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心路相连 美美与共——国家民委直属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略记
发布日期:2019-05-16

时光流转,古老的丝绸之路正演绎着无数动人的崭新故事。 “一带一路”,已然成为促进各国间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之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六年历程,硕果相伴。2016年,国家教育部出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对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自“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国家民委直属6所民族高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依托优势,积极采取行动,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畅通交流渠道、人才培养、项目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畅通交流渠道


稳步扩大“一带一路”校际朋友圈


近年来,国家民委直属高校都十分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逐步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中央民族大学曾多次组团赴沿线国家交流访问,累计派出14个校级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15国的40余所学校、研究机构和民间团体,同时积极邀请沿线国家高水平大学来华交流,共接待15个国家20所高校的35个校级代表团来访。


频繁的校际交往推动了中央民大与沿线高校的合作。目前,中央民大与沿线13个国家的4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的合作协议达177项,占中央民大签署对外合作协议总数的40%。此外,中央民大还加入了欧亚太大学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大学联盟等国际大学合作组织,与盟校开展双边、多边交流合作。


1.jpg

        2019年4月25日,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志愿服务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与中央民大一样,中南民大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也主动发挥学科优势,搭建了多个独具特色的交流平台:药学院与巴基斯坦真纳女子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巴传统药物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与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溶液化学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人类学科研团队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等开展了“影视人类学与少数民族传统村寨保护”暑期研修班……


2018年,中南民大签署6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协议,并成功加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共同发起举办的“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成为国内15所与巴基斯坦知名大学成立联盟的院校之一。


2.jpg

        2017年10月,中南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巡演团在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演出


2018年同样是西南民大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硕果累累的一年。这一年,学校获批3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与泰国商会大学、马来西亚林登大学、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学院、斯里兰卡卢哈纳大学、印度维斯瓦利亚国立理工学院等8个沿线国家的12所高校开展校际交流合作;聘请多名沿线国家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


3.jpg

        2015年7月至8月,西南民族大学协办中俄两河流域青年论坛


2018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西北民大访问团应邀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两国部分高校及文化机构。期间,访问团一行看望了西北民大在哈留学生,同塔什干国立东方学院院长马南诺夫商讨了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联合科研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的具体方案并达成初步共识……


大连民族大学与来自俄罗斯、波兰、斯洛文尼亚、菲律宾、哈萨克斯坦等7个沿线国家的17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共接待7个沿线国家11所大学来校交流,累计派送16名学生赴波兰和斯洛文尼亚交流。近年来,每年邀请沿线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开展合作研究等10余人次。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在畅通交流渠道,稳步扩大“一带一路”校际朋友圈上也逐步走向深入。接下来,6所民大将一如既往,加大力度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友好交流及合作,进一步系牢友谊纽带,为“一带一路”开花结果培育富饶肥沃的土壤。


加强人才培养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以来,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在进一步完善国内外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方面采取了相应举措,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国情怀、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优秀学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


中央民大发挥北方跨境民族语言相通的优势,设立了“俄语+中亚语实验班”,为民族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才支持。学校还专门设立了“民大国际讲堂”,主要邀请外国(前)政要、国际组织领导人、跨国企业领导人、世界顶尖大学校长等国际知名人士来校就世界热点问题发表演讲,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中央民大,留学生中还先后涌现出“缅甸未来之星”龙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翻译诗琳、“我的‘一带一路’”全球中文演讲比赛获奖者——伊朗留学生何枫等“明星”学生。


在人民网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联合举办的“镜头下的中国和俄罗斯”摄影大赛中,俄罗斯留学生高飞的参赛作品《马蹄莲花》拍摄了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大楼,非常引人注目。高飞是中南民大国际教育学院的一名汉语研修生,近3年他走过武汉许多地方,拍摄了5万余张武汉美景照片、50多个短视频,还自建网站,只为让外国人了解“每天不一样”的武汉。


近年来,中南民大不断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招生力度,进一步提高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比重,利用学校全英文工商管理、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积极招收沿线国家学生。截至2018年底,该校来自伊朗、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29个国家的留学生累计达到367人次。


西南民大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别出心裁,曾多次组织留学生参加语言文化实践、中外歌曲大赛、国际文化节等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北方民大于2015年加入丝路大学联盟,留学生规模从2014年的5人增加到2018年的67 人,累计招收15个国家学生179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有115人,是宁夏高校中占比最高的学校。


西北民大则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设立的“独联体国家互换奖学金项目”“中俄政府奖学金项目”,选派在校学生赴海外交换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2015年以来,先后选派56名在校学生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阿塞拜疆等6个国家攻读相关专业学位。


5.png

                    2018年9月,北方民族大学赴希腊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历史上,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要道。如今,新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新疆、施展才华。各大高校也成为新疆人才输送的重要来源,大连民大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唯一参加“全国科教援疆工作会议”的民族类院校,大连民大承担起对口支援新疆塔城市和石河子市的任务,开展定向招生和干部培训。近几年来,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由相关高层次专家组成的科教援疆工作组,数次赴新疆调研,深入了解新疆地区对人才培养、干部培训和科技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并将之作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干部培训班安排课程的重要依据。


