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一织一衣 天地人和——《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展》记略
发布日期:2018-05-03

  2018年农历正月初八,北京依然沉浸在春节喜庆、祥和的气氛中。一大早,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工作人员小张便开始了展厅内的巡视工作——已经有好几拨观众入馆参观了。欢度佳节非但未消融人们的观展热情,阖家观展甚至成为了某种新趋势。


014_2848_副本.jpg

014_2967_副本.jpg


  自古,博物馆就是记忆之神的女儿——谬斯女神们的居住地,她们侍奉着保留人类记忆和思想的作品。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在启迪世人200多年后,终于在近几年迅速更新着展览理念,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等形式,迎来前所未有的观众人数和热情。


  小张的巡视重点在艺术馆一楼,那里正在展出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策划的《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自开展之初,这个展览就吸引了众多观众。


014_2866_副本.jpg


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展现场


139F6CAAAABC72CF75FE08B26E31751A_副本.jpg


(一)


  从事金融工作的王女士从未放松过对女儿的美育教育,母女俩经常出现在北京各大博物馆中。尽管北京文化生活频繁、活跃,但涉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展览还是相对较少。作为老北京的王女士一家,能系统地接触少数民族文化的机会并不太多。在网上检索到此展讯,她便带着女儿来到了展览现场。


  《传统@现代》展出的繁复绚丽的民族服饰,不时引起母女俩的惊叹:“实在太美了!这些经过手工织布、印染、刺绣、缝制的服装美得让人移不开眼睛,还能通过展览看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原来少数民族对自然的理解那么深刻。”打破王女士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某些刻板印象的,是展览的“时间”单元。


  呈现在展览序厅的“缝制·时间”装置,二十四节气以圆周的形式标识在织布下方,分别与其上方悬挂的24条染布对应。染布皆为在二十四节气当天浸入蓝靛所染而成,因为受气候、温度差异的影响,其布料蓝色也因此由浅入深。策展人更将三匹织布垂浸于蓝靛水池之中,让观众目睹染料慢慢向上渗染的过程。装置中央悬挂着一套来自云南寻甸的彝族女服,裙摆处的365根垂条由彝族女性每天缝制一条而成。女服完整地经历了四季轮回,强化了服饰制作与天时节令相对应的传统意识。


  “时间”单元展示了服饰制作与记忆、历史、生命周期和自然天时的关系。这些手工制作的、费时费力、合乎自然秩序的服饰,为少数民族同胞的平淡日常赋予了仪式感与神圣感。


014_3060_副本.jpg


(二)


  藏族小学生酥油自幼在北京生活、学习。在《传统@现代》展厅中,酥油如愿找到了藏族传统头饰、肩饰及针盒。此刻,千里之外的故乡在他的心中变得格外真切。不过,最令这个9岁儿童痴迷、雀跃的,却是此次展览中对数字资源的利用及动漫互动形式的引入。


  在展览入场处循环播放的巨幅少数民族头像投影的两侧,是民族服饰视频介绍区,观众可自取耳机听取介绍。视频详细介绍了蝴蝶妈妈传说在苗族服饰上的表现,裕固族民间英雄传说如何演变成裕固族女性服饰特色……在另一块屏幕上,一个巨大的人形从海南黎族织锦图案中立起、走动起来,在“巨人”的引导下,愈来愈多的小人儿起立并紧随其后……少数民族用服饰书写了自己对宇宙起源与祖先记忆的认知,绘出关于世界的图景。


  从平面静止的布料、服饰到活泼、象形的动态画面,对儿童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而展览单元之一的三角形装置“交错”,观众可从其装置的三面分别进入一条T型封闭空间,空间两侧是民族传统服饰与现代时尚服饰的配搭组合,空间尽头对应着T台秀与人物采访视频。在这里,传统经典跨越时空,传统与时尚碰撞、融合。身临其境,进入者与展览产生了奇妙的“对话”,这让酥油感觉既新鲜又有趣。


  一场别具立意的展览,让博物馆早已不再是精英文化的藏宝盒或刻板严肃的教科书,而成为城市生活中最生动、最鲜活的文化体验中心。


(三)


  “能够近距离看到这些少数民族服装、文物,实在太好了。它们让我回忆起我在昆明、大理和丽江度过的时光。”90后心理学学者安迪来自伊朗,他在中国已生活了一年半的时间。去年,他用了6个月的时间在云南旅行——在此之前,他从未接触过中国少数民族,甚至都没有“中国少数民族”这一概念。到达丽江的第一天,安迪刚安顿好住宿,民宿小院外便响起了音乐声。他来到大门外,一群纳西族老奶奶正在牵手顿足地围圈跳舞。披星戴月的纳西族服装在月色下流动,古朴而夺目。顿时,安迪立刻爱上了这座古镇。经历了在云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之旅后,这位伊朗人称昆明为“My Second Hometown(我的第二故乡)”。


