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以“四个一”为着力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努力培养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优秀人才,着力把学校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排头兵”和前沿阵地。
学校面向团员青年开展“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
出台一套政策 系统推进贯彻落实主线
学校党委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和师生必修课,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加强顶层设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写入学校章程和年度计划,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一体谋划、统筹推进。
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方案》,把主线融入管党治党全过程,贯穿到人才培养、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社会服务、研究体系、网络育人、评价体系等办学治校各方面。
构建“三贯通五参与十融入”思政工作体系,推动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小班化教学改革,创新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三个一”宣教活动、“石榴籽”小课堂等,进一步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和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机制,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一项工程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学校创新实施“2345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以加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有效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将每年5月、9月确定为民族政策宣传月和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将每年5月、9月、11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民族法制宣传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交流周和民族团结进步展示周,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相互交流学习民族团结进步认识体会和经验做法,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就。
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创新活动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各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以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志愿者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特色和资源优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进牧区、进企业、进部队、进乡村振兴联系点、进中小学,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作用,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宣讲活动。
2020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3年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高校。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校园一瞥
建强一批载体 有形有感有效开展宣传教育
学校始终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推动“两馆两廊一园”(“两馆”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校史馆;“两廊”即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时代楷模”教育长廊;“一园”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一体化建设,不断丰富优化展陈内容,进一步加大对“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七个作模范”和“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的宣传阐释力度。
组建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师为主的“馆课一体”教研团队,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经典路线”,组建由师生组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成立“北疆小红马”大学生讲解团,全面提升面向校内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服务能力。
在学校景观建设规划、“一院一品”建设、教学生活区环境建设、重大活动中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学校官微、官网、抖音等载体,实施“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计划,制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信表情包,录制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片等,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校园一瞥
办好一个研究基地 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学校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并获批自治区民委首家铸牢研究基地、自治区四部委首批铸牢研究基地。基地主任由校党委书记担任,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基地首席教授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设立政治共同体、经济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4个研究机构,致力于建设服务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智库、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重地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平台。
学校面向团员青年开展“石榴籽”小课堂活动
积极发挥研究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打造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团队,不断提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先后获批自治区民委课题项目21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54项。与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中的丝路书写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推动共同富裕的机制研究》《清代东归土尔扈特戍边档案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内蒙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情况实证研究》《多语种语言“音译”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等5部学术著作。自研究基地成立以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立项87个研究课题,立项课题经费达到295万元,为弘扬“北疆文化”作出应有贡献。
基地智库作用日益凸显,先后在《中国民族报》《实践》《内蒙古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多篇理论文章,形成的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策咨询报告被自治区党委《决策研究》采纳。2024年基地获批自治区民委民族语言文字科研项目重大委托项目3项、一般项目1项。基地还成功举办了“多学科视域下的北疆文化研究: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
新时代新征程,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要要求,不断深化“四个一”的内涵,不断书写民族地区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新篇章。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6期
文: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党委书记 刘九万
责编:张红彬
制作流程:高宁(见习) 王偲妮(实习) 梁乐欣(实习) 蒋京伶(实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