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道中华
道中华 |俄罗斯为什么管中国叫“契丹”?
发布日期:2022-11-08

微信图片_20221106141017.jpg



(本文经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授权转载)


1986年,已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时,将一封迟到了384年的信送给了中国。这封信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写给明朝万历皇帝的,由于信使中途被葡萄牙人逮捕,导致其延误了三百多年。


耐人寻味的是,信中称呼明朝皇帝为“伟大、威武、不可战胜的契丹皇帝”。


伊丽莎白一世给万历皇帝的信 ▼

640.jpg


其实,不仅是当时的英国,过去许多欧洲语言都称呼中国为“契丹”。俄语至今仍称中国为“Китай”(契丹的音译)。至于其中原因,本文稍后将揭晓。


除了契丹,外国人对中国的称谓还有很多,比如丝国、桃花石、震旦,乃至被国人所厌恶的 “支那”。不但是外国称谓多,中国人称呼自己国家的名号也不少,除了各个朝代的国号,还有中国、华夏、中华、九州、海内、天下、赤县神州……等等。


我们今天推荐的《吾国与吾名》,就是专门解释和研究有关中国的古今名称以及背后的故事的书。书的作者胡阿祥,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博导。书中的很多观点,是前人未提过的独特见解。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本书的体例,去回顾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诸多名称背后的深厚涵义。


夏商周秦汉

各有什么意义?


本书的上编讲述了中国历朝历代国号的故事。由于篇幅限制,我们挑几个有意思的来介绍。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关于“夏”的意义,历来众说纷纭。由于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夏朝的文字,作者从殷墟甲骨文的“夏”字字形出发,认为“夏”的本义是蝉的象形字。


甲骨文的“夏”有着带触须的宽宽头额,有着网格状的薄翼,很像蝉的侧翼。而且蝉是夏天鸣叫的虫子,引申为季节,这也符合汉字的造字规律。


“夏”的甲骨文(制图:金枪鱼)▼

640 (1).jpg


在中国文化中,蝉一直有着品性高洁的寓意,被历代文人墨客歌颂。


夏成为国号后,又引申出几个含义,其一是西部,因为夏朝的疆域位于豫西、秦东、晋南地区,位于中原的西部。其二是雅,因为夏朝比周边部族文化更发达。其三是大,因为夏朝在当时是泱泱大国,有着中央王朝的超然地位。


夏朝疆域示意图(仅供帮助理解文中内容参考之用)▼

640 (2).jpg


这样看来,或许蝉就是夏族的图腾。而击败夏族,夺取其中央王朝地位的商朝,其国号同样有着图腾的影子。


在《诗经·商颂》中,记载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相传帝喾的次妃简狄在沐浴时,吃了玄鸟掉落的蛋,生下了商族的始祖契,所以玄鸟就是商的图腾。


在《中华古代文物邮票-殷墟》纪念邮票上也可以看到以邮戳形式出现的“玄鸟”(图:壹图网)▼

640 (3).jpg


在早期甲骨文的“商”字中,是没有“口”字的。作者认为,下面的部分象征一张用来祭祀的几桌,而上面的部分则是玄鸟头上的冠羽。晚期加上了“口”字,就像人们念念有词,祷祝玄鸟一样。所以“商”字的意义,就是商族祭祀其图腾玄鸟。


“商”的甲骨文(制图:金枪鱼)▼

640 (4).jpg


据文献记载,在上古时期,东方的少昊氏以鸟为官名,可见这是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作者认为,出土了多件鸟形陶器的大汶口文化就是史书上的少昊氏集团。后来,少昊氏分为很多个氏族,其中之一或许是商族的祖先。


大汶口的陶器,有着引颈高歌的鸟类造型

(图:维基百科)▼

640 (5).jpg


取代商朝的周朝,早先是一个以农耕立国的部族。《诗经·豳风·七月》描述了早期周人一年到头从事农耕的场景。国号“周”也带有鲜明的农耕色彩,上面是一块田,下面是一张口,意思是种田糊口。


“周”的甲骨文和金文(制图:金枪鱼)▼

640 (6).jpg


“秦”的国号,同样与禾苗有关。作者认为,“秦”的本义是西北地区密植丛生的草谷,但这种草谷是用来喂马的饲料。因为秦人以前是一个为周天子牧马的部族,马在秦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后来,秦这个偏居西北的游牧部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最终横扫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也就成为全中国的称号,影响甚至遍及海外。


“秦”代表的草谷(又叫猫尾草)和“秦”的古字

(制图:金枪鱼)▼

640 (7).jpg

640 (8).jpg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刘邦是最早攻入关中、推翻秦朝的起义军首领,本来大有希望成为统治关中的秦王。可随着项羽入关,刘邦慑于他强大的实力,不得不接受他的分封。刘邦的封地在汉中,位于汉水流域,所以国号为“汉”。


