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画好最大同心圆 “粤”来“粤”靓好家园——广东省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3-03-02



长期以来,广东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既是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也是汇聚港澳台及海外同胞力量的桥头堡。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对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广东落地落实落细,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广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呈现出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岭南大地璀璨绽放。


抓宣传教育 筑牢思想根基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体系,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团校(青年政治学院)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指导省内10所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教学,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广州市打造番禺区儿童公园等76个主题教育实践基地,筹办“广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打造两个主题示范街区。


连续11年精心组织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各地通过在当地报刊和电视等媒体刊登宣传文章、播出宣传专题,举办动员会、座谈会、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挂(贴)宣传标语,举办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书画图片展等形式,紧扣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走深走实。


深入挖掘源远流长的岭南传统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创新文化,活化南越王、冼夫人、揭猛等各民族历史代表人物资源,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广州市创作民族团结主题电影《南越宫词》、动漫短片《同心共吉祥》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创办推出100多期《民族同心圆》专题电视栏目,广受社会好评。深圳市打造民族题材电视剧《都是一家人》,讲述各民族在粤就业创业、助人为乐、融入城市的故事,展示全市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气象,进一步深化“深圳家园”理念。


深圳市民族文化宣传进基层之走进钜力能科技公司1.jpg

广东省深圳市民族团结宣传进企业


抓共同发展 夯实物质基础


深化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坚持以民生援建为龙头,以产业和治理援建为两翼,带动对口帮扶桂、川、贵、滇4省(区)的14个市(州)93个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对口支援西藏林芝、新疆喀什、四川甘孜29个县(市、区)全部脱贫。


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加大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民族地区生态补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完善省内“3+1”结对帮扶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提升就业帮扶力度。依托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技能与职教平台,积极拓展各族群众在粤就业渠道,加强对接,开展专项活动,每年培训近2万人次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推动高校各族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扩大就业,支持相关职业院校定向招收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资金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10个市开办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培训班,提升各族群众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让各族群众进得来、融得进、过得好。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二广、许广、京港澳、广乐等高速公路多线贯通,韶关丹霞机场通航,广清永高速铁路建设提上日程……民族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不断拉近。随着民族地区光网全覆盖、4G/5G网络基本覆盖,村村通快递成为现实,“云上连山”等数字平台全面搭建,助力民族地区群众走向大湾区、融入新发展格局。


抓典型示范 树立正确导向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面向基层挖掘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事迹和鲜活素材,表彰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模范单位和个人。全省共建设有12处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创建命名了134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和105个模范社区,有35个单位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17年以来,全省共17个单位、21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称号,39个单位、79名个人荣获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称号,各族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发挥试点项目的示范作用。按照国家部委关于推进“三项计划”试点示范项目有关工作部署,结合广东省实际,引导有关各市精心设计,做好互嵌式发展文章,3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三项计划”试点示范项目。省民族宗教委及时与相关市民族宗教局、项目执行单位建立“省—市—单位”三级工作机制,对照有关要求,加强对入选项目的组织实施、经费使用进行全程管理,指导各项目执行单位抓好工作落实,确保项目按质保质完成。其中,广州德和圆文旅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边疆各族群众就业帮扶项目,培训边疆少数民族人员105人,为47人提供就业实习;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白石村根据少数民族员工多的特点,以“政企村+N”模式大力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东莞纺织服装学校开展边疆少数民族职业技能培训,建设特色产业工作室和实习基地,通过“校企产教”相融合打造产业联盟协同创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挖掘各部门创新活动的示范作用。省直相关部门将落实“三项计划”纳入相关规划和年度重点任务,创新开展各类活动,积极探索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路子。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牵头联合桂、黔两地相关部门在全国率先推出“乡村振兴音乐帮扶计划”,以被帮扶地区山水、物产、风俗、人物、故事等为题材进行音乐创作,促进援受两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开展“农行杯”帮扶家庭乡村“音乐之星”育苗行动,通过音乐课程训练和互动,增进各族青少年文化交流和情感共鸣。团省委全面打造粤港澳台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青融工程”,推动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超3400人,实施“展翅计划”促成2000多人上岗实习,依托“易展翅”平台搭建港澳青年实习就业专区,吸引613家省内企业提供实习就业岗位超1.5万个,助力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服务管理 营造社会氛围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积分入学、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方面维护各族群众平等权利,为加强服务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撑。广州在全市2999个劳动就业网点和329个法律援助站搭建服务管理平台,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帮扶和法律援助,建立1个市级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站、10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站、23支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及时提供便利的融居服务。


东莞把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作为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协调解决相关民生问题,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通过开通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平台,建立由29名少数民族律师组成的律师团队,2016年以来累计提供服务3700多宗,社会救助少数民族群众4000余人,省级对口帮扶吸纳少数民族员工来莞就业近4万人次。


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坚持将社区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阵地,推动建立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广州市通过“强阵地、建机制、抓队伍、优服务”等举措,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加强政民互动,抓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较多的街区的社会公共服务工作。深圳聚焦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的所需所盼,创建全省首个“民族之家”,通过开通“少数民族服务热线”和“民族之家家园网站”,凝聚各方资源,为社区内的各族居民提供就业、就学等指导和服务。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原则,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压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全力维护全省民族领域安全稳定。


抓特色交融 拓展交往平台


打造工作平台。建设“粤港澳青年之家”“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等工作平台,开展支持港澳台青年来粤发展行动,推进“五乐计划”落地见效,打造“海归小镇”“侨梦苑”“创享湾”等创业平台,为港澳台和海外侨胞扎根广东、圆梦湾区提供高品质服务。


办好系列活动。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窗口示范作用,持续办好“粤台学子中华情”“台湾青年岭南行”活动,注重吸引市民和青年参与,促进粤港澳台各族群众友好往来。


抓好基地建设。推进湛江市廉江市、潮州市潮安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规划及建设工作,推动两岸同胞交流与合作,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作者: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1期

责编:龙慧蕊 王怡凡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