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民族领域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区民委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和各项改革部署落地落实,着力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聚焦聚力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贡献力量。
聚焦深学细悟全会精神,以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行动
精心组织“学”。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区民委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实“第一议题”,制发学习宣传实施方案,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员干部跟进学、线上线下全员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广泛深入“宣”。坚持“线”上用功,动员三级民委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包联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和嘎查村,重点面向干部职工深入解读全会精神。坚持“面”上覆盖,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以“石榴籽e起来——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为载体,重点面向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深入开展互动式宣传宣讲。
深入细致“研”。将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起来,谋划贯彻落实举措。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平台,深入研究民族领域改革举措,加快形成一批有影响、有分量、有特色的民族工作理论研究成果,着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聚焦深入人心铸就同心,以有形有感有效强化教育宣传
注重“有形”,推动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扩容提质增效工程,健全完善民族工作专家智库,开展“健全五大机制、提升成果转化”专项行动,打造集智攻关、协同作战综合性研究平台。修改完善民族工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指导研究基地聚焦实践需要推进专项领域深入精进研究,助力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
突出“有感”,高质量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发挥自治区民委“石榴籽e起来”民族工作数字化展厅作用,同步指导各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各级各类博物馆、展览馆、主题公园等,高质量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深入挖掘、整理、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形有效、可感可知。编纂出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书系,建设“云上”基地,通过“云看展”“云展播”“云博物”“云讲座”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强化“有效”,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常态化机制。实施思想引领工程,持续打造“两月一周”宣传品牌,深入开展“石榴籽e起来”基层行活动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巡展,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持续加大“道中华”外宣品牌宣介力度,开展“道中华”进校园、进课堂、进基层和边疆行活动。完善全区民委系统宣传联动机制,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多层次、立体化、多声部宣传矩阵,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内蒙古故事。
聚焦破解难点疏通堵点,以有力有效之举推动工作落地
坚持系统观念,多点布局深化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挖掘梳理反映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现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事例,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着力打造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能“出圈”的优质文化产品。推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作为全区党员干部必读书目,会同相关部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教育品牌,编撰出版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整理研究书系,举办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巡展,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古籍中蕴含的民族团结思想内涵。
坚持实践创新,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打造各领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品牌,以品牌化、特色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指导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手拉手、结对子”帮扶等交流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思想互鉴、心灵相通、感情相融。建立跨区域联系沟通协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深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打造全区互嵌式发展试点,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以实施“价值引领、骨干培训、讲解规范、展陈提升、研学资源挖掘、试点示范”六项行动为抓手,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快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指导支持边境盟市创新开展“四个共同”长廊建设,通过精品陈列、现场研学、旅游体验等,促进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工作,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加强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试点建设,用好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
坚持法治思维,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置审核,健全完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结合“八五”普法规划,协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聚焦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以求先求变求实加强党的领导
在引领上求“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统战工作格局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自觉把民族工作纳入统战工作大局中统筹谋划,把党的领导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在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效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作表率。
在机制上求“变”。充分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的优势作用,不断完善联系服务委员单位和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民族工作合力。优化盟市和区直机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压实贯彻工作主线的主体责任,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到自治区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培养一支符合“四个特别”要求的民族工作干部队伍,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懂、有人做。
在作风上求“实”。加强自身建设,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开展“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深化整治“三多三少三慢”问题,推进各项工作提标、提速、提效,聚焦“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效,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交上一份合格答卷,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民族工作力量。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9期
文:高占胜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责编:张红彬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