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金色索玛花 盛开大凉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发布日期:2022-11-30


DD彝族.jpg

2021年6月,凉山州冕宁县干部群众在彝海结盟纪念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 冕宁县民宗局供图


凉山,是一方热土。


江河奔流,漫山花海。这红似火的花儿,是映山红,是山石榴,还是索玛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杜鹃花。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杜鹃象征着美丽善良、坚韧质朴、奋发向上的美好品格,倍受人们喜爱。


彝族同胞把杜鹃花叫做“索玛”,意为迎客之花。在大凉山流传着一句谚语——“索玛花开的时候,就是欢乐来到的时候”。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沙江畔、雅砻江边的各族同胞团结和谐、小康幸福的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犹如人们赞美、歌唱的索玛花越开越鲜艳。


进入新时代,凉山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定不移地以此为“纲”、以此为“魂”、以此为“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从彝海结盟到“结盟新寨”,从“悬崖村”的藤梯、钢梯到楼梯,从传统火把节到民族团结进步节,从动车开进大凉山的中国速度到“慢火车”穿行山乡的真心守望……在红色基因传承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伟大历程中,凉山各族儿女如“川”字一般在峡谷激流中携手并进、同心同行,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村万寨,只为千家万户。也正是在这一进程中,凉山各民族更加牢固地树立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新时代的天地间,总有索玛花的芬芳!


WechatIMG5210.jpg

2022年9月,凉山州布拖县各族干部群众一起拍摄“民族团结一家亲全家福” 沙马木乃/摄


唱不尽的“情深谊长”


五彩云霞空中飘 天上飞来金丝鸟


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 长征不怕路途遥


索玛花儿一朵朵 红军从咱家乡过


红军走的是革命的路 革命的花儿开在咱心窝


——《情深谊长》


一曲深情悠扬的民歌《情深谊长》,早已成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经典曲目。与歌曲同样令人难忘的,正是凉山州冕宁县境内彝海的那一汪碧波,它见证着红军将领刘伯承同彝族果基家支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历史佳话。


今年8月28日,记者一行驱车从西昌出发,沿京昆高速彝海出口下站,依山路行驶近10公里,来到青山环绕的彝海结盟纪念馆。


“彼此愿永结弟兄,肝胆相照,团结如一,永不反悔”。碧波荡漾,映照着87年前心心相印的坚贞誓言;青山逶迤,见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在彝族人民生产生活中意义重大的火把,也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一切夷(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当年,彝族同胞受此感召,点燃火把,护送红军穿过深山密林。而在此之后红军强渡大渡河的队伍中,又有了许多生死共赴的彝族青年。正是在凉山,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将“万里长征”这个词展现于世人面前。从此,共产党人高擎长征精神火把,奋进前行之路更加光明。


火塘,对凉山人来说,意味着“家”。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曾是贫穷的“海子包包”,如今已成为全面小康的“结盟新寨”,正朝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阔步迈进。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全村36户村民依托红色景区资源,用好援建支持项目,打造彝家旅游新寨,在曾经的长征路上建起了和美幸福的新家园。火塘边,一代代村民从小听着“彝海结盟”的故事长大,民族团结佳话世代相传,共产党的恩情永世不忘。


赓续红色血脉,铸就不朽丰碑。


去年召开的中共凉山州第九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交融发展、持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金字招牌”的奋斗目标。今年2月,凉山州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全州宗教工作会议和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推进会召开,出台《凉山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案》《凉山州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建立州、县、乡“上下联创”推进体系,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则以法律形式确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创新设立民族团结进步节。


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庆祝建州70周年之际,一封《凉山州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倡议书》激发起各族干部群众的干劲和热情,全州上下以更高站位推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创建工作。


今年7月,西昌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车,56名美团外卖“石榴籽骑手”穿梭在全市大街小巷,民族团结的细胞工程深入城市肌理;每天傍晚,木里藏族自治县县城的体育广场人潮涌动,各族群众一起运动健身,打篮球、健步走、放风筝、跳广场舞,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布拖县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全家福”留影活动,张张照片记录了同心协力建设美丽新家园的生动场景;宁南县聚焦“民族团结进步+就业技能增收”,开设长短期技能培训班,提供创业资金扶持、就业岗位,确保各族群众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美姑县开展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题的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处处可见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动人场景……


