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内蒙古自治区组建286人的代表团,参加了8个竞赛项目、4个表演项目,与其他代表团共襄民族团结的盛会、群众体育的盛会。
开幕式上,内蒙古代表团方队迈着矫健的步伐,精神抖擞地步入会场。当经典歌曲《赞歌》响起,来自内蒙古的40名各族青年舞蹈演员,手持鲜艳的红绸热烈起舞,展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建设亮丽北疆的豪迈气概。
比赛中,排名第六进入决赛的内蒙古运动员霍小宇顶住压力、发挥出色,最终射落民族标准弩女子立姿一等奖;敖日格乐等5名运动员斗志昂扬、全力以赴,共获得押加比赛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两名14岁的运动员马晶晶、马文博默契配合,敢打敢拼,携手获得民族武术女子对练三等奖……赛场上捷报频传,“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在琼州大地熠熠生辉。
民族式摔跤是内蒙古传统体育强项。内蒙古代表团派出15名运动员,参加搏克(蒙古族式摔跤)、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绊跤(回族式摔跤)以及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等6个跤种的比拼,经过数轮激烈比拼,斩获多个奖项。
“我从小就对摔跤有着浓厚兴趣,高中时期接受过专业化、系统化训练。”内蒙古代表团运动员明霞坦言,练习摔跤是一个既辛苦又艰难的过程,但乐在其中。如今,身为小学体育教师的她,依然保持着对“搏克”的热爱,致力于将这项传统体育项目更好地传承下去。
绿茵场上,波依阔(传统曲棍球)比赛热烈开场。身姿矫健的内蒙古选手与对手你追我赶、挥杆抢球,精彩的表演引来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抢枢表演是内蒙古代表团的特色项目,也是鄂温克族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游戏项目。哨声一响,双方队员如开弓之箭冲向赛场另一端,一方队员率先抢到“枢”,大家在草坪上你追我赶,抢“枢”、传“枢”,展开激烈的身体对抗……比赛过程中既有橄榄球式的争夺,也有角力式的摔抢,展示了鄂温克族日常游牧、狩猎过程中的众多技能。
“抢枢的规则正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我们也在努力争取,希望在下一届运动会上,把抢枢推为正式的竞赛项目。”内蒙古代表团抢枢项目队教练铁成介绍说。
11月26日,民族大联欢活动中,海南黎族姑娘邀请内蒙古运动员赛恩巴雅尔一起体验黎族竹竿舞,内蒙古运动员白苏拉盛情邀请海南苗族小伙来北疆草原吃羊肉,内蒙古和湖北的运动员们合影留念,互相留下联系方式……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们载歌载舞,共同奏响团结、和谐、幸福的乐章。
自1953年以来,内蒙古承办了第二届和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全国唯一承办过两次运动会的地区。通过组织参加和承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内蒙古的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培育了一大批民族体育专业人才,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激发了各族人民共建祖国北疆美好家园、共筑伟大中国梦的使命感、自豪感,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跨越山海来相逢,共绘团结新画卷。“组织好参加好本届运动会,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和光荣使命,是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嘱托。我们要通过这个舞台,展示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以及内蒙古各族儿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精神风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本届运动盛会增光添彩。”内蒙古代表团负责人坚定地说。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1期
文:本刊记者 张红彬 本刊通讯员 李存霞
作者李存霞为内蒙古日报记者
责编:王怡凡 游欢(见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