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团结聚力 奋进争先——四川省宜宾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掠影
发布日期:2025-02-18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拥有4000多年的酿酒史、3000多年的种茶史、20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地,现生活着汉、苗、彝、回等41个民族。近年来,宜宾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聚合多方力量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取得新成效。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宜宾时强调,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造福长江中下游和整个流域。宜宾牢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长江干流II类水质持续稳定达100%。2023年,宜宾市“江之头”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image.png

宜宾市三江口远眺

      始终锚定经济发展不动摇。坚持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宜美家园、共同创造”十大惠民行动,切实加大对民族乡村的扶持力度,各族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2023年,宜宾入选全国GDP百强城市。

      持续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双城”(大学城、科创城)建设为引擎,推动产教融合试点走深走实。2021年,宜宾入选全国21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在宜高校累计设置重点产业关联专业113个,新增获批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3所产业技术研究院和2个院士工作站落地。在宜高校、科研院所立项中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4项,获得授权专利206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00余家。实施优化学校布局和建设三年行动,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6个。2021年至今,宜宾先后投入资金达5.4亿元以上,改善26所民族乡中小学办学条件,新增学位2300个,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县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实施“三项计划”,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国民教育,作为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内容,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着力深化拓展青少年交流,设立李庄古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等一批精品研学路线,34个研学基地年接纳60余万名学生到基地交流学习。与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116所学校开展“石榴籽一家亲”“手拉手、心连心”等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研学活动500余场次。珙县“同运动、一家亲”篮球促“三交”项目获国家民委“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2024年全国试点示范项目”。着力互嵌共融,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构筑“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全市10个县(区)100%通高速、60%通高铁、宜宾港1个、宜宾五粮液机场开通航线近40条;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566户民营企业在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县实施兴村项目799个。着力以旅促交,打造“李庄古镇-蜀南竹海-僰王山-兴文石海”“横江古镇-向家坝大坝-马湖古城-锦屏-龙华古镇”等旅游精品线路,配套塑造“演艺+”“节会+”“体育+”等文旅新业态。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大力传承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独具宜宾特色的区域文化品牌。组织制作电视动画片《少年英雄小哪吒》、红色主题院线电影《孤军》、话剧《雾中灯塔》、音乐剧《槐花几时开》等多部文艺作品。组织举办长江社区文化节、宜宾长江马拉松、“民体杯”全国民族健身操比赛、西南地区中学生篮球交流赛等民族文化交流展示活动 200 余场次。注重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届制举办“天籁之音、石海之约”西部民歌展演、西部芦笙文化节、苗族花山节等群众性节庆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宜宾各族人民共庆苗族花山节.png

宜宾各族群众共庆苗族花山节

      持续深化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建设。坚持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摆在重要位置,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的法治基础。加强普法宣传,以民族团结“九进”、法律“十二进”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八五”普法宣传,通过制作、发放法治竹简、《民法典汉彝双语宣传手册》等方式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提升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全覆盖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和动态管理,培育村级学法用法示范户1051户。系统推进平安宜宾建设,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荣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市。创新设立石榴籽纠纷调解委员会,妥善处理日常矛盾纠纷,《创新“四三”调解模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入全国案例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宜宾各族干部群众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心用情用力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新篇章。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1期

文:本刊通讯员

责编:王孺杰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