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天府欢歌起 蜀地石榴红——四川省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掠影
发布日期:2023-10-09

      前不久,数万人在现场见证了这个时刻——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56个民族的青年代表身着节日盛装,以一首豪迈的《歌唱祖国》迎接五星红旗庄严入场。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生动图景,再次令世界瞩目。

      风雨同舟,民族团结谱华章。自古以来,四川省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从四川盆地到川西高原,各族群众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共同建设了“天府之国”美好家园,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巴蜀文化,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奋斗诗篇。

      乘着“太阳神鸟”的余晖,近日,记者走进成都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雅安市,深入社区、村寨、学校、医院、景区,探寻四川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轨迹,倾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


一家人 “蓉”在一起

      初至成都,细雨绵绵,锦官城丹桂飘香,芳草茵茵,美成了烟雨江南。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历史文化名城处处洋溢着旺盛的活力。

      “在‘叶子’的边缘位置,用食指和拇指压一下,这样才更薄、更逼真。”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多功能演训室内,面点老师向雪梅一边捏制面点,一边传授制作技巧,来自多个社区的各族学员凝神静听、同步练习。

各族学员在四川省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校学习面点制作技巧_中新社_王磊_摄.jpg

学员在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学习面点制作 中新社 王磊/摄

      巴哈古丽是学员之一。3年前,她和丈夫、儿子从新疆喀什来到成都定居。谈起如今的生活,她眉眼间满是笑意——儿子在家附近读幼儿园,她们夫妻俩在金牛区开了一家馕店,“我们的馕很受欢迎,每天能卖出三四百张。”她希望通过学习面点技术,丰富产品种类,把生意做得更加红火。

      作为西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心城市,过去5年,成都新增少数民族户籍人口6.8万人,增长率达42.2%,是同期全市户籍人口增长率的4.5倍。这座城市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气魄,用务实举措、具体行动,让各族群众能够进得来、安得下、留得住、发展好。

      2021年,在这所职高建成的成都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培训基地,就是成都市推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生动案例。截至目前,基地已开展包括语言文字、职业技能、法律法规、中华文化等各类培训活动26期,培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

      为顺应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趋势,近年来,成都市重点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搭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就是典型代表。

      下午2点,开阔的社区广场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十余名居民正手持民族乐器进行日常排练,一曲罢,掌声四起。原来,安公社区鼓励居民组建了15个歌曲、舞蹈、民族乐器等类型的社团,吸纳各民族成员355人,已开展百余场惠民演出、文化表演和公益活动。

      该社区1.2万常住人口中,藏、彝、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居民有382人。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社区主体、多元参与、群体自治等途径,搭建了各民族自主管理平台“民族团结一家亲委员会”、文化活动平台“社区民族之家”以及红石榴权益维护中心、就业创业中心等6大平台,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重要载体。

      邻里守望心连心,社区和谐一家亲。如今,安公社区形成了各族居民积极维护人居环境、倡导文明生活、开展爱心服务,携手共建和美家园的良好氛围。

      从事餐饮行业的阿卜迪·威力,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疫情期间为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捐献了4000个馕;退休的扎西大爷带头参加社区院落整治行动,发挥余热做贡献;汉噶阿依争做民族联络员,充分发挥协调、宣传作用,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目前,安公社区已有75名少数民族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每年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6000小时。

      这座包容、温暖的城市,给予远道而来的人们脉脉温情。为更好服务各族患者,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自2019年7月起成立由各族医护人员组成的石榴籽示范科室。“有患者出院后,特意从西藏送来哈达,我们医护人员都很感动。”该科室护士余航说。截至今年6月,该诊室已接待少数民族患者2.4万人次。

      为推进城市民族事务治理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和社会化,2022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四川省城市民族工作标准(2022年版)》和《四川省社区民族工作标准(2022年版)》,用“两项标准”串起城市民族工作的“千条线”,助力把蓉城各族群众融在一起。


好日子 风光无限

      今年恰逢阿坝建州70周年,初次邂逅,我对全州90余万各族儿女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的故事满怀期待。

      我们从成都出发,沿高速公路一路前行,仅需两个多小时便抵达阿坝州汶川县。再过几天,阿坝州首条铁路就将开通运行。而随着九寨黄龙机场、阿坝红原机场通航,阿坝州在航空领域早已进入“国际化”时代。

      天堑变通途,一座座桥梁、一条条公路、一道道航线翻越横断山脉、连通雪山草地,雪域高原上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形成。交通,折射出阿坝州的沧桑巨变。

      岷江河畔,汶川中学迎风而立,传出朗朗书声。步入校园,智慧黑板、电子班牌、多功能体育馆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直播式”远程网络教学送来了成都四中、成都七中的优质教学资源。“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的这所学校,硬件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与全省同步。

      “我们坚持‘为民族塑魂,为家国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品质。”学校党委书记龙绍明介绍。目前,学校共有藏、羌、回、汉等各民族学生4500人。悉心培育结出累累硕果,高考本科录取率由2011年的35.93%上升到了2022年的81.23%。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阿坝州医疗卫生事业的成绩单同样亮眼。在理县杂谷脑镇官田村,我们遇到了从1998年开始担任乡村医生的李晓平。如今,村卫生室中设有专门的诊疗室,药柜、血糖仪、血压仪等设施一应俱全。“村卫生室为居民提供基础医疗卫生服务,县里州里大医院的医生也会来村里,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健康体检。”李晓平对医卫条件改善感触颇深。

