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从历史见证到当代实践——云南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一六四”模式深化创建
发布日期:2025-07-02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作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诞生地,承载着党领导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光荣历史;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的主场地,肩负着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依托深厚的民族团结基因和丰富的实践基础,宁洱县始终坚持以“发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为引领,创新实践“一品牌六融合四基地”工作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新路子。

image.png

各族群众在民族团结园开展活动


擦亮“一个品牌”,把思想凝聚到“特色工程”上来

       清晨,党员干部们肃立在普洱民族团结园的誓词碑前,凝视碑文,仿佛看见了1951年各族代表剽牛盟誓的场景。党徽闪耀,铿锵的宣誓声与历史回响交织,民族团结的种子悄然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心中生根发芽。

       近年来,宁洱县不断擦亮“民族团结誓词碑”金字招牌,以普洱民族团结园为主阵地,以誓词碑故事为“活教材”,发挥其宣传教育“凝心”、时代价值“铸魂”、文化交融“共鸣”三大作用,营造了每名党员干部都是民族团结进步“讲解员”、每个党组织都是民族团结进步“主阵地”的浓厚氛围。

       一方面,宁洱县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纳入党员、干部、国民教育及社会教育培训体系,将民族团结园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吸引全国专家学者开展研讨交流,誓词碑示范效应更加显著,其承载的民族团结进步精神广泛传播。

       另一方面,宁洱县成立宣讲团、话剧社和志愿服务队,培养盟誓代表后代、中小学生担任讲解员,全面深入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以数字化等手段将誓词碑打造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志性符号,打造誓词碑文化IP,出版书籍、舞剧、歌曲等文化精品激活其当代价值。其中,《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光荣历史和现实意义》入选“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民族团结誓词碑”案例入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民族大团结》教育教材。

image.png

开展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


推进“六个融合”,把行动汇聚到“主线工程”上来

       宁洱,这片滇南热土自古就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者。

       明清时期设立的普洱府,使宁洱成为中央政权经略边疆的政治中心,茶马古道更让各族群众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如今,这段历史依然滋养着宁洱民族团结进步实践。

       在政治建设上,宁洱县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纳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干部教育必修课,制定印发长效工作机制30余份,让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血脉。

       在文化浸润上,宁洱县打造“民族团结誓词碑”文化IP矩阵,通过网络宣传、3D沉浸式演艺、文创产品、文艺创作等载体,让誓词碑故事深入人心。

       在经济发展上,宁洱县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工作基础,打造林业碳汇新质生产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年增长,在赋予“三个意义”方面主动发力。

image.png

全国林业碳汇试点研讨会

       在社会治理上,宁洱县健全多部门参与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社会治理网格建设,形成区域内知名调解品牌。其中,在法治保障方面,宁洱县颁布施行《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誓词碑文化保护传承条例》,稳步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各族群众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在安全底线方面,宁洱县积极排查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科学统筹网上网下两条战线,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融合推进,宁洱县形成了“全民参与、全域创建”的生动局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宁洱大地绚丽绽放。


建设四个“基地”,把力量集聚到“实践工程”上来

       如何让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优良传统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宁洱县聚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践行“两山”理念创新基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体验基地、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示范基地四个阵地,打造各族群众可感知、可参与、可体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空间,通过沉浸式互动、场景化体验,让各族群众在有形有感有效的文化共赏、情感共鸣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探索“民族团结+红色誓约”模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出特色。发挥民族团结园“阵地”、纪念馆“桥梁”、党校“补钙”、研究所“资政”作用,着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

       探索“民族团结+绿色发展”模式,推进践行“两山”理念创新基地建设见成效。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C123”行动,创新拓展“生态司法+碳汇补偿”、零碳产品(碳标签)等5个碳汇场景,构建联农带农机制,推动森林增汇与林下产业融合发展,开辟绿色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新路子。

       探索“民族团结+黄金大道”模式,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体验基地建设结硕果。充分发挥宁洱作为茶马古道源头、中老铁路和昆曼国际大通道重要站点的特色优势,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使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形成辐射国内外的民族团结进步黄金大道。

image.png

中老铁路国际大通道

       探索“民族团结+多彩文化”模式,推进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示范基地建设展新姿。发扬盟誓先辈光荣传统,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以优秀文化作品示范引领、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城市文化,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争当誓词碑故事的宣讲者、践行者、传承者,民族团结佳话代代相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洱各族干部群众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让誓词碑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更多“宁洱智慧”和“宁洱方案”,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美画卷。


文·图:宁洱县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编:张伟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