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架起团结连心桥 共绘山水新画卷——广西桂林市创新城市民族事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2-01-07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二塘小学的学生加米拉·阿卜杜合力力捧着新课本,高声朗读着课文《桂林山水》。今年9月的新学期,在桂林市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等多方协调下,加米拉作为少数民族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和当地的小学生们一起走进校园,开始了共同学习成长进步的新生活。

2七星区各族群众共度端午节  马世文  摄.jpg

桂林市七星区各族群众共度端午节 马世文/ 摄


桂林,一张“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令人神往。加米拉的父亲阿卜杜合力力·艾麦提,最早就是被20元面值人民币上的桂林山水图案所吸引,从新疆来到了数千里之外的广西。桂林作为我国最早一批开放的旅游城市,一直吸引着各族群众前来旅游、经商、定居。


近年来,桂林充分发挥城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平台作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以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为代表的民族事务一站式服务平台,搭建起了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以“服务促管理、以真情促融合”,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常说桂林之美,美在秀甲天下的山水。如今桂林大地的美,美在山水自然和乡愁,更美在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1维吾尔族同胞向罗市长赠送锦旗.JPG

各族同胞向桂林市有关部门赠送锦旗,表达谢意 梁艳丽/ 摄



山水甲天下  桂林我的家


“叔叔阿姨,我们想上学,我们一定好好学习。”看着这对维吾尔族小姐妹俩闪烁着渴望的大眼睛,服务中心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为之动容。今年夏天,阿卜杜合力力·艾麦提一家人初到桂林,在临桂区做起小本生意。眼看就到9月了,孩子们的上学成了棘手的问题,阿卜杜合力力·艾麦提把希望寄托于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主任马世文了解了阿卜杜合力力的诉求,两个孩子希望在本区分别就读小学、初中,但临桂区学位紧张,入学存在困难。服务中心一边帮助孩子准备入学材料,一边积极与区民宗局等部门对接。“一定要解决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让孩子们有学上”。桂林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罗贤瑞得知此事后高度重视,及时协调公安局、教育局协调解决。8月底,阿卜杜合力力的大女儿唐努尔终于入读临桂一中,小女儿加米拉也成为了二塘小学的学生。


今年以来,服务中心共帮助解决20个少数民族群众子女的入学问题。新学期的课堂上,各族同学们分享着“山水甲天下,桂林我的家”的故事。


国庆节前,阿卜杜合力力和几名家长把两面写有“为民服务 不忘初心”“为民办实事 真情暖人心”的锦旗送到了服务中心,家长们还见到了一直想当面表达感谢的罗贤瑞副市长。“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娃娃们好好学习,大人们好好工作,桂林就是我们的家。”阿卜杜合力力激动地说。


“服务中心特别好,就像是我们的娘家。”维吾尔族居民买买提说。2019年以来,为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桂林市积极探索民族事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发挥积极作用,架起了一座“党委领导、公安推动、民宗牵头、部门参与、社会各界齐发力”的民族团结“连心桥”。服务中心集政策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技能培训、咨询服务、矛盾调解等功能于一体,助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今年9月,服务中心被桂林市民宗委确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


“七星”伴月做红娘,千里姻缘一线牵。新疆小伙艾萨江·麦麦提带着媳妇周江,经常回服务中心的“娘家”看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见证了这对小情侣从恋爱到结婚的历程。去年,在桂林做生意的艾萨江·麦麦提和桂林本地姑娘周江相恋,但双方父母担心生活习俗不同,对这桩婚事多有顾虑。小情侣找到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耐心做工作,终于打消了双方老人的顾虑,促成了这桩美满姻缘。


如今,这对年轻夫妻共同奋斗打拼,在临桂区购买了商品房,艾萨江·麦麦提希望把户口迁入桂林,但由于他本人新疆原籍的材料欠缺,落户过程比较繁琐。夫妻俩再次来到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办理,经过多部门共同努力,今年7月,艾萨江·麦麦提顺利落户临桂区,成为了一名“新桂林人”。


一切为了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事,这是服务中心的工作宗旨。“我们把平时收集到的群众诉求逐一分析研判,找准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逐项解决落实,做到小事马上办、大事重点办、难事协商办,开辟了为民服务的新通道。”服务中心负责人马世文说。


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推出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就业培训、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社保等便民举措20余项,让外来各族群众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此外,服务中心还协调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并帮助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租住住房困难100多次,定期开展法规政策和技能培训,助力各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3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拍摄者:潘艳萍.jpg

各族干部群众开展庆祝建党100 周年活动 潘艳萍/ 摄



七星相聚  “桂”在有你


新疆墨玉人穆太力普·库尔班的特色烤肉店在七星区出名了,光顾的食客越来越多。让更多人慕名而来的,还因为这家新疆餐馆多了一份荣誉——“2020年度桂林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


烤肉、抓饭、拌面……食客们对新疆餐厅的美食赞不绝口,时间回到2020年8月31日晚上,一辆皮卡车行驶到桂林市安新南路突然起火,20余米开外,就是安新加油站。在附近开店的穆太力普·库尔班看到火势越来越大,想到店里有消防设备,平日里服务中心也给居民们培训过使用灭火器的方法,他赶忙组织店铺员工麦麦提图尔荪·伊敏和托合提麦麦提·伊米提,拿起灭火器,拎起两大桶水,不顾个人危险,对着连续发生3次燃爆的皮卡车进行灭火。


