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走进江西省乐安县招携镇港田村,清澈见底的恩江穿村而过,两岸绿树掩映下,隐约可见散落的民居、飞翔的鹭鸟。群山环绕间,丛丛竹林伴着阵阵炊烟,仿佛踏进了梦里水乡。
港田村是乐安县水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写照。2020年,乐安县被列入全国首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在以恩江为主轴的当地水系治理中,实现水系治理与乡村文化和地域特色完美融合,让生态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
新街村的湿地公园,为村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黄煜/摄
从“荒草坡”到“后花园”
清晨,站在恩江港田村段河岸眺望,河水清澈见底,河道宽阔通畅。不少村民在江上的栈道晨练,伴着耳畔淙淙的水声,享受着清新空气。
“以前河道坡陡,堤顶土路坑洼不平,岸边都是杂草灌木。”60岁的村民董大爷是土生土长的港田村人,在他记忆里,“以前,晴天都不敢在河边走,更别说雨天,实在是湿滑难行。”他说,现在不仅风景美了,还修建了栈道、凉亭,村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从“湿滑难行”到“岸绿景美”,港田村的改变正是乐安县水系变化的缩影。2020年,乐安县对区域内的五条水系进行了集中整治,受益村庄54个,惠及村民9万余人。通过河道清障、岸坡整治、防污控污等一系列措施,河流有了新面貌,河岸有了新风景。
项目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丁文明告诉记者,按照河流周边的地形地貌,他们在原有的自然风貌上适当做“加法”:建设生态型护坡,在护坡上撒播草籽、种植树苗,进行生态修复,为当地村民营造了一个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位于王泥汗水与恩江干流交汇处的新街村,村民在新建成的湿地公园内悠闲散步;葛陂村旁,望仙水向前流淌,村民在河边石板处浣洗衣物;南村水增田大桥段旁的游步道上,孩子们嬉笑奔跑……如今的乐安县,村村有美景,满眼皆风光。
此外,为提高河流水质,乐安县还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建设以来,共铺设1.4万米污水管网,建成污水处理站6座。
从“水患苦”到“安居乐”
“你看,这些都是几年前洪水留下的痕迹。”在汗上村,村民刘晓英指着墙壁上的土黄色痕迹对记者说。
汗上村紧邻花园水,是典型的洪患村。作为恩江的支流,每当汛期来临,花园水的泄洪压力非常大,再加上河岸过低,极容易涨水。
刘晓英家就在花园水边上。“记得有一年洪水把我家一楼淹没了,二楼也进了水。”刘晓英回忆道,“每逢下大雨,我们都心惊胆战。”
汗上村深受水患之苦,在乐安县并不是个例。过去,乐安县河流防洪标准低,河道淤积卡口,岸坡崩塌严重,水系连通性差,导致洪涝灾害频繁。
近年来,乐安县以水系连通建设为契机,立足洪患治理,对问题突出河段,实施清淤、撇洪、导流等工程。据统计,累计清淤疏浚30.62公里,清淤87.27万立方米,对原始河道扩卡8处共1.1公里,增加水面面积1920亩,有效解决6个村庄洪患问题。
“2021年后,再也没发生洪涝了。”刘晓英笑着说,“我们可以安居乐业了。”
同样受益的,还有村民的庄稼。坪头村村民曾二生说,过去一发洪涝,庄稼就颗粒无收。“多亏政府为村里兴修水利设施,如今我们的农作物可以旱涝保收了。”他边说边将一株株绿苗插入田地中,虽然种植面积不大,但他的几十亩农田也关乎着全家人的“饭碗”。
从“环境美”到“产业旺”
景美水好的环境也为河流沿途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近日,在港田村,紧邻恩江的蚕桑种植基地,300余亩桑树长势正旺。
包村干部李菊香说,水系项目的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工程和岸上的桑树产业相辅相成,桑树可以涵养土壤、保持水土。水系项目可以为桑树种植配套蓄水池、采摘便道等基础设施,更好地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环境美了,乐安的水也更有看头了。位于青里村的王泥汗水窝堀段是国家4A级景区九瀑峡的下游,原河道冲刷严重,岸坡高低不平,岸线杂乱无序,严重影响游客的游玩体验。“为助力景区旅游发展,我们对河道进行清淤疏通,对岸坡进行整治绿化,并打造游步道,供游客散步休闲。”丁文明说。
水清岸绿,一家家农家乐开了起来。“以前这里乱糟糟的,游客哪有心情吃饭呢?现在这里作为景区的配套设施,留下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了。”“聚峡庄”的经营者谭上海告诉记者,他的农家乐2021年营业后,旺季生意特别好,月收入可达8万元,还带动了十余名村民就业。“生态好了,受益的还是村民自己。”
据了解,乐安县是旅游资源大县,县域内虽然旅游景点众多,但相互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整体性欠缺。“我县水系连通项目一大特色就是‘串联景区’。”乐安县水利局副局长罗荣辉说,水系连通项目的实施,将恩江水与流坑古村、红色小镇等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乡野情趣、历史文脉的人文景观,助力全域旅游蓬勃发展,让群众吃上“旅游饭”。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编辑:刘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