今年元旦佳节,彝海镇中心校的小学生邹伟琴收到了一份“天大的”新年礼物——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举办的“天宫画展”中展示了邹伟琴的画作《中国梦》。小姑娘的家就在彝海边上,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所在的沙坝镇不远,她不止一次看到过卫星发射。在她的画中,有地球、卫星、空间站,还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从熊熊燃烧的火把到生生不息的火塘,从“彝海结盟”团结佳话到红色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如今,这片处处弘扬着民族团结进步精神的热土,再次见证着中华民族逐梦太空的“新长征”梦想。


久久回响的《留客歌》


满山花儿在等待 美酒飘香在等待


珍贵的朋友朋友 请你留下来留下来


——《留客歌》


凉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寄予厚望的地方。2018年2月,在农历春节来临之际,总书记沿着崎岖山路来到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访实情、问冷暖、听心声、话脱贫。


临别之际,村民们向习近平总书记献上彝族传统服饰查尔瓦,男女老幼排起长长的队伍,自发地一遍又一遍唱起了《留客歌》,许多人流下激动的热泪。


如今,满山花儿等待的春天早已到来,幸福绽放凉山大地。


非凡十年,书写传奇。今年8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举行的“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说,新时代以来,四川举全省之力攻克凉山深度贫困堡垒。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三河村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旧址被完整保留下来,成为脱贫攻坚“实景博物馆”;“悬崖村”藤梯变钢梯、钢梯变楼梯,村民易地扶贫搬迁过上了幸福新生活。彝族群众无比感激地说“共产党瓦吉瓦(彝语:好得很)!习总书记卡莎莎(彝语:谢谢)!”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同步迈入小康。从“一步”到“同步”的历史巨变,也是凉山各族儿女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主席在北京接见少数民族代表时,亲自将过去的“夷族”改为“彝族”。“彝”字寓意“房中有粮有丝”的好日子,寄托着党中央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对彝族同胞过上富裕新生活的深情期望。


2021年,凉山州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新样板”的奋斗目标,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绿色崛起,推进共同富裕”的工作方向,以发展凝聚共识。今朝看凉山,“有房有车、有丝有粮”的新生活再次升级换挡。


有房,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十年来,凉山州实现105.2万贫困人口、2072个贫困村、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去年10月,昭觉县三河村迎来脱贫后的第一个国庆节,全村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升国旗仪式。村民吉好也求和干部群众一起,守护着一面崭新的国旗从三河村旧址出发,走向新的居民安置点。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吉好也求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准备开个特色农家乐,让更多全国各地的客人来尝尝当地的特色家常菜。


有车,不仅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拥有了家用小轿车,“绿巨人”也开进大凉山。今年1月10日,西昌首趟“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西昌西站出发,经过4小时21分抵达云南昆明,凉山正式进入动车时代。“绿巨人”风驰电掣的同时,绿皮火车依然带给凉山人满满的“慢幸福”。往返于普雄与攀枝花之间的5633/5634次“慢火车”,途经26个站所,全程最低票价2元。在列车长阿西阿呷眼中,这趟列车是老乡们的“赶集车”“脱贫车”“公交车”,还是各族学生的“通勤校车”。一趟趟“绿皮车”串起一个个山乡村寨,成为当地人日常生活“必需品”。2019年,阿西阿呷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如今她依旧坚守在列车上服务各族群众。


“绿巨人”与绿皮慢火车同向而行,快慢相济。大山深处,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布拖县阿布洛哈村实现了“车路双通”。号称“世界第一高墩”的金阳县金阳河三峡连心桥正式通车,进一步助推“金沙瑶池”发展。“感动中国”邮递员王顺友走过的马班邮路,现在已成为物流畅通的“网络高速”……路桥之变,呼应着时代的进程,汇聚出一个快速流动的凉山。


有粮,广阔天地做新农人。“咱们家乡所在的安宁河谷,未来是国家的农业硅谷。”虽然乡亲们可能不知何为“硅谷”,但德昌县金沙傈僳族乡党委书记李波十足的底气,让大家都觉得未来大有奔头。作为四川最大的傈僳族聚居区,金沙乡的11个新村安置点插花式分布在全县,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互嵌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再过几年,富饶的安宁河流域将建成现代农业硅谷。“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大家信心满满。


有丝,一针一线,何其精彩。凭着一双巧手,阿的呷呷参加了喜德县妇联组织的居家灵活就业彝绣工坊,跟着大城市来的老师学习专业设计,还成立了“彝枝独绣”彝绣农民专业合作社,领着姐妹们凭手艺增收。目前,凉山彝绣绣娘超过2.5万名,专业合作社有7个,培育龙头企业5个,非遗彝绣成为当地的重点文化产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凉山跑出发展加速度。过去5年,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等“大国重器”投产发电;新基建加大发展力度,“东数西算”赋能民族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为凉山融入成渝经济圈提供了新路径。


近年来,凉山州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最质朴的话:共产党卡莎莎,新时代瓦吉瓦!


