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五微”工作法有形有感有效
发布日期:2025-01-13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立足于“两个结合”,在守正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实效,不断以“五微”工作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微宣传”__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场.jpg

乌兰察布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场宣传标牌


“微课题”强化理论研究

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建好用好平台载体。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建设集宁师范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打造选题指导、理论培训、实地调研“三位一体”的理论研究模式,提供强大学术支撑。

      精心设计选好题目。结合乌兰察布市地域、人文、历史特点,从裕民、长城、岱海文化等遗址群和货物集散地的元代集宁路遗址等方面挖掘中华文化符号,从察哈尔毛绣、剪纸、篆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塑造中华民族形象,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耕细作取得成效。经过选题讨论、调查研究、专家指导等,形成了《融合之路:回望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裕民文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非遗“毛绣”:见证各民族文化互鉴融合》《从集宁路的历史看北疆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发展》等一批课题成果。


“微案例”阐释共同理念 展示团结奋进精神力量

      乌兰察布市委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铁合金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样板,解决1.7万人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耕“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城市形象品牌,推动人员、货物、资源等频繁流动,有效拓宽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全面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推乡村振兴,京西农牧业有限公司把曾经老圈沟乡的荒山荒坡建成如今的绿色现代化农牧业全产业链园区,可观可感的乡村蝶变场景,让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不断变成现实。

      以“北疆文化”视域展现乌兰察布长城地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凝聚“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坚持所有改革发展都要赋予“三个意义”,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创新、统筹整合资源、科学合理布局养老产业,一间间“幸福院”“暖心房”让党的关怀直抵民心,最美夕阳红映照在和美新“山城”。

      乌兰察布察汗淖尔和岱海生态屏障治理过程,充分表明各民族共同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民族地区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更好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微故事”抓住情感共鸣 凝聚精神相依奋进力量

      突出政治性、注重接受度,用群众身边的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注重从基层挖掘新时代新模范新典型,从多民族家庭的生活中生动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微故事,广泛开展“我身边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征集活动,推出《油房营村的“掌舵人”》《大杨带小杨》《草原上的铁姑娘》等30篇感人故事叙事析理、寓教于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感可触、可亲可及。

      人民楷模都贵玛,北疆楷模董鸿儒、关慧明等模范典型事迹,在“乌兰察布美术馆典藏作品展”“北疆文化集宁艺苑”等活动中得到充分宣传。深入挖掘原北京军区守备一师官兵在歌曲《十五的月亮》创作地军民融合发展的“干枝梅”品格,推出大量优秀的产品作品,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微课堂”推动入脑入心 构建人心归聚精神高地

      抓好干部课堂。依托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推出专题课21讲、案例讲课15讲,打造精品课5个,《国家是最好的额吉》情景式党课在京蒙两地社会主义学院师资培训班暨“好课程联评联展”活动中被评为精品好课程,有效推进民族干部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党员和干部教育深度及精准度。

      抓好社会课堂。充分发挥“红石榴”宣讲团以及“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乡贤”等的带头作用,线上通过“理想乌兰察布大讲堂”,线下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以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开展“微课堂”活动67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飞入寻常百姓家。

      抓好学校课堂。着重从青少年中选树典型,培养“石榴籽”宣讲队和青年讲解员志愿服务队,开设“石榴籽大家谈”“石榴籽红领巾”等课程,涌现出一批“示范员”“小使者”和“宣讲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以青少年的视角、语言,讲述身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共72场次,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少年儿童心灵深处。


“微宣传”有形有感有效 营造守望相助良好氛围

      在线上下功夫。通过小视频、小动画、图文、图声等载体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线上推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聚焦五大任务 画好北疆亮丽风景线》《守望相助促和谐 团结之花遍地开》等一批主题微视频作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培根铸魂。

      在线下谋实招。通过“乡村大喇叭”“流动宣讲车”以及派出乌兰牧骑小分队走进基层、走近群众等形式,发挥乡民间文艺团队、基层文化带头人的作用,推出《千姿百态民族韵》《同心合力创示范》等快板、顺口溜、三句半等作品,在墙根边、热炕头,拉家常、讲政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实。

      在实体上求成效。坚持把实物实景作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有效载体,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植入全市4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广场等阵地,建设一批“民族理论政策学习长廊”“中华文化宣传彩绘墙”,打造“家门口”的宣传阵地,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表情”越来越生动,成效越来越显著。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0期

文: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委统战部

责编:张红彬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