  观展中,安迪的兴趣被“时间·仪式”单元触发。襁褓、背带、婴儿鞋帽、嫁衣、祭祀服饰,三组服饰吊挂在白幔中,围出三个分别代表出生、出嫁、死亡的圆环,将观众环绕其中,构成了一场生命周期的循环。祈求子孙昌盛、期待生命绵延、依恋生命、敬重规范,服饰作为仪式过程的组成部分,参与了人类从出生到辞世的全过程。这是一个民族在通过服饰表达对生命的参悟。


  中国的少数民族与伊朗人对待服饰态度有何异同?他们是不是像伊朗人那样,在日常与节庆中分穿不同服饰?为什么这些中国少数民族会把服饰当作历史文化的记录载体?两条绣在衣服上的鱼,是如何代表天地、宇宙的?香蕉木、驯鹿筋、鱼皮等等这些自然产物,是通过怎样的手段制成衣物的?这条200年前的台湾泰雅人酋长项链,它的审美与权威表现在哪里……太多的问题在安迪的脑海中升腾、翻转。


  “只是展出的服装还是太少了,没有看够。”最后,安迪不无遗憾地感慨道。


(四)


  对于一场展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赵燕上次来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还是一年多前。作为一名立足798的策展人,那里的各类各项展览层出不穷、经年不断,其广度与专业性足够她摄取所需了。但《传统@现代》还是让她找到了新意与所需,来有所值。


  在赵燕的专业眼光审视下,《传统@现代》的参展文物已然上品,策展也颇见功力。“空间”单元通过“平面·立体”“光·影”“方寸·宇宙”等主题,呈现了民族服饰的审美法则,以及民族服饰与地形、地貌、纬度之间的关系。随处可见的白色帷幔,拆散织布机并打乱搁置,反光铝板的大面积、集中应用,轮状支架撑满裙裾形成一座座日轮,设计灵感来自丽江“三叠水”的地台布置……


  这些布展方式不仅制造出多层空间展示效果,还令场馆呈现出现代艺术之面目,也让赵燕将中国民族博物馆的这场展览的策展水平,与798众多艺术机构中策展水平持牛耳者,进行了一番对比。“客观地说,这场展览的策展效果并不低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佩斯北京所能达到的高度,甚至不分高下。”


  此外,展览呈现出的丰富性与多元化,更令赵燕眼前一亮。在“工艺”单元中,除了展台中陈列的相关工具、悬挂的各类原材料外,还通过装置还原了面料的织、染、绣、缝制全过程。矿石、植物也作为染料出现在展厅中,并对其功能、染色效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可提供染料的各类盆花放置于灯光中,一盆栀子花甚至在陈列过程中悄然绽放,令展厅中浮动着一缕暗香。


  民族服饰用最简单的器材,最朴素的原材料,完成了最繁复的工序。这一切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普通人对手工艺的尊重和匠心。


(五)


  2018年开年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的这场展出,并非是《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的首次亮相。一年前它已在北方民族大学进行了首展,本次展览是其全国巡展的重要一站。


  《传统@现代》展览立足时代视野, 150余套(件)民族服饰精品及制作服饰的原料器具,在策展人精心建构的场景中,通过装置艺术重新获得了生命,向观众讲述自己的故事。用“@”链接起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历史脉络,表达出复杂的牵连与交错,回望并告知人们:传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出发点。它恰好与2018年国际博物馆之主题不谋而合——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在阐释策展意图时,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女士表示:“这些藏品的原生环境是农业时代,在展览中我们通过它们来构建一个叙事逻辑,表达当下时代的价值。这是一个博物馆藏品‘再情景化’的过程。”


  不仅如此,《传统@现代》展还兼具了实验性质。它打破了以某一民族或时间断代分组的传统展陈方式,利用装置艺术形式从宏观层面解读文化遗产与当下的关联,通过民族服饰揭示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深层关系,观众也将从艺术、专业、学术等不同角度获得不同的感受与解读。


  此外,展览模块化设计和制作所具备的可拆分组装之特质,让《传统@现代》展可根据巡展地的场地大小,进行内容再造和重新组合。每个单元模块既可独立成章,也可结合成篇,并不断加入完善新内容和新内涵,展览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非常符合巡展特点与需求。


  在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时代到来之时,每个人都需要完成一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美学融通与精神互联。“民族服饰的哲学承载,让我们站在现代时空之下,仍能看见它熠熠不息的价值光芒。”郑茜女士如是说。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