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群的唐代宝相花纹月饼,传递着中秋之夜的温馨团圆;收藏在吐鲁番博物馆的《论语》抄本,印证久远时光里的西域孩童习诵汉文典籍的场景;距今2300年的葡萄藤,让人遥想葡萄传入西域时的甜美滋味;夜游交河故城,在光影音乐中梦回丝路古城……置身享誉中外的“宝藏”之城吐鲁番,总能沉浸于积淀千年的深厚文化中,徜徉于充满激情的“火洲”热情里。
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位于新疆中东部的吐鲁番,是连接东西方陆路交通的重要孔道,也是我国多民族生息繁衍、和睦相处的美丽家园。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古墓群、石窟寺等文明遗存,讲述着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祖国边疆的历史事实,是见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活化石”。著有《丝绸古道上的文化》一书的德国学者克林凯特曾说:“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多民族充分交汇和融合,在整个丝绸之路上,我们找不到哪一个地方,在文化面貌上像吐鲁番这样丰富多彩。”
做一回时光旅行者,梦回交河,又见高昌,寻找《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尝一尝香甜的葡萄,品一品坎儿井的甘泉,探究国际丝路研究的高地之一——吐鲁番学的最新成果,触摸这座古城厚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明记忆。
新疆是个好地方。吐鲁番之美,甜在口中、爱在心尖。
吐鲁番市城区一瞥
悠久历史 见证多元一体
新石器时代的吐鲁番先民以狩猎、采集为生,随后逐渐发展农业,并定居于吐鲁番盆地。《史记》记载,当时生活于这一带的当地居民是姑师人,后建立姑师(后称车师)国。
西汉时期,姑师是开辟西域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当地各方势力,以断匈奴“右臂”。
公元前 60 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公元前48年,西汉设戊己校尉于吐鲁番,其治所在高昌壁(今高昌故城),主理驻军屯田事务。随之,来自中原及河西的屯田士卒逐渐入居,与当地车师人共同开发建设吐鲁番。戊己校尉作为西汉在吐鲁番设立的地方军政机构,强化了中央王朝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管辖。
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治理西域的职权。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朝廷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带500名将士在柳中城(今吐鲁番市鄯善县鲁克沁镇)一带屯垦。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继续在西域设戊己校尉。西晋在西域设置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管理军政事务。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前凉在吐鲁番设置高昌郡,这里成为天山南北最早实施郡县制的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占田制度的实施,中原先进的农桑技术在高昌地区得到广泛推行。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了以汉人居多的高昌国,普遍崇尚儒家文化。高昌国设三府五郡二十二县,虽以“国”的形式出现,但同中原地区各个时期的诸侯国或割据政权一样,都属于中国疆域内的地方政权。历史上的西域地方或割据政权都有浓厚的大一统、多元一体意识,或认为自己是中原王朝的分支,或臣属于中原王朝,双方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
唐代,进一步加大了对西域地方的治理。公元640年,中央政府将管辖整个西域的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设置于交河城。在高昌设置西州,下辖高昌、交河、柳中、天山和蒲昌五县,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实施州、县、乡、里的行政建置。公元658年,安西都护府西迁龟兹,西州改为西州都督府。朝廷颁布的户籍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交通馆驿制等典章律令,依然在此得到有效推行。随着大唐的兴盛和丝绸之路的畅通,高昌城成为一座国际贸易大都会、东西方物资集散地、多元文化交汇点,尤其是这里四书五经遍及学堂,形成了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导、信仰多种宗教的安宁社会。
9世纪中叶,回鹘人在高昌建立政权,史称高昌回鹘,一直与中央政府保持着朝贡关系,并尊大宋为舅,自称西州外甥。元朝建立后,政治大一统推动了规模空前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佛教、祆教、道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相继在此传播,汉文、回鹘文、粟特文、西夏文和察合台文等数种文字在这里使用。
清代,中央政府置辟展(今鄯善县城)办事大臣,后改为吐鲁番领队大臣。新疆建省后,设立吐鲁番直隶厅,民国时期改吐鲁番直隶厅为吐鲁番县。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初期,吐鲁番、鄯善、托克逊3县隶属乌鲁木齐专署。1975年7月,吐鲁番地区成立。2015年4月,吐鲁番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市吐鲁番市,辖鄯善县、托克逊县和新设立的高昌区。
交河之“交” 传承文化遗产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这是唐代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描述的边塞风光。千古名句中的交河所在,正是吐鲁番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交河故城。
交河城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最早的主人是战国时期的西域车师人。交河源出天山,由北向南流至此处,绕城而过,分而汇合,交河之名由此而来。先民们将交河城建在吐鲁番西郊的雅尔乃孜沟谷台地上,造就了迄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生土结构古代城市。
