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强化主线意识,从组织领导、宣传教育、民生实事、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同心同力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和美画卷。
乌兰察布市丰镇市举办“民族团结心向党 石榴长红谱华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汇演活动
加强党的领导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基”
谋实推进举措。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通过市委常委会会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进行周密部署和细致安排。制定实施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各项工作,形成市领导“一包一”、成员单位“立承诺”、巡察督查“全覆盖”、考核激励“促成效”、资金保障“做后盾”、落实责任“常态抓”六大工作机制,推动全市上下构筑起全域全员全程全面创建大格局。
夯实思想基础。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的核心内容,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累计培训党员干部超过1.5万人次。在全市各中小学开设“石榴籽”思政课程,陆续推出多个“石榴籽+”子项目,上好民族团结第一课。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市学前教育普通话普及率达100%。
压实各方责任。将贯彻主线要求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治考察、政治巡察、政绩考核,纳入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政府工作规划、部门业务及基层组织重点工作,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推进情况调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督查,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到各项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传承精神谱系
塑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形”
凝聚共识促共鸣。始终坚持把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将悠久灿烂的北疆文化、奔腾向上的蒙古马精神与籽籽同心的“红石榴”相结合,扎实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推出“迎新年、舞华彩——乌兰察布美术馆典藏作品展”“北疆文化集宁艺苑”“蒙古马系列主题作品”等。深入挖掘、宣传人民楷模都贵玛和北疆楷模董鸿儒、关慧明以及原北京军区守备一师官兵军民融合等模范典型事迹,不断凝聚各族群众开放豁达、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搭建载体强引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扎实推进“两个打造”,着力弘扬北疆文化,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标识和主题歌歌词及“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和优秀文艺作品”征集活动。编创音乐剧《人民楷模都贵玛》《草原女民兵》《北疆护城河》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线上推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聚焦五大任务 画好北疆亮丽风景线》等一批主题微视频作品,以中华文化浸润人心、培根铸魂。
打造实体树形象。在城市建设中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市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13个、主题广场4个、展厅13个、文化长廊23个、城市景观造型14个、地标性建筑13个、精品线路13条、公交专线2条、主题教育站(所)130个。“暖心驿站”“红色巴士”等做法被中央主题教育办简报、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广转发。培育形成了一批各族青少年研学旅行实践基地,使“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强化品牌建设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园”
加强“红石榴+”阵地建设。统筹规划“红石榴家园”建设,开设“红石榴故事会”“普通话小课堂”等课程,开通城市“民族团结进步”号公交车,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强化各族群众手足情深、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加强“红石榴+”智库建设。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构建以集宁师范学院为牵引的“1+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体系,建设“红石榴”专家团队,深入开展“裕民文化”“老虎山文化”“庙子沟文化”等研究,运用鲜活的历史史料和考古实物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加强“红石榴+”宣传教育。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红石榴”宣讲团13个,实施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宣讲机制,累计开展巡回宣讲、文化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活动,深入阐释“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创新开展“红石榴杯”群众性知识竞赛、摄影大赛等活动,吸引超过20万党员群众参与,成功举办《长城与文化自信——第四届中国长城论坛专题展》《塞上风光无限好——走西口历史文化陈列展》等文物精品展。
加强“红石榴+”基层治理。积极探索民族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建立志愿服务队127支,深入基层开展“石榴籽心贴心”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民族交往交流通畅。
“石榴籽·手拉手 ”2023年各民族青少年同心营活动在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辉腾锡勒草原成功举办 任子超/摄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效”
实事惠民,共享发展成果。大力发展“麦菜薯、牛羊乳”六大产业,深入推进“家家养牛羊、户户促增收”行动,培育打造米贴画、骨雕、剪纸、毛绣等民族特色传统手工艺品牌,积极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位居全区第二、第三。
固边兴边,共绘振兴蓝图。争取并有效利用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实施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饮水保障、产业发展等边境地区建设项目,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军地一体化建设,实现边境线通信全覆盖。深化“万企兴万村”“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动员广大民营经济人士主动履行社会责任,118个民营企业与342个嘎查村建立结对共建关系,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带动边境苏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4万元。
以旅彰文,共赏文化之美。举办“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万里茶道主题系列活动等,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带”行动,在旅游景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精心推出“北京向西一步·乌兰察布之夜”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项目,打造以集宁红色战役纪念馆、察哈尔文化博物馆、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希敏高勒文化园、明长城遗址为代表的北疆文化示范带,旅游业成为各族群众勤劳致富的重要产业。
以嵌促融,共筑和谐家园。建设互嵌式发展试点12个、互嵌式社区10个,组织开展互嵌式主题活动、开展青少年线上线下交流活动,组织400余名在校师生赴北京院校开展“石榴籽相聚 同心向未来”“京蒙青少年结对子、手拉手”等各类参观体验、学习交流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全方位嵌入、互嵌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8期
文: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委政研室(改革办)
责编:张红彬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