      越来越鼓的“钱袋子”,是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的最好回答。近年来,阿坝州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将民族村寨建设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走出了一条兴村富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房子越住越大,车子越开越小。”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建东介绍,家家户户以往开着农用车拉木头挣点辛苦钱,现在都建起了民宿、吃上了“旅游饭”、开上了小轿车。从传统农业村寨转型为旅游精品新村,丘地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年均收入达百万元的转变。

      “以前挖虫草谋生,靠天吃饭。现在不但有集体经济、民宿旅游收入,空闲时我还编织藏族传统花腰带,每年可以卖好几万元。”50岁的泽朗布在家中开民宿,9个房间可以接待近20人,日营业额最高可达3000元。从单纯依靠种养殖业、采挖药材,到发展民宿、旅游,丘地村不断迈出乡村振兴新步子。

阿坝州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_居民在编织腰带_中新社_王磊_摄.jpg

四川阿坝州理县古尔沟镇村民在编织腰带   中新社 王磊/摄

      为客人敬献羌红,敲响羊皮鼓,一起跳萨朗舞……在中国古羌城景区里,羌笛、羌绣等非遗项目的活态展示让人目不暇接。乘着景区旅游发展的东风,茂县坪头村民族特色村寨效应尤其明显。村里大力开发羌家游、农业观光体验游,村民收入持续增加。全村135家民宿,日营业额最高能达到47万元。

      海拔3100多米的理县米亚罗镇吉柯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把青山绿水、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外面是雪景,屋内是地暖,抬头是星空”,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雪域吉柯成为远近闻名的田园藏寨体验点。

      齐心协力聚共识,团结一心谋发展。“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愿景,逐渐在岁月中凝实。今年1至7月,阿坝州接待游客313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62.5亿元,同比分别增加了31.7%和24.8%。

      雄奇伟岸的雪山见证着七十载的奋进历程,奔腾的江河奏响了新时代发展进步的恢弘乐章。如今的阿坝,目光所及,皆为胜景,一幅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展。


筑同心 和美家园

      雅安东邻成都,南界凉山,西接甘孜,北靠阿坝,国道108、318、351公路均由此经过,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由此启程,是从成都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历史上是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因此,这座城有着太多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精彩故事。

      记者与雅安的缘分,始于两年前的一次寻茶之旅。雅安是最早向青藏高原输入茶叶的原产地,是西藏农牧区的茶叶来源地。漫长岁月中,雅安茶叶成为川藏两地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纽带和象征。2021年仲秋,《中国民族》杂志记者团以茶之名探访雅安,今年的雅安之行同样始于茶。

      始建于明代的雅安茶厂,距今已有477年历史,为西藏和其他省份涉藏州县提供了大量优质茶。再次探访雅安茶厂,董事长李朝贵将这两年的新故事又一一道来。“如今涉藏地区农牧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生活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农牧区面貌焕然一新。为了适应各族群众现代化生活方式,我们在坚持传统工艺基础上,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推出了更为人性化的包装,还增加了科技投入,探索研制免煮茶饮品。”

      “我手上的这款茶叶采自蒙顶山茶园……”在雅安茶厂直播间,工作人员沈志国正将雅安茶叶的背景知识娓娓道来。为了让雅安的这张茶叶名片被更多人知道,雅安茶厂积极“触网”,在2020年打造了直播间;在线下,还邀请各族群众举办“围炉煮茶”等活动,推广雅安茶文化。如今,产品已行销国内外。

      一杯民族团结茶,一条民族团结路。在这片民族团结的热土上,还有一所誉满青藏高原东部的中医医院——天全县中医医院。天全县地处二郎山东麓,地处三州交界,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如今川藏公路G318、雅康高速贯穿全境,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区域。

      医院门诊内,前来寻医问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每年门诊就诊超10万人次。该院以“治好病、花钱少、服务好”深得各族群众青睐,门诊挂号费只需要1元。

      “感谢高医生的诊疗,我恢复得很好。”在前往康定市开展对口支援的路途中,骨伤科二病区主任医师高凯章就曾被患者认出。他感叹道:“我们做的不仅仅是医疗的工作,也在做民族团结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天全县中医医院针对少数民族同胞就医人数较多的情况,施行了一系列融通民心的举措。比如,对于经济困难的各族群众,减免部分医疗费用。作为天全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窗口,2019年,天全县中医医院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两片绿叶成就了秀宁雅安。一片茶叶,成为连接汉藏的纽带,另一片竹叶则成就了一个神奇物种——大熊猫。《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提出,要设立25个入口社区,最南端的便是位于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

      随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万年村在“人退猫进”中,迅速找准定位——利用《山海经》中对大熊猫的称呼“貊”,摇身变为一座充满熊猫元素的“貊貊家园”,引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如今,这里正在申报涉藏地区特色科普基地,助力雅安建设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

      立足区位优势,雅安市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为抓手,积极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切实做好“融”的文章,建设和美民族走廊,取得显著成效。

成都市安公社区居民在排练节目_中新社_王磊_摄.jpg

四川成都市安公社区居民在排练节目   中新社 王磊/摄

      四川之行匆匆,但记者依然切实感受到了天府之国的兴盛和谐、巴山蜀水的秀美安澜、人民生活的幸福安逸……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美丽图景,愈加清晰可触。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9期

文:本刊记者 张伟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