推进项目合作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为进一步促进委属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拓宽学校国际视野,提升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水平,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搭建科研平台,国家民委于2018年11月批准在6所高校设立了17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涓涓细流汇成大海,6所民族大学借助已有研究中心和科研平台,依托支撑项目,发挥智库功能,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了别样风采。


中央民大通过申请国家外专局重点项目,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流学者参与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校级“111”创新引智计划、“一带一路”教科文卫引智计划等项目,还成立了“一带一路”民族文化大数据中心、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中俄能源研究院、宗教研究院、中国丝路经济研究中心等研究和智库机构。2018年,学校又新增“一带一路”宗教研究、“一带一路”与发展中国家民族问题研究校级创新引智基地,进一步拓展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科研平台。


2018年,由中南民大牵头申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族药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创新技术》获准立项;北方民大《文化认同与民间交往:中巴友谊的多样性实践》获得立项,此课题是教育援外“一带一路”系列项目中的“‘丝路1+1’科研合作项目”。


北方民大申请的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卡塔尔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三个“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在2017年就获批备案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三个“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区域研究和国别研究相促进,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2018年3月23日,西南民大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与藏传佛教发展研究”开题报告会。近年来,西南民大的南亚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通过南亚文化的传承历史与现状调查,尤其在准确把握中国与南亚民族关系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一带一路”与南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战略地位,稳步推出了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2019年3月16日,“一带一路”特色农产品多语言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专家论证会在西北民大召开。历经3年的艰苦攻关,西北民大专家团队成功研发“一带一路”特色农产品多语言电子商务平台,这一平台是西北民大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学校充分利用民族语言学科优势,瞄准民族地区商贸交流存在语言障碍这一问题,致力于实现面向汉语、民族语和外国语的多语种机器翻译、语种识别、多语种知识库、信息服务等技术研究,解决了“一带一路”多语种受限域的跨语言信息沟通障碍的困境,助推特色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让我国民族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民朋友轻松做起“世界生意”,为国际减贫提供中国智慧。


2015年1月,西北民大牵头,联合甘肃省内5家企事业单位成功申报科技部“中国—马来西亚国家联合实验室”项目。在项目期内,项目组申请发明专利19项,发表课题相关论文26篇,培养了多名科技创新骨干与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完成了专著《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2018年,西北民大申报的“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研究中心”“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喜马拉雅区域研究中心”3个“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获批国家民委 “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4.jpg

        2017年7月,西北民族大学举办“蒙藏关系及蒙藏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大连民大以“国际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北方民族外译研究所”为基地,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少数民族及其文化,开展了一系列民族文化典籍和学术外译研究工作。2018年,学校“东北亚研究中心”和“蒙古国研究中心”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辽宁省宗教理论及文化应用研究基地”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6.jpg

        2016年9月,“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国际合作学术研讨会在大连民族大学召开


大连民大将科技援疆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 人才优势,助力新疆稳定与发展,助力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大连民大自主研发的吴屯杨、沙棘、文冠果,在新疆的阿勒泰、克拉玛依、伯乐、南疆的麦盖提等沙漠、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引种,已建成文冠果能源林12.2万亩,推广沙棘11万亩,建立吴屯杨3万株苗木基地并作为文冠果能源林防风林大面积种植;学校在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引入的资源植物软枣猕猴桃,目前也已在阜康市、新疆农垦科学院和田基地、塔里木大学等多地引种成功。


丰富人文交流


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2017年,中南民大在巴基斯坦举办的送文化进企业活动中,一曲《多彩中华》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不少巴方员工学着用中文说出“真好,真好!”


这是中南民大文艺巡演团为中巴两国筑路工人献上的一场文艺演出,以歌舞表演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风貌,为增进中巴双方的友谊,促进两国人民心意相通提供了平台。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人文交流则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西南民大参加的中俄、中国—印尼人文交流项目就颇具示范效应。2015年7月28日至8月8日,西南民大协办了中国、俄罗斯“两河流域”青年论坛,精心策划了“西南民族大学特色日”,通过邀请来宾参观民族博物馆、体验少数民族歌舞和体育项目等活动,让两国青年在歌舞艺术中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2016-2017年,西南民大还分别接待了来自印尼大学、卡查玛达大学等印尼高校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印尼大学生访华团一行20人,印尼伊学联中央理事会总主席穆里亚迪先生率印尼伊斯兰大学生联合会一行14人来校交流访问。在交流活动中,双方学生代表以“多元和谐的民族文化”为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访华团还参观了学校民族博物馆,对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北方民大充分发挥其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国家民委组织的“多彩中华”文化交流活动,连续7次、派出110余名师生赴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美国、新西兰、新加坡、希腊等国开展文化艺术交流,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中央民大的“锦绣中华·魅力民大”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项目在新西兰、斐济、瓦努阿图等国的多个城市受到热烈欢迎,已经成为学校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风正时济,任重道远。六所国家民委直属高校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故事,未完待续……


(责编 龙慧蕊)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