悬崖村之变(组照)——阿克鸠射 摄影 (3).jpg

2019年9月,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今古里镇悬崖村)小学师生在进村的钢梯上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 阿克鸠射/摄


文化强州正当时


我的祖国 是东方的一棵巨人树


那黄色的土地上,永不停息地


流淌着的是一条条金色的河流


——吉狄马加《致祖国》


中秋之夜,邛海之畔,以月之名,家国同庆。“秋晚”与“月城”相邀,“嫦娥”与“北斗”共舞。2021年,央视总台中秋晚会“落户”凉山西昌,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度中华民族传统佳节。


西昌素有“月亮城”之称,司马相如为她写下名句“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如今的西昌已成为我国著名的航天城,是“北斗”“嫦娥”工程的“母港”,成为名副其实“和月亮最亲近的地方”。


“秋晚”舞台以建昌古城为背景,融入海上明月、七星伴月、千里婵娟等中秋元素,也将西昌月亮湖公园、月色风情小镇等本地元素融入其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架下,凉山交响乐团与小提琴家吕思清共同演奏《觉醒年代》主题音乐;来自甘孜州的“网红”丁真和凉山儿童一起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台上,动人的歌舞展现着凉山的热情好客;台下,观众激情洋溢地挥舞红旗,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前不久召开的凉山州文化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创建四川省文艺副中心、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州。州委书记段毅君表示,凉山是多民族聚居地,要着眼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感召力和向心力,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典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凉山之美,美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干壮,美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美美与共、枝繁叶茂,共同彰显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强大生命力。强化铸魂赋能,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地区文化强州,凉山正当其时。


今年6月,探秘定笮古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举行。在盐源县老龙头墓地数次抢救性发掘中,发现了中国西南地区最为完整的青铜腰机、中国最早的三轮青铜马车实物模型之一等珍贵文物。盐源青铜文化将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有力物证,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以文化浸润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凉山深入开展富有中华文化内涵的系列文体活动,每年7月凉山火把节的次日就是全州民族团结进步节。两节同庆,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火把燃得更旺,成为凉山各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凉山州歌舞团出品的歌舞剧《山岗上的歌与舞》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凉山各族健儿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佳绩,共同举起民族团结的“最高奖杯”。报告文学《悬崖村》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这个金秋,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将在凉山州隆重举行。


索玛花儿,四季绽放。春天有民族音乐盛典,夏天有火把节盛会,秋天有邛海国际诗歌节,冬天有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这被誉为体现凉山文化艺术大繁荣大发展的“四季歌”。


书同文、语同音,心相通、情相融。凉山州大力推进“学前学普”项目,让全州42万乡村娃娃学前学会普通话。作为一项扶贫创新探索,“学前学普”被写入《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央视主持人海霞欣然出任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形象大使,她相信通过这个行动,可以帮助各族青少年更好地融入丰富多彩的世界,助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学前学会普通话,读书说话都不怕”,正在成为凉山州各族少年儿童的生活日常。


学习好使用好普通话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提和基础,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力保障。如今,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在着力建设全国民族地区一流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今年7月,盐源县组织全县“一村一幼”辅导员、幼儿园教师共890余人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集中培训,同时还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汉字棋比赛。木里县中学被四川省民族宗教委确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该校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之中,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前不久,歌手莫西子诗和来自他家乡的妞妞合唱团,用一首古诗《村居》把大凉山的无尽“春色”搬上了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中华诗词之美与凉山自然之美珠联璧合。金沙水拍、索玛花开陪伴着凉山孩子书声琅琅的童年,未来他们将迈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美美与共新家园


索玛花开在那 高高的彝山


在云端 在风中娇艳的盛开


世上的花儿哟 千千万万朵


梦只梦见云端中 盛开的索玛花


——《索玛花开》


一部中国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制作的纪录片《无穷之路》,让大山深处的“悬崖村”与粤港澳大湾区紧紧相连,主持人陈贝儿也成为了“悬崖村”的“村民”。很多香港地区的父母看完《无穷之路》,都想带着孩子亲自去凉山走走看看,多了解和感受国家的发展。镜头的另一端,与陈贝儿自来熟的“悬崖村”青年某色拉博,已经成了村里的“网红”导游,每天通过手机直播与网友们互动分享。