起初,一心想当秦王的刘邦很不满这个国号。萧何劝说道,“汉”可以指代“天汉”(天上的银河),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号。刘邦才转怒为喜,欣然接受这个封号。后来,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治久安的帝国,汉也就成了中国主体民族的称谓。


那么,汉水的“汉”本义是什么呢,又为什么能指代银河?作者认为,“汉”和“漾”意义相对,都是对河流的拟声词。汉水上游古称漾水,水流弱小,微波荡漾,所以拟声为“漾”;到中下游时,水流盛大,拟声为“汉”。所以“汉”有盛大之意。


“汉”的古字(制图:金枪鱼)▼

640 (9).jpg


由于汉水是从西北向东南流的,而银河有着同样的走向,所以古人以“天汉”指代银河,即天上的汉水。既取河流的走向,也取其盛大的含义。看来萧何没有欺骗刘邦,“汉”的确是个美称。


天河悠悠漏水长,南楼北斗两相当

看看能认识几个星宿(图:壹图网)▼

640 (10).jpg


中国、华夏、中华、九州

各有什么含义?


1963年8月,陕西宝鸡的一个村民在自家后院发现了一件青铜器,这就是堪称“镇国之宝”的何尊。


青铜礼器制作出来,就是被瞻仰的吧

何尊(图:图虫创意)▼

640 (11).jpg


何尊铸造于的西周早期,上面有一篇122字的铭文,记述了周公东征后,在今天的洛阳附近建立新都成周,成王迁居成周后,告祭上天,其中有这样的话:“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是“中国”一词首次出现。


何尊上的铭文拓片(高亮部分为“中国”一词)

(图:先秦书法网)▼

640 (12).jpg



今天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而西周早期的“中国”,指的是河洛地区,这里是夏朝的核心地带,被古人认为是天下之中。天子“宅兹中国”(居住在中国),能获得上天任命,治理万民。


河洛盆地大致范围示意图 ▼

640 (13).jpg


何尊上的“中”字,除了保留至今的基本结构外,首尾都加了许多飘带,指的是一种有飘带的旗帜,古代君主会用这种旗帜来召集众人,人们就围绕在旗帜周围听命,这样就引申出中间的含义。


何尊铭文中的“中”字 ▼

640 (14).jpg


何尊上的“国”字没有国字框,作“或”,指的是扛着戈拿着盾牌保卫社稷。后来加上了国字框,象征国家的疆域。


何尊铭文中的“国”字 ▼

640 (15).jpg


“中国”概念自诞生以来,外延经历过多次拓展,早期用来指京师、国都,后来扩展到周天子直接统治的王畿、天子治下的所有诸侯国、以及地处中原的国家。


夏朝灭亡后,作为地域概念、文化意义的夏并未消失,而且使用很频繁,再加上周朝以夏朝的继承者自居,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名号,如区夏、诸夏、有夏、中夏、函夏、方夏等等。到春秋时代,“夏”字开始与“华”字连用,形成了“华夏”一词。


“华”的本义是指花朵,“华”是“花”的古字。由花朵的美丽、光泽、品质繁多,引申出华丽、光华、繁华的含义。在文化层面,“华”可以引申为华美的服装、高雅的纹饰、灿烂的文化等意义。由于“华”与“夏”古音相似,意义也差不多,逐渐连用,成为了我们民族的美称。


到魏晋时期,“中国”与“华夏”又逐渐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了“中华”一词。


除了中国、华夏、中华外,我们还时常用“九州”来指代我们国家。“九州”的概念,与大禹的传说有关。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由于原有的边界标识无法辨认,大禹就按照新规划好的山川为边界,将华夏版图划分为九个“州”。


《禹贡》里的九州图,真实的范围一直有争议

(图:维基百科)▼

640 (16).jpg


但实际上,现在一般认为《禹贡》是战国的产物,反映的也是战国时代的中华先民的大致活动范围,但这种地理划分从未在现实中实现过。由于当时列国纷争,战乱不休,所以许多学者都主张实现大一统。而“九州”就蕴含了战国学者对天下秩序的想象与规划。


“九州”的“州”本义是指可供人居住的水中孤岛,而“九”是虚指很多。所以九州的原型,可能是指华夏先民们躲避洪水的高地,这些高地被洪水淹成群岛。由于“九州”的观念影响深远,到汉武帝在设立刺史部时,多采取“九州”的名称。久而久之,九州就成为了中国的象征。


支那、丝国、桃花石、契丹

中国的称呼怎如此放飞?


