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同发展
贵州:突出“四个强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日期:2021-11-25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省66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9000个村脱贫出列,923万人顺利脱贫,19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战役中,贵州突出“四个强化”,让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强化政治担当 坚决扛起民族团结进步政治责任

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先后出台支持自治州脱贫攻坚、同步小康69条政策措施、下放30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出台支持自治县和民族乡加快发展25条政策措施,每年对各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分别给予1亿元、2000万元和5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资金、政策等向民族地区倾斜。

坚决做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实施“两个优先”(优先建成小康社会、资金优先倾斜)发展战略,安排专项资金近6亿元,整合各类资金20多亿元,针对77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实施“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率先小康行动”,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针对居住在边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65个贫困村,制定专项扶持方案,推动高质量实现整体脱贫,促进全省各民族在脱贫攻坚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坚决做到“两不误”“双促进”。推动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两项工作融合发展,实现“两不误”“双促进”。各地以争创全国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为目标,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坚持融入脱贫攻坚大局,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省9个市(州)中有5个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60个地方和单位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328个地方和单位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强化民生福祉 促进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

全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各族群众安全感。持续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扶贫,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精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累计资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28.31万人次;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民族地区实现各县至少有一所公立二级甲等医院,每个行政村均有标准卫生室和合格村医,贫困人口全部落实“三重医疗保障”,率先在全国建成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以民族地区为重点,实施危房改造行动,改造农村危房75.1万户,贫困群众居住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先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战行动等,解决和巩固拓展全省741万农村人口(其中民族地区36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全力推进产业发展,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建立12位省领导领衔推进食用菌、水果、中药材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机制,茶叶、辣椒、李子、蓝莓、太子参、金钗石斛等种植面积均居全国第一,农业增加值连续4年居全国前列。如今的贵州特别是民族地区,“石旮旯”里长出了“摇钱树”,“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小辣椒变成了大产业、刺梨果变成了致富果,“滚山鸡”飞进了粤港澳大湾区,“跑山牛”跑进了“长三角”,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为各族群众带来金山银山。

大力实施生态扶贫,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选聘18.28万建档立卡劳动力(其中民族地区11万人)为生态护林员,总数居全国第一,带动54万贫困人口(其中民族地区32万人)脱贫。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工程,全省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持续保持30%以上增速。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成为贵州最为珍视的两个“宝贝”。

强化融入互嵌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抓实“大交通”。实施高速公路建设“三年会战”、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五年攻坚决战,高速公路达到7607公里,其中民族地区达3600余公里;实施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7.87万公里,其中民族地区3.3万公里,惠及4万个村寨、1200万农村人口。穿过广大民族地区的一条条公路,铺就了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子孙后代的“幸福路”,也成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团结路”。

抓实“大搬迁”。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845个、住房45.57万套,将192万各族群众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边远地区迁入城镇。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四帮”服务,帮助各族群众自愿搬迁、融入城镇生活、实现就业创业、解决实际困难等,建设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社区。创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等“五个体系”建设,推动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抓实“大沟通”。针对边远地区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存在国家通用语言障碍的群众,实施国家通用语言和实用技能“双培”行动,先后举办培训班8000余期,培训40余万人次,并通过广播、手机APP等渠道开展辅助学习,覆盖群众近100万人,增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促进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帮助。

强化宣传教育 讲好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

讲好党中央关怀故事。依托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民夜校等主阵地,组建各级宣讲团(组)等,围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等主题,深入民族村寨宣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连续三年召开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表彰1498个脱贫攻坚先进集体、3197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采取“感恩奋进·和谐家园”巡回演出、宣传“大篷车”、流动“讲师团”等形式,以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作为生动教材,通过住房、出行、饮水、教育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深入开展新旧对比教育,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珍惜民族大团结的大好局面。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植根在各族群众心灵深处,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中国民族报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张伟(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