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对话“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主旨发言人——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全球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所长潘维,从政治共同体视角探讨了新中国治疆方略成效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普适意义。
记者:您在发言中反复提到了“政治共同体”这一概念,应该如何理解其内容和重要性?
潘维:“政治共同体”(political entity)指的是国土、国民和政权的三合一,即在一块有边界的土地上生活着有统一政权领导的民众,也就是“国”。
政治上的“国”(nation),不等于文化意义上的“族”。不同的语言文化可能同属一个政治共同体。德国内部有讲土耳其语的族群,但都是德国人。法国内部有源于非洲的族群,但都是法国人。以英语和新教为主流的美国,内部有大量讲西班牙语的天主教徒,但同属美国人,是“美利坚民族”的一部分。而同样的语言文化可能分属不同的政治共同体。在非洲,讲英语的基督徒并非英国人或美国人。在亚洲,讲英语和奉行英国制度的印度人也不是英国人。英国与美国语言文化相同,但英国人不是美国人,不属同一个政治共同体。
受到前苏联“民族理论”影响,中国称“少数族裔”为“少数民族”。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民族与“中华民族”中的民族不是并列的,不属同一层次,也不属同一内容。“少数民族”或“少数族裔”中的“民族”(ethnicity)是语言文化概念,中华民族中的“民族”(nation)是政治概念。
而今几乎所有的“国”都是融合而来,国内都包含特殊语言文化群体,即 “少数族裔”或“少数民族”。毋庸讳言,曾经特殊的语言文化群体或许曾拥有自己独立的政治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扩展的过程也是不同语言文化群体交流融入的过程。维护政治共同体需要语言文化相通。
记者:您提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方案,也给世界指明了一条道路,因而具有普适意义。请您具体谈谈这个观点。
潘维:政治共同体与铸牢政治共同体意识,如同肚子和脑子,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和有机的。缺少内聚力,在激烈生存竞争中的政治共同体是脆弱的,会被“开除球籍”。所以,强调“政治共同体”意识,而非其他意识,是处理少数族裔问题的普适规律。
大国强国都有民族问题,都是“多民族”国家,都需“铸牢”本国民众的“政治共同体意识”。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普适意义。政治共同体与铸牢政治共同体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偏向经济发展,语言文化意识跟不上,经济成果反而可能为政治共同体的分裂意识提供支持。而经济基础不牢靠,语言文化共同体的建设也难持续。所以,强调“政治共同体意识”,而非其他意识,是处理少数族裔问题的普适规律。以一个目标贯穿所有工作,用一个标准考量脑子和肚子问题,就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方案。
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治疆方略在新疆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实践与经验,您认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潘维:新中国的治疆方略取得了显著成功。
一是新中国坚决反分裂,坚决打击分裂势力,切实维护和保障我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一方面实事求是,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承认历史形成的现实;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绝不含糊。
二是新中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带领新疆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75年来,新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进步有目共睹,是我国维护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强大底气。正是我国坚持全国一体、八方来援,新疆才有了而今与内地进一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好局面。与世界各国相比较,我国新疆各族人民相处很融洽,各民族互相尊重、携手同心。
三是新中国在不断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形成了成熟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概括成一句话,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通过交往交流最终交融为一体,在全体国民中铸成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道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明确了理论,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新疆近十年来才得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安定繁荣局面。从此,无论哪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和方略,都要有助于增强而不是削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形成新的理论、明确道路和方向很不容易,非常不容易。我们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实践和探索,才达成了这个共识。
记者:此次国际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在您看来,应如何进一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开创新疆更加美好的未来?
潘维:综合新中国的治疆实践和经验,我个人认为,未来在新疆进一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南疆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建议集中使用全国的援疆资源,以兵团为依托,有计划地在南疆区域内建设规模较大的城市,形成带动南疆全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以城聚人、聚人兴业、兴业促融,不断加快南疆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同时,内地学校吸收更多的南疆农牧民子弟入学。
二是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绝不是语言文字歧视,正如全国各地普及普通话并非歧视方言。相反,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民族平等的最有效手段。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有效消弭政治共同体内不同群体间的不平等,特别是教育和工作机会不平等。不平等就无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有民族平等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加强中华主流文化的嵌入。
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文化繁荣进步的动力。所以,在尊重所有以往外来文化的前提下,我们应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强化现代科学文化教育,不断增强新疆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本刊发表时略有删改
文:道中华
责编:王孺杰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