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英雄出少年 自信中国说——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看中国动画电影十年
发布日期:2025-04-23

      “莫非你还想改变这世界?”“我想试试。”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乙巳蛇年的新春时节,以少年英雄哪吒为主角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一路“过关斩将”、“高开疯走”,进入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列,吸引全球超2亿人次观影,相关数字还在持续攀升。

      古老神话演绎新传奇,向世界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哪吒2》有何独特魅力?“哪吒”等诸多神话传说中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何以历久弥新?我国动画电影不断“出圈又出海”惊喜亮相,对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有着怎样的启示?近日,围绕上述话题,本刊记者对话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赵冰。

image.png


      记者:赵冰教授,您好!从您多年对动画电影的了解与研究看来,《哪吒2》缘何能如此快速地问鼎“史上最强”春节档,并得到全球影迷的认可?

      赵冰:《哪吒2》的火爆其实有迹可循。2019年暑期档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就曾创造超50亿元的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在叙事手法上,《哪吒2》采用经典电影“三板斧”叙事结构和AB双故事线的流畅衔接,又杂糅进周星驰电影的喜剧笑料、网文网剧的通俗文本、合家欢的亲情叙事等当代通俗娱乐叙事,并且将这些元素重新进行了精密“编码”和创意组合。

      如果说《哪吒1》的情节主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世人的偏见,扭转原本无解、必死的结局”,《哪吒2》则拥有了更丰富的主题——“为敖丙重塑肉身”的行为驱动和“升仙考核”打怪闯关的情节线相结合,继而发现“什么神仙妖魔,不过是禁锢异族命运的枷锁”的真相,呈现出主题多义化。还有观众评价《哪吒2》的底层叙事逻辑是处理“我们正在怎样生活”与“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的问题,是现实与理想状态的对抗、探寻。

      在“怎样讲述故事”的解法上,《哪吒2》让视觉艺术表达和叙事结构、手法、节奏等高度契合。《哪吒2》导演饺子就曾表示,“要在电影院给观众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视觉感受”。龙宫“铁链锁妖”那场戏中,场景中所有的妖兽都被锁链相连,千军万马戴着铁链飞在空中,特效制作压力很大,但为了表现剧情主线逻辑的底层核心,制作团队克服困难、精益求精,最终给观众带来了强烈视觉冲击,也在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在角色塑造上,虚拟性使动画角色比真人角色有更多空间和自由。但要使人们在虚拟世界获得情感共鸣,就更需要反映内心又超越真实的角色表演。特别是“春节档”上映的合家欢式影片,要满足各年龄段观众需求,并非易事。《哪吒2》中哪吒和敖丙共用一个肉身、面相变幻莫测是“神来之笔”,从叙事逻辑上衔接第一部结尾的情节,同时发展出第二部的故事主线,大量的笑料包袱、文戏武戏场景都由这个角色设定生发演绎。我们在《哪吒2》里看到一个共情能力更强的哪吒,看到一个真正成长起来的敖丙。哪吒“混世魔王”的形象和敖丙温润如玉的气质,正契合了“Z世代”群体的风格标签。哪吒和敖丙并非“完美英雄”,但他们“想试试”、想“改变这世界”的勇气和韧劲,是对各年龄段观众在现实困境中渴望追求梦想的一种映射与观照。

      而在其他角色的塑造上,《哪吒2》对《哪吒1》有很好的延续,同时又实现了全方位的超越。影片对“妖族”的定位是“人之常情、道义守则”,如教导众妖守正定心、重新做人的申正道,严守社群规则的土拨鼠,身躯庞大雍容又不失单纯可爱的石矶。如此遵守纪法、充满活力的“妖族”为何要被所谓“仙族”所定义和禁锢?又为何要接受自己生而为妖的命运偏见?归根溯源,这些设定都是在为深化主题服务。

image.png


      记者:哪吒的故事在我国经久流传,《哪吒2》将这一古典文化IP进行了怎样的当代演绎,又赋予了哪些新内涵?

      赵冰:人们对哪吒的故事耳熟能详。他是《封神演义》里顽劣不羁的“不良少年”、辅佐姜子牙保周灭商的开路先锋;是《西游记》里“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霞彩凤仙。身带六般神器械,飞腾变化广无边”“身小声洪多壮丽,三天护教恶哪吒”的童子神将;是1979年动画片《哪吒闹海》里脚踩风火轮、勇敢善良且重情义的“革命小将”……而今,“顶着黑眼圈、嗞着大门牙、作着打油诗”,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丸”哪吒横空出世。正如北宋苏辙《那吒》一诗中“北方天王有狂子”的叛逆底色,《哪吒2》放大了这种“狂”——他不再是被神化的符号,而是会迷茫、会低落、会闯祸的“问题少年”,有着叛逆、执着、本真的少年气。

      其实,哪吒在东方文化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哪吒形象的千年演变,本身就是一部文化融合和演进史。关于哪吒形象的起源,学界认可的通行说法大致有两种:一是出自佛经,为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的儿子,为父亲率领夜叉大军,别号“鬼王”;另一说哪吒来自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是力量强大的童神。

      唐代,人们逐渐将佛教中的毗沙门天和大唐名将李靖“合体”。按照佛经记载,哪吒是毗沙门天的三太子,于是哪吒也就成了李靖的三儿子。

      在不同时代的文本中,民间传说和神魔小说的人物形象呈现明显变化,古典IP的当代传承也绝非简单复制、再现,只有“旗鼓相当”的天才般地创造才能让传统神话故事具备真正的时代内涵。在《哪吒2》中,我们看到了“从神话复述到现实投射、从道德训诫到亲情对话、从个人觉醒到群体救赎、从中国故事到人类叙事”的当代演绎。