交河是吐鲁番盆地的重要中心城镇,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更是管辖治理天山南北的重镇。繁盛时期的交河人口达1万余人,一度是天山南麓乃至整个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中心。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边塞诗人岑参在交河留下许多描写边塞风情的佳句,“交河”逐渐成为边塞、西域的代名词。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吐鲁番考察世界文化遗产交河故城时强调,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有重要史学价值。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这座在大地上雕刻出来的古城,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和文化根脉。2014年,交河故城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址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交河故城已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2023年4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知名油画家将画板搬进交河故城,开启“和美新疆——2023年中国油画名家采风创作活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对这里赞不绝口:“交河之交既是自然界河流的交汇,也是中外文化和文明的交汇,更是当代艺术表达和远古艺术遗存的交汇。”
当前,吐鲁番市大力实施“旅游兴疆”和“文旅兴市”战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山脉、古城、古道、交通干线为经络,有效串联交河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高昌故城、吐峪沟石窟等历史文化遗存,打造丝路文化旅游景观线路,使这座历史古城成为各族群众感悟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不断展现丝路明珠的新活力。
远眺吐鲁番交河故城
文物之美 彰显美美与共
吐鲁番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遗址1491处,其中包括高昌故城、交河故城2处世界文化遗产,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有古城址、古墓葬、烽燧、石窟寺等。
巍然屹立于戈壁瀚海之间的高昌故城,因其城址现存布局与唐长安城相似,享有“长安远在西域的翻版”之美誉。而在故城以北约5公里处,便是闻名世界的阿斯塔那古墓群。这里累计清理墓葬400余座,出土以文书、墓志、丝织品为代表的文物上万件,以“高昌历史的活档案”“吐鲁番地下博物馆”之称蜚声海内外,成为晋唐时期西域乃至更宽广地域历史文化的吉光片羽。
从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伏羲女娲图》,堪称融合中原和西域文化“DNA”的画像。秦汉之际,越来越多的中原人陆续迁入,中原文化在西域深深扎根。作为盛行于中原地区的伏羲女娲崇尚之风,随之而来。《伏羲女娲图》的出现是对吐鲁番地区多种文化交融的映射,充分表明新疆各族人民在文化认同上与中原地区达到了深刻统一。
除了历史遗迹,吐鲁番还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源自2500年前的中国最早的葡萄藤、距今约2800年的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地毯——栽绒毯……吐鲁番博物馆现有藏品20637件(套)、珍贵文物892件(套),常设吐鲁番通史展、出土文书展、巨犀化石展、出土钱币展等。
值得一提的是,几千年来的商贸交往、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在吐鲁番这块土地上沉淀下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产生了一门国家级的“冷门绝学”——吐鲁番学。2023年8月,以“新时代吐鲁番学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吐鲁番市举行。研讨会展示了近年来吐鲁番的考古新成果、文物保护新技术以及国内外专家在吐鲁番学学术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助力不断提升、完善吐鲁番学学科研究和体系,持续扩大吐鲁番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幸福滋味 共享甜蜜生活
高温差、长日照、雪山水,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是吐鲁番水果的甜蜜“秘籍”。葡萄,就是受益于此的众多水果之一。吐鲁番种植葡萄已有200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后。《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发现这里种植葡萄。吐鲁番葡萄主要指无核白葡萄,翠绿通透、晶莹润泽,“其甜足倍于蜜,无核而多肉。”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火焰山西侧,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最宽处约2公里。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吐鲁番考察时来到葡萄沟,察看吐鲁番特色水果展示,了解当地发展葡萄特色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等情况。他强调,“吐鲁番美丽富饶、瓜果飘香,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目前,葡萄沟种植了上百个葡萄品种,设有葡萄主题展览馆、民俗馆、果品交易市场、度假庄园等,已经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一个甜蜜产业,发挥巨大能量;一家“门洞商店”,诉说湘吐情深。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2020年9月,新城西门村与十八洞村结成了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结对共建村。
在湖南援疆项目的支持下,新城西门村建成集红色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红石榴广场,着力打造吐鲁番市乡村振兴示范点。走进新城西门村,街道整洁、环境美观,村民们亲如一家。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随着高速公路贯通、物流企业不断入驻,吐鲁番的鲜食葡萄销量逐年增加,供不应求。新城西门村还引进企业,开发葡萄干、哈密瓜干、红枣、核桃等干果加工,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
走进高昌区的长沙葡萄主题公园里,成荫的葡萄藤绿意蔓延。这是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打造的5个葡萄产业示范园之一。目前示范园已建好湘吐友谊路、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步道,设置了科普园、观赏园、品种园、资源圃,成为各族群众的热门网红“打卡”点。
如今的吐鲁番,经济蓬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文化日益繁荣,这座流光溢彩的丝路古城愈发充满朝气、生机盎然。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5期
文:邓永红 徐东良 本刊记者 刘雅
作者邓永红为吐鲁番市文博院副院长,徐东良为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所所长
图:刘健
责编:张红彬 王孺杰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