古往今来,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很多,主要可分为四类:China(支那)、Serice(丝国)、Taugas(桃花石)、Cathay(契丹)。


由于英文中China指中国,而china指瓷器,所以坊间流行的说法是,用瓷器来指代中国。这实际上犯了前后颠倒的错误。实际上是瓷器的china源自于中国的China,先有对中国的称呼,然后才用来指瓷器。


中亚地区也多产瓷器,但还是中国的瓷器更有竞争力

唐朝沉船瓷器展览(图:Flickr)▼

640 (17).jpg


根据本书,支那的称谓见于多种古代文字,包括古印度的梵文、中亚的粟特文、西亚的希伯来文、亚美尼亚文、叙利亚文、波斯文,乃至欧洲的希腊文、拉丁文,等等。这些语言的音译,有支那、秦尼、秦斯坦……等等,音节差异主要源自各种语言不同的后缀。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

中国就被称呼为“秦那斯坦”

各种称呼大概意思是指秦人的土地

(图:图虫创意)▼

640 (18).jpg


关于支那的来源,学术界至少有十种说法。作者认为,支那源自“秦”是证据最充分、支持者最多的一种观点。主要理由有:


其一,秦国早在秦穆公时代就已经十分强大,在西部少数民族中有着很高的威名;


其二,巴蜀与古印度很早就有商贸往来,而巴蜀被秦国吞并了;


其三,月氏人原本生活在敦煌、祁连之间,与秦国有接触,后来月氏人在匈奴的打击下远迁中亚,后来又征服了印度,他们将秦的名称远播异方。


大月氏西迁了两次,开始迁到伊犁河谷,

后来迁到河中地区,再后来南下印度,建立贵霜帝国 

(明黄色部分为贵霜帝国)

(图:Wiki)▼

640 (19).jpg


所以,“支那”这一称呼原本并没有什么贬义色彩。只不过是近代日本民族主义者当成对中国的蔑称,才被中国人所厌恶。


Serice(音译:赛里斯)的历史和支那一样古老,但使用范围没有那么广。Serice的意思就是丝国,因为中国丝绸远销欧亚,这一点少有争议。根据作者考证,Serice这个词汇无论在何种语言中,首个音节都与汉字“丝”的读音相似。


中国有着最为悠久的桑蚕养殖和丝织技术

(图:shutterstock)▼

640 (20).jpg


Taugas(桃花石)是蒙元时代的中亚人对中国的称呼。丘处机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最早将Taugas音译作“桃花石”。书中记载,阿里马城(今新疆霍城县西北)的居民见到中原的汲水器,说:“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就是指汉人。


这段故事据说是丘处机和徒弟横跨戈壁

一路追赶西征途中的成吉思汗路上发生的

(图:图虫创意)▼

640 (21).jpg


关于桃花石的来源,书中同样罗列了十种观点。作者认为,桃花石是从大汗一名衍变而来的。桃花石的称呼证明了中国是多民族的统一体。


公元12世纪以后,穆斯林文献以及欧洲人的著作中,往往称中国为Khita、Kithan、Cathay……等等,这些称呼其实都是契丹的音译。


在《马克·波罗游记》中,称呼中国北方原金朝疆土为“契丹”,称中国南方原南宋疆域为“蛮子”,这两种称呼都有可能来自蒙古人的转述。由于元朝交通发达,“契丹”的称呼远播欧亚。


所以,哪怕马可·波罗实际上没有来过中国,也有可能从蒙古人、穆斯林口中听说过“契丹”的名称。


马可·波罗中国行路线或许成谜

但契丹实实在在地声名远扬

(图:shutterstock)▼

640 (22).jpg


契丹是一个兴起于唐代中后期的游牧民族,建立的辽国在五代至北宋时期雄踞中国北疆。辽国灭亡后,耶律大石又在新疆、中亚建立了西辽政权,因此契丹的名称逐渐传播到中西亚的穆斯林中。根据作者考证,契丹这一名称的本义是镔铁。


镔铁在锻造钢锭之初会加入高碳铁珠和硼砂

因此成品有着美丽繁复的花纹,硬度和韧度都很高

(图:Flickr)▼

640 (23).jpg


可见,契丹一族的制刀工艺闻名中原

(图:shutterstock)▼

640 (24).jpg


由于《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流传很广,寻找东方的契丹国就成了大航海时代的风尚。所以到17世纪,伊丽莎白一世仍称中国为Cathay。


Cathay这个带有东方主义色彩的名称,在今天的英语中仍有应用,比如香港国泰航空的英文名称,就是Cathay Pacific Airways。契丹这个称呼,仍然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证明。


香港国泰航空(图:shutterstock)▼

640 (25).jpg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作者: 朝乾

编辑:刘雅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