      《哪吒2》打破了传统神话中“仙”与“妖”的善恶二元对立,打破陈塘关李家与龙王家族延续千年的世仇,以现实投射重塑“三界”。以无量仙翁和阐教为代表的玉虚宫众仙构成了一个讲尊卑、重派系、以利益交换为处事原则的“人情”世界。被铁链禁锢的妖族象征被出身、偏见、命运束缚的芸芸众生。而哪吒、敖丙身上讲义气、重感情、轻生死的气概,象征着难能可贵的理想主义。

      影片构建的三组家庭真实质朴、充满温情,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中更能引起观众共鸣。哪吒父母“无条件的爱”——“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来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面对未完成的家族使命,东海龙王对儿子敖丙说,“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今后,忠于你内心的选择吧。”出身卑微的申公豹肩负家族希望,弟弟申小豹那句“哥就是我的榜样!”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责任和使命让他们砥砺前行,而爱和信任会生发出温暖而强大的力量。

      《哪吒1》中,哪吒在天劫降临的生死关头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这是他为自己正名,打破成见、突破困境。延续到《哪吒2》,这种自我觉醒转变为“若天地不仁,我便扭转这乾坤”,这次他要打破的是天地间不公平秩序,要救赎的是被偏见束缚的整个群体。龙王和海底妖族们努力挣破禁锢自由的铁索,一直甘于妖族命运的敖丙喊出“若前方没有路,我就踏出一条路”。

      生而平等,打破成见,勇往直前。从这一层面上,《哪吒2》实现了对《哪吒1》主题的升华,将表现中国传统神话之美上升为探讨公正、平等、自由的人类叙事。


      记者:过去十年来,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系列、《哪吒1》、《姜子牙》、《长安三万里》再到《哪吒2》,中国动画电影迎来高速发展期。那么,中国动画电影是怎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由此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又积累了哪些经验做法?

      赵冰:中国动画电影在20世纪中后期曾有过相当惊艳的表现。自1941年我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之后,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上下集彩色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以及1979年的《哪吒闹海》、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5年的《金猴降妖》一度成就了美术片创作史上的辉煌。这些经典作品都取材于我国民间文学或神魔小说,从传统戏曲、美术、民乐中汲取创作灵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一种全新形式被世界看见,并获得高度褒奖。那个时期的艺术家如同孙悟空、哪吒等形象一样,有着纯粹的理想主义、强大的精神内核和坚定的责任担当。即使在今天来看,这些动画电影依然富有创新性,充满智慧和力量。

      此后,中国动画历经30余载的转型发展。2015年暑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将传统神话故事改编成一部具有现代精神的现象级作品,收获近10亿元票房,成为全民热议的现象级文化事件,迎来了行业资本投入的小高峰。这十年,《哪吒1》、《白蛇》系列电影、《姜子牙》、《雄狮少年》等相继涌现,特别是2023年的历史题材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和今年的《哪吒2》,让中国动画“更上一层楼”。江流儿将玄奘取经的史话落地为市井烟火中的凡人传奇;哪吒将“剔骨还父”的古典悲情转化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体觉醒;姜子牙将封神之战重构为对“牺牲一人救苍生”的伦理拷问;“雄狮少年”通过岭南醒狮的热血叙事引发非遗风潮,不服输、不妥协的“雄狮精神”深入人心;李白、高适等一众文人引得观众集体吟诵诗词歌赋,当谪仙人高呼“轻舟已过万重山”时,他便成了当代精神困顿者的历史镜像;《哪吒2》中优美空灵的侗族大歌似清泉般响起,悠扬的呼麦伴随着天元鼎缓缓降下,人们身临其境,感知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

image.png

image.png

图片来源:电影官方微博平台

      所谓国漫崛起的十年,正是中国动画电影逐步实现从“文化采矿”向“文明重译”跃迁的十年,也是整个行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一种特有语言方式向更广泛受众展现中华之美的十年,彰显的是我国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坚定与强化,凝聚着鲜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实践。优秀的中国动画作品,总能与时代同频,加深各民族情感,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使中华文明绽放青春活力。

      有人曾诟病中国动画电影似乎只会向神话要题材,没有更多元化的创作和选择。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神话是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是认知各民族早期历史和文化起源的凭据,对后世文艺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欧美电影的叙事,也常常改编自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我们对中国文学、中国神话的挖掘和转化不是过多,而是还不够深入、到位,有待更大胆的尝试和更创新的呈现。


      记者:《哪吒2》打破了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纪录,也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十的亚洲电影,引发全球观众的情感共鸣。《哪吒2》的成功“出海”有助于帮助世界读懂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对此,请谈谈您的看法。

      赵冰:境外主流媒体对哪吒爆火的现象都有所关注,英国BBC和《独立报》、美国《纽约时报》和彭博社等多家媒体发布了专题报道。许多亚洲同行表示十分惊讶、振奋,东方文化叙事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影视行业的未来。

      《哪吒2》能否让中华美学话语、叙事形态和当代中国流行文化得到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情感共鸣,仅从这一部作品来断定或许为时尚早,但哪吒现象能够引起海内外对中华文化、中国电影以及中国IP的好奇和关注,为全球观众提供倾听中国声音、体验多元文化的契机,已经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了。

      文化“出海”是万里征途。多年来,美国有好莱坞稳定保持年产50余部佳作大片的长期输出,日本动漫产业有高度规范和成熟的文化产业链。中国故事历来有其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历史传承,携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是内容创作者一直追寻和探索的方向。总之,推动中国动画电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做有力量的作品、有价值观的传播,使之成为全人类所共享的文化资源,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而幸运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

      记者:谢谢您接受本刊专访,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部载入史册的中国动画电影!咱们影院见!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2期

文:赵冰 本刊记者 王怡凡

作者赵冰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龙慧蕊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