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巴尔鲁克山巍然屹立,塔斯特河水蜿蜒向前,小白杨哨所和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游人如织。
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聆听关于勇敢、忠诚、奉献的动人故事,感受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不屈与坚韧。
小白杨哨所的这棵白杨树已根深干壮、枝繁叶茂 李小林/摄
扎根边疆 蓬勃向上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军旅歌曲《小白杨》传唱大江南北,“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小白杨精神,鼓舞了一代代戍边人。
小白杨哨所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巴尔鲁克山西部,原为塔斯提边防站前哨,始建于1962年8月,坐落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2002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庄严的小白杨哨所,熟悉的旋律在耳边萦绕,不时有游客在白杨树下“打卡”留念,感悟小白杨精神的历史传承和新时代内涵。游客李彩霞激动地告诉记者:“我是兵团人,这次带着儿子和两个孙子从阿克苏来这里感受戍边精神,对孩子们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40多年前,塔斯提边防连战士程富胜和战友在哨所旁种下母亲送来的10株小白杨树苗。由于环境恶劣、风沙肆虐,最终只有离哨所最近的一株树苗顽强地活了下来。当时,战士们的生活用水都要到几公里外的布尔干河去挑,却用节省下来的水精心浇灌这棵小树苗。在战士们的用心呵护下,小白杨茁壮成长,终于长成枝繁叶茂、绿意盎然的硕壮大树,成为日夜伴随大家的“亲密战友”,成就了一段传奇。
“我的父母支援边疆来到这里,我就出生在这个地方,并且在连队待了16年。”小白杨哨所纪念馆馆长管述军向记者娓娓道来他与小白杨哨所的故事:“有一次,后山里的一位哈萨克族老乡突然得了脑溢血。我们得知后,立即用树条编成担架把他从山里往外抬。4个人抬了两天一夜才把他送到医院……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小白杨哨所是小白杨精神跨越时代的见证,一代代兵团人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落地生根的顽强意志和默默奉献的朴实情怀,捍卫了祖国边疆的安宁和谐。他们,就如同一棵棵坚毅挺拔的白杨树。
忠魂永炽 保家卫国
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静静地矗立在巴尔鲁克山脚下,诉说着过往,启迪着未来。作为兵团党员教育基地,它不仅是一座纪念馆,更是一个生动的“红色课堂”,大批党员干部、各族群众来到这里,深切感受孙龙珍烈士英勇无畏、忠诚担当的光辉形象。
孙龙珍出生于江苏省泰县的一个穷苦家庭。1959年6月,19岁的孙龙珍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来到遥远的新疆。
初到新疆,孙龙珍被分配在吐鲁番工二师十二团火焰山化工厂工作。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喝盐碱水、住地窝子,面对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孙龙珍却十分坚定,始终毫无怨言地坚持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身边其他青年安心留在边疆、扎根边疆。
1962年5月,按照上级命令,近3000名军垦战士从兵团工二师奔赴塔城地区裕民县执行代耕、代牧、代管任务,孙龙珍便是其中一员。
“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成为当地军垦人屯垦戍边历史的真实写照。孙龙珍所在的十二连牧一队负责代牧任务。他们把无人看管的牛羊收拢起来重新编群进行代牧,保护当地老百姓财产。孙龙珍在看护好牛羊的同时,还带领各族牧民积极配合边防战士,实施军民联防,守卫好祖国西大门。
1969年6月10日,前苏军入侵我国塔城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绑架了正在放牧的团场职工张成山。当时,怀孕6个月的孙龙珍闻讯后,立即放下怀中正在吃奶的小女儿,毫不犹豫地扛起铁锹冲出去营救战友。当赶到事发地点时,她被前苏军暗堡里射出的子弹射中,倒在血泊中……年仅29岁的孙龙珍为营救战友,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爱祖国、我爱边疆,富饶的巴尔鲁克山下是我放牧的地方,辽阔的塔斯提河岸边是我战斗的地方。我要为人民放好羊,我要为祖国站好岗……”壮美的巴尔鲁克山和奔腾的塔斯提河水见证着军垦战士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一曲《孙龙珍赞歌》诉说着烈士的英雄事迹。
或许有人不理解,一名身怀六甲的妇女为何在面对生命危险时,却能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只要国家需要,我们随时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兵团人就是这样的!”曾经在九师工作过的兵团党委统战部一级巡视员张冬梅的这番话,便是最好的答案。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孙龙珍以她的英勇无畏,诠释了兵团精神永恒的内核。她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兵团人担当守护家园、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勇毅前行,接续奋斗。
薪火相传 守卫边疆
英姿飒爽、步履矫健、青春阳光……孙龙珍民兵班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向我们展示了新一代女民兵的风采。
这个女子民兵班创立于1962年,是全国唯一履行屯垦戍边使命、准军事化管理、成建制的女子民兵班。199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军区正式将其命名为“孙龙珍民兵班”。
孙龙珍民兵班的女民兵们在训练 哈布日图娅/摄
“去年7月5日,我正式加入民兵班。作为土生土长的‘兵三代’,我深感自豪。我的母亲是兵团的‘兵二代’,父亲是从山西来新疆当兵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我的教育很严格。而孙龙珍烈士的英勇事迹,如同灯塔一般指引我向前进。她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早已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孙龙珍民兵班第20任班长温童谣掷地有声地对记者说。民兵班现有18位女兵,平均年龄不过20多岁,大部分是“00后”。她们一张张脸庞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眼神中闪耀着坚定而执着的光芒。
作为边疆的守护者,她们深知过硬的军事技能是完成使命的关键。孙龙珍民兵班每日执行出早操、军训、执勤等既定科目,风雨无阻。针对新一届民兵,还增设了训练与学习科目,以进一步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
平时,女民兵们每周轮流与哨所战士并肩巡逻。即使是极寒天气,她们也会驾驶雪地摩托车进行边境巡逻巡查,以确保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民兵班以高度的使命感承担着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魏德友爱国主义教育展馆的讲解员工作,面向各族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在旅游旺季,她们还充当红色导游,在小白杨哨所、孙龙珍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细致入微的导览服务。
此外,民兵班每季度举办政策宣讲活动,每年冬季参与联防联训。她们深入每一顶毡房,为各族农牧民宣讲边防管理条例,增强群众的边防意识与法律意识。平时,她们还主动帮助附近的农牧民干农活、放牧。
女民兵们的付出赢得了各族群众的赞许,也把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带到了田间地头、草原牧场、学校和居民点。
“我们都是小白杨!”就这样,一代代兵团人用自己的奉献和热血,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不畏艰险,不惧困苦,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守护着神圣领土和美好家园,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8期
文:本刊记者 哈布日图娅 本刊通讯员 刘雪方
责编:王孺杰 刘丽媛(实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