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土城子村集宁路古城遗址的元代红绿彩瓷财神像,通高15厘米,为一倚座的文官形象,属磁州窑系产品。其造像采用模印、捏塑、粘接等复合工艺而成,面部丰满,双目正视前方,小口、八字须,双手交放于膝前,双膝微曲;头戴高冠,身穿圆领、阔袖对开式长袍,腰缠带饰;彩绘装饰有黄、绿、红、黑四种颜色,服饰用四色相间搭配,饰有开光云气纹和团花纹。
这件瓷塑人像造型生动,施彩厚重得当,人物形象装饰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于一身,是目前我国北方草原地带出土的红绿彩瓷塑像中的精品,也反映了元代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以及商业贸易的繁荣。
红绿彩瓷是在白釉上用红、绿、黄等色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制而成,其工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用红色矿物质颜料在陶器上的绘画。宋代以前,低温的绿、黄色釉仅施用于陶器上,直到金代才正式应用到瓷器上,因此红绿彩瓷也常被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它的一大优势是在烧制之前就可以预知其烧成后的效果,因此人们可以更加自如地在瓷器上描绘图案。后来的“素三彩”“五彩”“斗彩”“粉彩”甚至“珐琅彩”等诸多彩色瓷器,均来源于红绿彩。
红绿彩瓷的烧造,主要是集中在北方地区,以河北的磁州窑和山西长治附近的东山窑最为典型。作为元瓷的一种,其色彩艳丽丰富,造型古朴自然,成为古代瓷器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在集宁路古城的考古发掘中,红绿彩瓷器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瓷塑、盘、碗等器型,其中最为典型的即属这件红绿彩瓷塑像。其出土时呈站立状,位于房屋的前厅部位,周围存放着灯盏和铜钱。据此判断,该塑像应属于人们供奉的神祇一类,其与道教神紫微大帝的装饰如出一辙。因此,这件瓷塑应当是当时人们供奉的紫微大帝。紫微大帝全称为“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宋代,紫微大帝常与玉皇大帝一起奉祀,是“众星之主”“众神之本”。因此,紫微大帝受到当时社会民众的广泛崇祀,一般也被民间尊之为文财神,在神堂之上加以供奉,就如同此件红绿彩瓷塑人像这般。
文:张欣
作者为内蒙古博物院馆员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6期
责编:张昀竹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