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珠穆沁长调,是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上的蒙古族民歌,以其独特的唱法和韵味风格响彻草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乌旗历史悠久,是蒙古族游牧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乌珠穆沁部落曾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山脉的乌珠穆山,之后他们一路唱着悠扬的《神山宝力根杭盖》长调,来到了乌珠穆沁草原。
历经长期的传承与发展,乌珠穆沁长调渐渐形成了节奏舒缓、旋律优美、行腔自由、音域宽长、高亢辽远的特点。乌珠穆沁长调多用马头琴伴奏,歌词明晰简朴,多为颂歌、情歌、宴歌和思乡歌,通常是一人引唱众人齐和,歌声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穿透力,是蒙古族民歌的精髓,也是蒙古族长调的典型代表。
乌珠穆沁长调在东乌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幼小孩童,无人不会吟唱长调,也培育了一代代优秀的长调歌手。从上世纪50年代的莫德格、昭那斯图等著名歌唱家到80年代涌现出的毛古力格、查干夫、元登、娜仁图雅等著名长调歌手,再到现在的乌云格日勒、胡日查、陶格套格、敖特根图雅、布和朝鲁等一大批长调歌手,都曾多次在全国、全区重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为了促进长调歌手培养工作步入专业化、正规化,东乌旗在中小学开设长调兴趣班,设立乌珠穆沁长调传习所,成立“乌珠穆沁长调民歌协会”,收集整理音像制品12张(盘)、书籍10余册,影响力日益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2009年,蒙古族长调民歌(乌珠穆沁长调)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来源:东乌珠穆沁旗宣传平台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