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与共 · 看见新疆
天山大漠之间的时光穿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库车掠影
发布日期:2024-06-06

      “平生看尽山千万,不及龟兹一片云。”

      位于新疆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古称“龟兹”,是古丝绸之路要冲,汉唐时期我国西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代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大都护府曾设置在这里。

      学者季羡林先生认为敦煌和新疆地区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唯一交汇处,特别是对龟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则用“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寥寥数笔尽显其艺术风采……

      “西域乐都”“中国白杏之乡”“石窟之乡”……天山雪水孕育的多条河流,滋养了这座丝路古城。在汉唐龟兹故城遗址和明清老城区的遗风遗韵中,库车至今仍保留着以历史城区为核心,烽燧、佛寺、石窟等拱卫环绕的城市体系,完整延续了古城格局和历史风貌。这样的双城格局在全国独一无二。可以说,库车是新疆延续时间最长、历史文化遗产类型最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民居建筑、古迹遗址等均体现了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实证了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2012年,库车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摄影:库车市融媒体中心记者_胡仁杰_副本.png

库车城区新貌 胡仁杰/摄


十字路口 贯通东西

      东西联通,丝路为纽;遥隔万里,西域为枢。在悠久的历史岁月里,丝绸之路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通道。而龟兹,恰好位于丝绸之路中段,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无可替代的丝绸之路东西南北交通和文明交汇的重要枢纽,堪称连接世界的“十字路口”。

      张骞凿空西域后,西汉于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龟兹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首任西域都护。作为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它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对西域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发挥了主导作用,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此,戍边将士亦兵亦农,一边紧握剑戟,一边躬身稼穑,开启屯田战略,有效解决了驻扎军队后勤补给问题,为西域的安宁稳定提供了保障。658年,唐朝将安西大都护府移治龟兹。此后,中原与西域往来更为密切。西域都护府、安西大都护府在龟兹前后设立共长达300余年,彻底改变了“烽烟四起”互相争战的局面,当地各族民众得以安居乐业,边关得以安宁,丝路也得以长期畅通。


中华遗存 史证根脉

      “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在天山南北广袤的土地上,长城新疆段构成了大漠苍凉的历史风景线。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新疆的长城遗址没有连续性墙体,而是以城址为中心,点状建构烽燧、戍堡等设施,形成了以点带线且功能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据统计,全疆现有212处长城资源,阿克苏地区占有57处,其中库车就有22处。

      克孜尔尕哈烽燧在库车长城遗址中最为著名,先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屹立在库车市西北12公里处的盐水沟冲积扇上,始建于汉宣帝年间,是目前新疆境内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烽燧遗址。

      克孜尔尕哈烽燧所处的盐水沟东岸戈壁台地视域开阔,属于汉代玉门关西行通往古龟兹、疏勒及天山北麓乌孙的交通要道。烽燧残高约13.5米,底边东西长6.5米、南北宽4.5米,是历代中央王朝管辖、经略西域的历史明证,诉说着新疆自古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

wps_doc_5_副本.png

位于库车市西北12公里处的克孜尔尕哈烽燧

      今年7月,新疆首个地下古墓遗址博物馆——库车友谊路古墓遗址博物馆将建成开放。库车友谊路砖室墓群在2007年修建友谊路地下街时被发现,并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是新疆唯一的砖室墓群,年代在晋十六国时期。墓室内发现有撒五铢钱及墓主人口含、手握钱币的现象,这些都是中原地区的墓葬习俗。因此推断墓主人可能是深受传统汉晋文化影响的龟兹贵族,抑或就是居住在龟兹一带的汉地吏民、屯戍军吏或河西豪族移民。这也是新疆首次在塔里木沙漠北缘发现与内地关系密切的晋十六国墓葬,对探讨当时中央政府经略西域的历史,阐明汉晋时期中原与西域绿洲城邦间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以及丝绸之路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这一考古发现将砖室墓的考古实例由敦煌向西再推进了700多公里,为不断深化和拓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依据。

      进入新时代,库车充分发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密集等优势,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等工作,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依托新疆重点推进包括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在内的11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大力打造长城文旅品牌,用长城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石窟艺术 美美与共

      库车分布着20余处石窟寺,总称为龟兹石窟群。这些石窟寺,比莫高窟的开凿年份还要久远,记录着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历史。相传,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就出生于此,玄奘也曾在这里讲经说法。

      龟兹石窟群包括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等,现遗存800余个洞窟以及近1万平方米的壁画和彩绘泥塑、木雕等艺术作品,开凿年代大约在公元3世纪。此后,佛教一路东传,石窟艺术成为不可替代的传播载体,龟兹也成为了中国石窟艺术的起点。

      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群中的典型代表,它开凿在天山山脉南延的断崖之上,是规模最大、开凿时代最早、保存壁画也最多的石窟。1961年,克孜尔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重要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wps_doc_7.jpg

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库车克孜尔石窟群

      克孜尔石窟的壁画是其精华所在。青金蓝与石绿色相互交织堆叠成一个个菱形格,每个菱形格中都绘制了佛教故事,整齐有序地叠加排列在墙壁上。这种壁画风格被后人称为“龟兹风格”。在后来魏晋开凿的早期莫高窟洞窟里,可以看到与其一脉相承的青绿用色。

