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道中华
道中华|巴盐古道上的南剧: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结晶
发布日期:2023-05-03

640.png

近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咸丰等县市的南剧传习研究所与南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创编了《唐崖土司夫人》等剧目。


《唐崖土司夫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唐崖土司发生的一系列历史故事改编而成,通过唐崖土司夫人覃田氏招外乡汉族人为婿,释放奴婢选择自由婚配,推行闲时为兵农时为民兵制,令其儿子奉朝廷调遣赴边关建功立业等多个小场,颂扬土家族人开明、包容、仁慈的个性特色,勤劳睿智、奋发向上的精神,以及保家卫国的光荣传统。该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受到观众好评。



南剧是流行于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民族剧种,湖北省四大地方剧种、恩施州“五大地方戏曲”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鄂西实行“改土归流”,改十八个土司世袭制为派流官制,设六个县,成立府,沿用“施南土司”之名,叫“施南府”。南剧取“施南”之南而得名,又叫“施南调”,旧时由于常在庙台(高台)上演出,又长于演唱连台大戏,故又俗称“高台”“人大戏”。


01  巴盐古道上的多民族文化交融


巴渝地区古盐道有很多条,“巴盐古道”从巴渝产盐之地向鄂、湘、黔穿越武陵山区,历史上的“川盐济湘”“川盐济楚”正是通过这些古道完成。


640.jpg

▲来凤县境内的巴盐古道。(叶明理  摄)


明末清初,其中一条重要陆上盐运古道日益繁荣起来,该古道地跨川、渝、湘、鄂,西起石柱西沱,经楠木垭、青龙场、石家坝、黄水坝、万胜坝、冷水溪,翻七曜山到湖北利川、咸丰、来凤和湖南龙山、花垣 、凤凰、吉首等地。这条蜿蜒于群山之中的通道贯连起汉、土家、苗等多个民族,是一条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民族互动于一体的空间走廊。


在运盐过程中,沿途各大名城名镇逐渐成型,比如石柱西沱古镇、利川汪营镇、来凤翔凤镇和卯洞镇。随着客商涌入,各乡集建立起万寿宫(江西会馆)、川主宫(四川会馆)、禹王宫(湖南会馆)等会馆,且大多附有戏楼。巴盐古道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汇聚于此,语言、风俗、建筑、歌舞戏剧呈现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


随着巴盐古道贸易日益兴盛,秦腔、吴腔、苏腔、楚调等外地戏曲文化相继流入鄂西,成为容美庙台戏曲(容美属今恩施州鹤峰县),这是南剧形成的前奏。


到清康熙年间,容美戏曲常出现由多声腔演唱,且在同一庙台上演出的一种“人大戏”,这是南剧的雏形。


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打破“汉不入境,土不出峒”的旧例,地区之间自由交往,汉民流入土家地区贸易、置产,汉文化与土家族文化有了更为广泛的交流,鄂西的戏曲中心由鹤峰转至恩施,容美戏曲艺术得以传承,南剧正式形成。


清乾隆、嘉庆年间,农村地主经济迅速发展,庙宫戏楼相继增多,富裕阶层开始兴办南戏科班,职业艺人兴起,南剧日趋成熟并慢慢与鄂西民间音乐、地方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一个大剧种,区别于鄂西木偶、皮影(矮台)、傩、灯、堂、柳子等草台小戏,其音乐曲牌和旋律风格也不断丰富。


640 (1).jpg

▲百福司镇酉水河上通往湘西的老码头。(叶明理  摄)


02  南剧是多地区多民族戏曲精华碰撞的结果


南剧在容美土司戏曲的基础上,糅合并改造了汉族传统戏曲与其他少数民族戏曲艺术精华。


南剧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多声腔同台演唱。南剧有南路、北路和上路三种声腔,兼有昆曲、杂腔小调等曲调。南、北路声腔源于楚调,与荆河戏(楚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流派之一)有直接渊源关系,由湖北荆州、江汉地区传入;上路声腔由源出陕西的秦腔(梆子腔)演变而成。三大声腔同台演出,长期流传,唱起来高亢强烈,似“深山峡谷之音”。昆曲则用恩施地方语言演唱,再融合土家族山民歌、宗教音乐等,使得南剧唱腔跌宕多变、独具特色。


640 (2).jpg

▲古戏楼上的南剧演出。(叶明理  摄)


南剧的角色有生、旦、净、丑四大行;演唱内容多取材于“列国”“封神”“三国”“水浒”“说岳”等传奇、演义,以及汉族民间故事、土家族生活;南剧除一般戏曲程式唱作念打外,还有“杀叉”“吐雾”等惊险奇绝的动作表演;在化妆、造型方面则沿袭土家族习俗,采用传统土家服饰。


参考资料:


1.卢海晏.南剧[M].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湖北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等.恩施文化简史[M].湖北文化史丛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640 (3).jpg

唐胡浩,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武汉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民族文化、基层治理与民族地区发展。


胡晓,湖北开放大学副编审,研究领域为民族文化、出版编辑史。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作者: 唐胡浩  胡晓

编辑:刘雅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