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文艺演出
着力形成民族工作新格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近年来,临沂市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强化政治保证。将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党政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及年度学习计划。近几年,全市累计举办民族工作专题培训班22期、培训3000余人(次),开展宣传活动360余场次。二是凝聚行动合力。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升效能。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工作网络和乡村两级责任制,建立7000余人的信息员队伍,实现上下协同的全域网格化管理工作格局。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落实、资金支持、问题排查、矛盾调处、督导检查、考核评价六项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持续凝聚团结奋进新力量
一是坚定永远跟党走信念。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自觉增强“五个认同”。2021年,临沂市委统战部开展“同心向党·民族团结”红色影片进乡村(社区)活动,播放《建党伟业》等红色经典影片89场次,观众达6万余人次。多次组织基层各族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党性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二是赓续红色沂蒙血脉。大力弘扬“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组织举办“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讲好红色故事 促进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先后开展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观红色基地等系列活动50余场。三是传统文化注入活力。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下功夫,发掘其深厚内涵,引导、组织各族群众过好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设立民俗体验中心,传承剪纸、泥塑等民间技艺;开展邻里节、丰收节等活动,共享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汇民心聚民力。
同心谱写繁荣发展新篇章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惠民生。聚焦乡村难点,统筹推进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改进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近年来,全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5亿余元,实施村村通户户通、自来水管道铺设、老旧电路改造、电线光缆架设、电子监控安装等工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助力乡村振兴共富裕。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展特色种养、加工服务、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项目,推广立体复合、农光互补等新业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农产品”等联合创业、带动创业、示范创业的新路径,多产业叠加、多领域联动、多环节增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乡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来,全市先后投入9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5000余万元,帮助部分村庄设立文化大院、文化广场、文化书屋,安装体育健身器材、建设文娱活动室。通过设立服务中心、热线电话等平台,切实提高各族群众居住、出行、求学、就业、医疗、养老、优抚、救助等方面均等化服务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探索打造和谐社区新样板
一是搭建和睦相处“联谊桥”。开展“结对子”“心连心”等联谊活动,营造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和谐社区环境,建设和谐网格、和睦巷道、和美家庭,推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实践、规范日常行为,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二是画实民族团结“同心圆”。完善政策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工作方案,突出居住嵌入重点,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书画展、最美村居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让各族群众在临沂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三是铺就服务管理“幸福路”。按照“主体在区县、延伸到街道、落实在社区”原则,努力打造党建引领、宣传教育、服务保障、文化交流、信息管理、沟通联络“六位一体”的服务管理模式,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和谐社区的“临沂样板”。
文:中共山东省临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边锋
责编:张昀竹
制作·流程:张伟(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