      克孜尔石窟前的木札特河一路向南,连接了龟兹石窟群中的第二大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唐朝曾有不少内地僧人来到这里,中原地区的佛教从而得以回传西域。这个石窟中就保存了许多具有多种文化艺术风格的洞窟和壁画。

      库木吐喇石窟分为“谷口区”和“窟群区”,共保存着2000多平方米的壁画及塑像残迹,可分为三个时期:公元5—6世纪,壁画题材及风格主要为龟兹本地艺术,同时可见中原艺术和犍陀罗艺术因素的影响;公元7—8世纪,龟兹风格与中原风格的壁画比邻而绘;公元9世纪及其后时期,回鹘文化给石窟增添了新的内容和风格。

      但是,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石窟艺术中都可以看到文化间的交流互动。例如石窟供养人中,既有回鹘人,也有汉人;既能看到回鹘文,也能找到汉文和龟兹文等。

      总之,龟兹地区同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一样,是多种宗教的汇聚之地。这些文化遗产表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居共生、多种宗教和谐并存,展现了西域与中原始终历史相沿、人文相关、根脉相连的紧密关系。

55b2a194cb9305d3dd551b9e073f8677.jpg

2c37879035284a6e133061063ab40005.jpg

fd4852afa76c5411a1a6c009f9defe95.jpg

库车龟兹小巷一瞥 尚昌平/摄


时光之舞 乐动新姿

      2023年10月,来自库车的舞蹈《爷爷的萨玛瓦尔》荣获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该舞剧以萨玛瓦尔舞为线索,讲述了祖孙三代对古老技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wps_doc_0_副本.jpg

由库车市龟兹歌舞团表演的舞蹈《爷爷的萨玛瓦尔》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元宵晚会》

      萨玛瓦尔舞由古龟兹人接待宾客的仪式演变而来,产生于公元4至7世纪龟兹乐舞鼎盛时期,2007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在中华舞蹈的艺术长河里,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龟兹乐舞吸收中西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种类繁多、色彩缤纷,鲜活灵动、奔放洒脱。以龟兹乐舞为代表的西域乐舞传入中原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助推了中原歌舞、诗歌绘画艺术的发展。

      《新唐书》记载乐工分四部,第一部即是“龟兹部”。由于唐玄宗的喜爱,龟兹乐舞在唐代风靡一时,或悠远凄怆或欢快奔放,出现了“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洛阳家家学胡乐”的盛况。元稹在《连昌宫词》记有“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白居易对“掣流闪电”旋转急速的《胡旋舞》留下“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的赞叹。唐代著名乐曲《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等,也都受到了龟兹乐的影响。

      在龟兹石窟壁画中,乐舞形象尤其引人瞩目。比如,绚丽的《天宫伎乐图》,只见众天神站在天宫栏楯之间奏乐起舞,汇集了来自中原、龟兹本地及印度、中亚、西亚的乐器。无声的石窟壁画,似乎也在演奏华丽的丝路之音。

wps_doc_1_副本.jpg

龟兹飞天乐舞表演

      北周至隋代著名的音乐家、琵琶演奏家苏祗婆就是古龟兹人,他将“五旦”“七调”带到中原,当时的音乐家郑译根据龟兹琵琶及龟兹乐调理论,创立八十四调的理论,促进了中华民族音乐体系的建立。


古城保护 守正创新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今年3月15日,库车市举行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命名12周年纪念活动暨库车“拯救老屋”行动2024开工仪式。

wps_doc_4.jpg

位于库车城郊北山龙口的苏巴什佛寺遗址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库车拥有热斯坦、萨克萨克等5个历史文化街区。全市古民居建筑总面积约83.6万平方米,建筑年龄在80年以上的历史民居共183座。2023年,库车市启动“拯救老屋”行动,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老城区范围内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民居进行普查、评估和修缮,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原貌的原则,尽可能地恢复古民居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氛围,一期项目选取35栋文物及历史建筑开展修缮加固工作。

      很多居住在古城内的居民也纷纷投入拯救老屋行动中,他们中间有一些是坚守营造技艺的匠人世家,对库车古城的肌理脉络非常了解。对他们来说,修的是老屋,拾起的是历史和情感记忆。

      古香古色的中式四合院、色彩艳丽的木门、古朴别致的菱形窗格、烟火气十足的街巷……昔日老旧的库其艾日克社区,经过改造成为了集龟兹文化、特色美食、歌舞乐器、瓷器陶艺等于一体的“龟兹小巷”,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库车市高度重视名城历史文化研究、保护传承利用等,《库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3—2035)》已正式发布,未来10多年里,将在名城保护、民生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上持续发力。同时,从历史沿革、遗址古迹、文化遗产、古城格局等方面,收集整理体现各民族大交融大团结的历史实证,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古今故事。目前,龟兹数字创忆园正在加快建设,库车历史文化名城展示中心已建成,库车市龟兹博物馆建设、库车清代子城修缮正在加快推进中。

      新时代、新使命、新库车。

      近年来,库车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提炼龟兹文化精髓,展现凝聚、传承、创新、包容、善治的现代龟兹风采,以“组织推进网、文化宣传网、产业发展网、交流交融网、五治融合网”五网一体推进政治、文化、经济、社会、法治建设,大力营造推广普及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生活环境,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个、自治区级5个、地区级90个,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西部百强县”“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称号。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5期

文:阿不都外力·沙木沙克 本刊记者 刘雅

作者阿不都外力 · 沙木沙克为库车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责编:张昀竹 王孺杰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