千年一遇”的大唐伊州穿越记。当然,你更不可错过河南省对口支援的“豫见哈密”特色非遗展。还有,东天山清凉露营季、“千人千骑”环城汽摩巡游、“畅游伊州”文旅大集、“沉浸式情景演艺——贡瓜传奇”、阿勒屯“阿拉木汗”真人秀等特色活动,无不精彩连台,令人流连忘返。

      哈密瓜当然是哈密瓜节的主角。漫步品瓜长廊里,“加格达”“黑眉毛”等老品种人气不减,新品种“金太阳”“红丽人”“青花蜜”也色香味俱佳。260多个哈密瓜品种集体亮相,当仁不让地占据了哈密贡瓜园的“C位”,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既大饱了眼福,又大饱了口福。一场场赏瓜、赛瓜、品瓜的互动,让瓜园里洋溢着甜蜜的味道。

      华灯初上,“夜游贡瓜园”妙不可言!白日的缤纷果园被装点成了灯光斑斓的游园。参观科技感十足的温室大棚,欣赏匠心独具的哈密瓜雕,观看鹤鸣湖《水上古风秀》,游客们沉浸式体验、全身心感受哈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俗风情。

      新业态、新场景、新玩法,夜间经济、乡间经济、云上文旅消费齐头并进。以“丝路名城 甜美哈密”为主题,精心策划“搭平台 铸品牌”“兴文旅 促消费”“展形象 聚人心”等融文化、旅游、娱乐、研学、运动、美食、文创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给全国各地游客献上了一席文旅大餐。甜在哈密、吃在哈密、玩在哈密、礼在哈密、乐在哈密的文化互动,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第二期“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43条,其中“哈密瓜乡 甜蜜之旅”等新疆8条线路入选。在这条线路里,既能品尝到哈密瓜、桑葚、桃子等瓜果的甜美,还能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将农耕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文物古建等文化资源融入其中,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就这样,近年来哈密持续打响“哈密瓜”品牌,不断推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农旅融合,逐步形成“农旅相融、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让哈密文旅产业更加“接地气、聚人气、扬名气”;推动哈密瓜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擦亮“哈密文化旅游”品牌,构筑哈密瓜文化品牌体系,打造哈密瓜超级IP,大力提升哈密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680023.jpg

在新疆哈密瓜节上展出的“老汉瓜”


聚势赋能 共享共赢

      好瓜不愁卖。每逢金秋时节,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的晚熟哈密瓜早就被全国各地瓜商“瓜分”完毕。这些瓜采摘后被装箱发运,短短几天就能到达北上广等地,成为消费者中秋节的甜蜜果品。

      作为我国最大的晚熟哈密瓜种植基地,淖毛湖及周边地区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适合哈密瓜生长。目前,全镇哈密瓜种植面积已达4万多亩。

      优质果源是新疆瓜果飘香的关键基础,提高商品率是重要发力点,淖毛湖等哈密瓜主产区采用精准水肥一体化的膜下滴灌技术种植,更使得商品瓜产量和收入节节攀升。

      以瓜为媒,哈密正通过构建哈密瓜特色鲜果全产业链平台体系,推动哈密瓜产业、文化、生态跨界融合、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全行业共建共享的哈密瓜超级IP。从新消费形态和市场趋势中识变应变,促进哈密瓜全产业链在哈密落地融合。联合国内外顶尖品牌孵化团队、营销机构,建立“网红”培训体系、全国鲜果电商产业园运营体系,结合哈密瓜节、哈密瓜高峰论坛等一系列传播渠道,努力打造一批“爆款”品牌为哈密瓜产品产业赋能。

      30多年前,哈密瓜首次出口日本时,就获得了“丝绸之路之宝”的赞誉。近年来,哈密瓜根植老挝等地,早已成为中国农业技术闪亮海外的新名片。

      从传统果品到城市名片的哈密瓜,正被赋予全新内涵与价值。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枢纽城市的哈密,正在依托新疆腹地产业资源和市场,加快补齐冷链设施和技术等短板,不断拓宽疆内疆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2673736.jpg

哈密南湖乡的瓜农喜获丰收

      2023年7月20日,哈密市携手业界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哈密市政府联合国家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按照全行业视角、全产业链思维,对全国哈密瓜产业发展情况开展研究,在大会上发布《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启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哈密瓜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企业、产区合作社共同发起成立哈密瓜高质量发展产业联盟。以市场逻辑、平台思维释放、吸引和培育动能要素,聚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做强做优哈密瓜种质研发、标准认证、冷链物流储运、金融结算、品牌流量推广等功能支撑,实现从“哈密瓜因哈密而得名”向“哈密瓜产业因哈密而辉煌”的战略转变,奋力打造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甜蜜之都”。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5期

文:王建军 张仁幹 本刊记者 刘雅

作者王建军为哈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张仁幹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新疆哈密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图:普拉提·尼亚孜

责编:张红彬 王孺杰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