最终,经过几人的努力,大火被扑灭。为防止再次爆炸,库尔班又带着员工继续用水浇湿车上未爆的汽罐和汽车油箱。看到有群众围观,他们及时疏散人员,直到消防队员赶到现场完成处置。


危急时刻敢于冲上前去,穆太力普·库尔班深感离不开平时的安全意识培训,“特别感谢服务中心举办的培训,提高了我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不仅有利于应对突发情况的逃生自救,更可以帮助他人。我们都是一家人,下次再遇见这样的情况,我依旧会挺身而出。”2020年,桂林市见义勇为促进会授予穆太力普·库尔班等3名新疆同胞“桂林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荣誉称号。


平日里,穆太力普·库尔班作为服务中心的7名少数民族公益网格长之一,与社区干部密切配合,建立社区工作生活微信群,把服务管理延伸到辖区内的每位居民,极大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社区各族居民看来,网格长就如同一条纽带,牵起服务中心与辖区内各族群众的心。桂林市民宗委主任杨海芬介绍,服务中心着力丰富形式、创新方法,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营造环境氛围,实现辖区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两年多来,服务中心通过打造“双网格长”“双向管理”“多部门联席会商”“社会各界参与服务”等四项工作机制,形成了“共听民意、共访民情、共商民事、共解民忧”的联合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的新路子,已成为广西创新开展城市民族工作的典范。

4.jpg

少数民族同胞慰问桂林市七星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 梁艳丽/ 摄



真情架起连心之桥  为您服务“一站到底”


馕的味道,桂林市七星区的居民们最熟悉不过。熙熙攘攘的七星区屏风花鸟市场里,开起了数十家由新疆人经营的打馕店、烧烤店、玉器店……目前,在桂林工作生活的新疆籍同胞约有600人,他们一半以上生活在七星区。


2019年,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就特意把办公场所选在屏风花鸟市场。在南国桂林的鸟语花香中,为各族经商务工群众送来零距离的关怀,搭建起“一站式”的服务平台。


“党的政策的宣讲站、知识技能的充电站、为民办事的服务站、矛盾纠纷的调解站、民族和睦的交流站”。说起服务中心打造的五个“加油站”,辖区居民们都竖起大拇指,为民族团结鼓劲加油!


走进服务中心的“石榴籽”课堂,安安静静,却总是座无虚席,教室中弥漫着笔墨的芳香。新学员艾尼娃尔来桂林已经十余年,在七星区文化步行街经营着一家馕饼店,虽然练习写毛笔字不久,但他屏气凝神一笔一划写下:桂林,我的第二故乡。


这是一场由服务中心邀请辰山小学的师生与辖区各族居民及其子女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 携手共书中华情”联谊活动。此外,为让少数民族同胞更好融入城市,服务中心专门开设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聘请辰山小学老师每周为各族群众培训。老师教得负责,学员们学得认真,如今学员们大多能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能够认识和书写简单的规范汉字。


“我是做和田玉买卖的,服务中心开展的语言学习和技能培训,有助于增进我和顾客们的交流,帮助我把生意做得更好。”在花鸟市场经销和田玉的阿卜杜力艾克木·艾依提决心进一步学好普通话,还要开直播带货。


“石榴籽”课堂内外,大家一起学文化、学法律、学技能,真正成为知识技能的“充电站”。除了定期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外,服务中心还举办了法律法规、就业技能、安全防范知识等各类培训、讲座共计150余场次,培训人数达3500余人次。


如今,服务中心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成为党的政策宣讲站,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举行升国旗、唱红歌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其中,3名维吾尔族务工经商人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已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今年为喜迎建党百年,服务中心与辰山社区联合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三月三歌会,汉、壮、苗、瑶、维吾尔、土家等各族同胞共100余人一起联欢,大家拉起二胡、弹起热瓦普、打起手鼓、弹起天琴,唱出共同的心声,现场气氛热烈。


如今,服务中心创建“一中心”“四机制”“五个站”的工作模式,搭建起了民族团结“连心桥”,成为桂林全市在整体推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进程中,涌现出来的鲜活典型,受到《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主流媒体报道。“作为一个创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及工作实体,服务中心切实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各族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安心、开心、放心、舒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主任班忠柏表示,广西将进一步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努力把服务中心打造成全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示范案例。


目前,服务中心正在进一步深化自身建设,结合《广西新时代民族关系促进导则和评价指标(试行)》,对照各级指标,以“八共八有”为衡量标准,大力推动形成“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共富共维”的社会结构,推动桂林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致力于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桂林经验。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桂林市考察,远眺山水风貌,同大家亲切交流。总书记指出,桂林是一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


深秋的漓江,美得醉人。服务中心组织辖区各族群众漫步漓江,欣赏碧波青山,大家感受着桂林生态环境的优美,心旷神怡。“来吧,咱们唱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吧。”不知谁起了头,和着拍子,大家唱了起来,声音高亢,越来越远。漓江,仿佛也听到了这激昂的歌声,随之荡起了一层层涟漪。(广西桂林市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供图)


来源:《中国民族》2021年第12期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王怡凡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