这些年来,到祖国东中部地区学习工作、创业就业、定居生活的凉山人越来越多,而从外地来凉山旅游度假、投资兴业的人也络绎不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以全新而多样的方式广泛深入地推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果愈加丰硕。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等“三项计划”,凉山州扎扎实实在行动。


积极参与四川省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今年8月,四川省启动各族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西昌市第四小学学生袁子逸便是其中的一员。当第一次面对三星堆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黄金面具、青铜树、青铜立人等“网红”文物时,他情不自禁地为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感到骄傲和自豪。接下来,将有更多凉山青少年受益于此项计划,参加夏令营等活动。


持续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2021年浙江宁波“接棒”广东佛山,接续东西部协作,再续与凉山的新“山海情”。凉山不断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传统劳务市场的协作,特别是利用好“宁波—凉山”东西部劳务协作专项输出机制,推动本地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同时,充分发挥“川渝”双城经济圈、省内对口帮扶机制带动作用,助推各族群众走出去。截至目前,全州输出农村劳动力78.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9.2亿元。


大力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大凉山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前景广阔。在木里县,“四川最美古村落”俄亚纳西族乡俄亚大村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个曾经的“秘境”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体验民俗风情。在昭觉县,借势2022年北京冬奥会发展冰雪旅游业,攀西地区唯一高山滑雪场——昭觉谷克德滑雪场7天累计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不少游客第一次感受到大凉山“冬天里的一把火”。伴随凉山从文化旅游资源大州向文化旅游强州迈进,必将极大地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新征程担新使命,新时代展新风采。如今,凉山州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正在逐步实现全方位嵌入,以交融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开放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些年来,凉山州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各项事业融合推进。全州累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5个、省级62个、州县级1121个,683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952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获国务院和省、州表彰,建成5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18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持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金字招牌。


走进西昌,火把广场的56根火柱,象征中华民族大家庭生生不息、兴旺发达,已然成为凉山新地标。西昌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民族团结进步新西昌”的主题,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从原有的“八进”活动扩展为“十进”,扎实开展“十大民生实事”“十大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其中,“新居民·石榴籽家园”抓实社区互嵌这个关键,探索出了服务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新路子。西昌学院培育出“彝鹰”电商直播团队,开展直播带货和电商推广,售卖特色农产品,帮助老百姓开网店,并将学生的实践课程开到了田间地头。全国政协委员、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带领的“大凉山电子商务教师团队”在2020年获评“四川省最美教师团队”。


2021年的大凉山戏剧节以“国潮”为主题,结合全州各种民族戏剧以及川剧、昆曲、京剧、黄梅戏、豫剧等传统戏曲元素,融合《阿惹妞》实景剧场舞台艺术,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戏,助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交融。


深化依法治州和平安凉山建设,全州建立“石榴籽”调解室10个。各县市城乡积极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摒除不良习俗,维护公序良俗,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木里县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得到推广,新时代的枫桥经验扎根凉山大地。


在凉山,各族群众做得了和睦邻居、交得了知心朋友、结得了美满姻缘。生活在西昌的果果沐大家庭,全家汉、彝、藏、回、满5个民族其乐融融,是凉山多民族家庭团结和谐的缩影。参加过2018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泸沽湖旅游协会会长李直支,一直深深怀念着新疆的好兄弟拉齐尼·巴依卡:“那年我们一起在祖国各地参观考察,结下了深厚情谊,我非常想念拉齐尼。我们要像他一样,永远做维护民族团结的楷模。”今年6月毕业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苏正民,毕业论文中6000余字的致谢内容感动了众多网友。“去基层,扎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如今这位彝族小伙已经成为越西县第二中学的支教老师。在开学第一课上,他用自己的经历勉励学生奋发努力,学有所成,回报家乡。


山川相连,心手相牵。2022年9月5日,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临危受命、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奔赴受灾地区雅安市石棉县,渡过大渡河开展救援工作……


行走大凉山,索玛花开最鲜艳。当前,全州上下正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交融发展,续写彝海结盟新时代故事”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每个凉山儿女都像是一朵索玛花,漫山遍野,根脉相连,朵朵竞开,年年更红,总会无言而深情地回报山川大地的滋养。


凉山,不负厚望!


凉山,如此多娇!





文:本刊记者 刘雅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9期

责编:龙慧蕊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