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传承之光闪耀——天津重刀武术小记
发布日期:2025-02-17

      翻刃斩劲风,落刃裂轻鸿。

      一把清代天津曹氏家族的“青龙偃月”重刀陈列在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三亚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家园——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展厅,吸引了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运动员在内的众多观众。

      本届运动会上,天津代表队带着天津重刀武术这一技巧类项目参加了表演项目竞赛,并斩获一等奖。

11月27日,天津队选手表演《天津重刀武术》_运动会网上新闻中心_新华社记者_杨文斌_摄.png

本届运动会上,天津队选手表演天津重刀武术 新华社 杨文斌/摄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重刀武术拥有600多年历史,吸收了唐代武科160斤重刀的考试技艺,将礅子、石锁、抱石等功夫糅进大刀招式之中,主要有插、背、拧、狮子披红、乌龙摆尾、雪花盖顶、双百荷叶、旱地拔葱、单提炉、过桥、掌中花等数十种刀式,且还在不断创新传承中。

      这次在赛场上,天津重刀武术队队员拿着重刀、推着大鼓、举着龙旗跨步走向舞台中央,迅速摆好队形。伴随着强烈节奏感和力量感的古典音乐及鼓声,前排的队员挥起龙旗,手握重刀的队员一招一式刚柔相济,集力量与技巧于一体。

      大刀舞起,动如风、静如松,提刀百斤重、舞刀鸿毛轻,刀飞钢环响、刀落寂无声,既惊险雄劲,又轻盈灵动,尽显中国武侠之风,给人以震撼和美感,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现了现代体育之风采。

      每一届运动会上,天津重刀武术表演的内容都在不断更新。本届运动会上,在音乐、道具、服装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在音乐方面,天津重刀武术的音乐制作人桑田介绍,“和曹宁沟通后,这次我们对背景音乐做了改编,开场音乐融合了国风音乐和琵琶、电吉他等多种元素,根据运动员的动作节奏进行编排;并结合了曹宁祖辈曹金藻的事迹和市隐国术社武馆的名字,取‘市隐’二字作为主题曲名称 。”在道具方面,天津重刀武术的编导傅涛表示,“这次新增了大鼓,第一次让运动员站在大鼓上表演,表演难度增加了。”

      站在大鼓上举着30斤重刀的就是天津重刀武术的第7代传承人曹宁。在父辈们的熏陶下,曹宁打小就喜欢重刀,把传承重刀武术作为自己的人生志向。代代相传、薪火相承,如今传承人曹金藻的大刀已加重到220斤。

      “小时候,只要长辈们练习重刀,我都会去模仿做动作。后来,我开始学习重刀的技术和技巧,刀的重量也一点点增加。”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6岁的曹宁第一次登场,是当时年龄最小的运动员,至今她已连续参加了7届运动会。

      “好厉害,竟然还有这么小的孩子耍刀!”“真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武术盛宴!”观众连连赞叹,现场掌声阵阵。

      完成表演后,7岁的李炳霖跟着队友们连蹦带跳地离开比赛场地。既是父亲又是师傅的李鹏,欣赏地看着李炳霖说道:“他喜欢,我就带着他练。”拥有30多年重刀武术练习经历的李鹏,在本次表演中举了160斤的重刀,也是最重的刀。

      “我们在表演中专门增加了传承的故事,既有老者(扮演),也有中青年,还有小孩,几代人同台展示天津重刀武术的风采。”傅涛向记者介绍。

      重刀武术是门硬功夫,所舞器械非常重,对学习者的体力要求比较高。如何把这项非遗传承下去,成为曹宁心中最惦记的事。为此,她辞去了原先的工作,全职从事重刀武术事业。多年来,曹宁带着天津重刀武术走进校园,从中挑选真正喜爱并且悟性高的学生传授技艺,帮助孩子们培养兴趣、增强体魄的同时,也播下了传承弘扬民族武术的种子。

      “练习重刀,基本功要扎实,之前我们学习重刀武术三年起步,整个过程比较漫长和枯燥。为顺应时代的需求,激发孩子们练习的兴趣,我们改进授课方式,帮助孩子们在一年之内学成一套活。”如今,30岁出头的曹宁带了多个小徒弟。今年9岁的张硕阳就是在校园里接触到天津重刀武术,后来跟着曹宁正式训练。

      “希望通过运动会,让更多人看到重刀武术,学习并传承这项技艺。”曹宁说。

      传统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项目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借着本届运动会提供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传统体育正在被人们了解和喜爱。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1期

文:本刊记者 游欢(见习)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