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史话共同体
它的文化面貌与黄河流域旧石器传统接近——卡若遗址管见
发布日期:2023-08-28

      在2021年第三届中国考古大会上,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33项入选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之一。卡若遗址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在中华远古文明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和特殊地位,是西藏历史上首次科学发掘的古代遗址,也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时代标志最明确,遗物和遗迹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古人类迁徙及其与黄河流域文明联系、探寻西藏区域文化起源和发展之谜的可靠信息来源。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等机构和部门开始派遣专家团队进藏考古发掘,先后在西藏北部和东部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及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遗存,并采集到一些小巧精致的细石器标本及原料。上世纪70年代,西藏自治区和四川大学的考古工作者对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进行系统发掘,开启了西藏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新篇章。

      1977年,工人在昌都县城东南约12公里的卡若村施工时,意外挖出石斧、陶罐、玉石等器物,引起当地文化局和在昌都工作的自治区文管会文物征集小组的注意。相关情况上报后,国家文物局和西藏自治区有关方面高度重视,于1978年组织试发掘,在仅230平方米的范围内就出土了5座房屋遗址,引起巨大轰动。1979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邀请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卡若遗址考古队开始正式发掘。此次发掘约1070平方米,最终出土28座房屋遗址、数万件文物、大量植物标本和动物骨骼。进入新世纪,考古队又对卡若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发掘,目前共发现房屋遗址31座、道路3条、石墙3段、圆石台2座、石围圈2座、灰坑20处、水沟1条,遗址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区域1200平方米左右,出土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粟米、动物骨骼等文物达3万余件。根据碳14测定,卡若遗址的年代被定为距今5300—4000年之间,卡若聚落村落被认为往前延续了至少1000年。

a4b11776eb8ce7b10bd226be470c6003.jpg

      西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在卡若遗址发现之前,学术界通常认为西藏有人类居住的历史至多不会超过2500年,而卡若遗址的出现恰恰改变了这一论断。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霍巍教授认为,卡若考古从根本上颠覆了旧史学中有关西藏早期历史的认识,全面重塑了西藏史前史。此后,几乎国内外所有关于西藏历史的开篇,都得从距今5300多年前的卡若文化谈起。同时,卡若遗址也首次将西藏史前人类的发展进程与其相邻地区紧密联系,科学地阐明了西藏高原并非“化外之地”,而是与同时期的黄河上游等地区相互依存、交流密切,在同一路径和轨道上运行。

      的确,卡若遗址考古发现的一系列实物,实证了卡若文化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是中华文化根脉所系,孕育了诸多华夏文明的核心基因。卡若遗址出土了家猪骨骼和大量碳化小米,专家据此推测,卡若居民当时以小米为主食,并已经饲养家猪。而在黄河流域,小米人工栽培史至少有8000年,猪的人工驯养也有近8000年历史。卡若遗址出土的房屋遗址,尤其是早期半地穴、地面红烧土的房屋遗址,与仰韶文化极为相似。而出土的陶器与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相较,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如出一辙,特别是很少出现即兴、任意图案花纹的彩陶,其纹样大都经过预先设计,传承性很强。

589356bec0ad88c0ac01842d200d5127.jpg

      卡若遗址出土的文物还表明,在漫长的1000多年中,卡若居民与西藏高原上以及其他地区的人类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吸收和影响着彼此的文化。比如,遗址出土了我国史前考古中经常发现的作为装饰品、产于南海的贝壳。这说明,卡若居民与我国其他地方同时期的人们有着相似的意识,也说明当时部落间的交流非常活跃。此外,即便如今建材种类如此丰富,但西藏地区和川西高原地区仍广泛使用砌石技术建造石墙与平顶方形住宅,这些也都能在卡若文化建筑遗存中找到踪迹。

      总之,对卡若考古材料的现有研究,肯定了西藏旧石器时代开始便有了早期人类活动,并且认为其在文化面貌上与黄河流域旧石器传统相接近。而以藏东河谷区卡若遗址为代表的卡若文化,作为西藏新石器时代文化呈现出的“三元格局”之一,与以雅鲁藏布江流域拉萨曲贡村遗址为代表的曲贡文化和以藏北高原细小打制石器为特征的细石器文化并立,这三种分布于西藏高原不同地域、各具特征的原始文化共同构成了西藏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面貌和格局。

      1996年,卡若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起,经过总体保护规划和两期建设,这里建成为西藏首个古人类遗址公园,实现了以遗址展示、模拟考古、场景复原为基础,集文物展示、利用、研究、教育、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古遗址保护区。近年来,卡若遗址公园围绕文物保护、遗产管理、动态监测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通过静态保护的原状陈列、设计精巧的场景陈列等,助力人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了青藏高原的史前人类文明,从而正确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文:张荣德

作者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4期

责编:金向德 张昀竹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