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也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近年来,玉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工作新路径,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落实落地。
玉林市城市新貌一瞥
在“理、情、利”上下功夫
玉林市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思路、举措、方法,着重在“理、情、利”上下功夫。
晓之以理。强化宣传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类教育体系,全过程嵌入各族干部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方方面面,打造一批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用好一批思政教育线上线下平台,推动“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共同”“五个认同”等思想理念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心田,润物无声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动之以情。坚持以文化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探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与文化强市、文化塑城工作同谋划、同部署,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浸润活动,在风土人情、非遗文化、传统节庆、美食美景等文化体验活动中,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更加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给之以利。聚焦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玉林作为广西民营经济示范市的作用,加快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推进“玉林智谷”建设,推动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健康、纺织服装等五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50元,同比增长6.6%,连续13年稳居广西第一,全市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从而更加自觉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在“理论、宣教、互嵌”上下功夫
玉林市着力探索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法路径,让各族群众更加可触可感可知。
在理论研究上,每年组织各县(市、区)、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民主党派等,围绕工作职能和具体实践开展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实操性强、可转换的理论成果。比如,2022年,玉林市承接的《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指标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荣获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
在宣教体系上,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报刊、电视、电台、宣传橱窗及微信、抖音等平台,全立位展示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例,让各族群众可感可知。今年以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112场,主题宣传活动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校。
在互嵌交融上,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族群众的生活点滴,打造“幸福社区”、举办“广西三月三”活动;创办一批批高质量的学校、医院,举办一场场人才招聘会,解决各族群众入学、就医、就业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各族群众有形有感有效地交往交流交融。
在“品牌工程、区域协同”上下功夫
玉林市立足本地特色和资源禀赋实际,创造性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品牌工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实施“玉商玉工回归”工程。通过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既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引进玉商回归项目526个,总投资1031.74亿元,带动玉工回归57326人,有效解决了农村“三留守”问题, 玉林市基层社会治理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文化浸润·凝心铸魂”工程。深入挖掘提炼玉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办好办精系列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举办“龙腾端午·潮起玉林”、十字街文化城艺术节、“佼佼街”迎春花事、新春奇庙会、广西“三月三”民歌实景创演秀、刘三姐山歌对唱等活动,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更多玉林元素,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得更加紧密。
实施“交融互嵌·和美侨乡”工程。用足用好侨史馆、玉侨子午线和中华文化展示馆等平台载体,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开展系列“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云连线、“侨连五洲 龙腾端午”、“歌飞广西三月三 情满玉林心相连”、“玉商回归 侨乡圆梦”等活动,进一步增进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心灵契合和情感归属。
探索开展跨省(区)示范合作区。依托玉林、湛江、茂名三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通、往来频繁的优势,共同推动粤桂边玉湛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打造粤桂边陆化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中心,着力促进三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1期
文:中共玉林市委统战部
责编:张红彬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