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扎实构建“一廊一带四个基地”共创共建共享格局,打造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模范长廊、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示范带和“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三千孤儿入内蒙”四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培塑民族团结进步“金名片”,奋力打造“牢记嘱托共奋进 石榴花开映锡林”品牌创建模式,连点成线、织线成面,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打造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模范长廊。锡林郭勒盟立足境内1103公里边境线实际,坚持将守边固边兴边与民族团结一体推进,推动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5个沿边旗市,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联建共建,合力打造以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模范长廊,促进边境地区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在5个沿边旗市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国旗耀边关”铸魂工程,分级分类举办形式多样的守边固边兴边主题活动,推动创建工作延伸到北疆一线、拓展到国境前沿。
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示范带。在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等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示范带,创新“民族团结+”品牌模式,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各类文化场馆、景区景点、街区街道。充分挖掘牧民搬迁为国防等史实资料,积极开展军地共建,打造“兵团岁月”陈列馆等体现军民鱼水情示范点。依托察哈尔盟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察哈尔抗战遗址(山西会馆)、中共锡察巴乌工委驻地旧址(贝子庙)等红色资源,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示范点,讲好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的故事。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独特优势,构建“天文科普+民俗体验+休闲娱乐”三位一体的“草原天眼”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先后建成主题展馆、基地、公园等38处,建设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160余个,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的创建布局基本形成并不断延展。
建设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在锡林浩特市建设“守望相助 团结奋斗”教育实践基地,讲深讲透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各族人民的关心关怀,教育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苏尼特右旗打造“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教育实践基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的典型事例,彰显乌兰牧骑红色基因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凝聚起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在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建设教育实践基地,以“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为依托,生动展示廷·巴特尔扎根牧区50年,带领牧民致富和保护草原生态的典型事迹,以鲜活的身边事例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担当作为、建功立业。在苏尼特左旗打造“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厅,邀请多名“国家的孩子”现场讲述史实,情景再现草原母亲抚育孤儿、孤儿回馈草原等感人肺腑的故事,赓续民族团结优良传统。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0期
文:魏子威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干部
责编:王孺杰 张文慧(实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