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来,山东省民族工作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山东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思想发源地、优秀传统文化富集地优势,全面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推出“道中华·齐鲁行”工作品牌,打造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深入推进旅游促“三交”工作不断走深走实。目前,全省16个市已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基地105处、体验行线路101条,建立了224名成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项目研学班导学队伍,开展培训45次,受训人数869人,参与体验行项目的游客近200万人。
枣庄市“道中华·鲁南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品牌发布暨项目启动仪式在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台儿庄古城举行
坚持高位推动 形成工作合力
落实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部署,与民族外宣品牌“道中华”合力打造“道中华·齐鲁行”品牌。加强同省发改、宣传、教育、文旅、体育、广电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省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协调小组,建立联络保障、研究会商等制度。把旅游促“三交”工作纳入对口支援和东西协作规划、省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建设规划,助力打造山东文化“两创”新标杆。省民族宗教委于2月在全国率先召开“道中华·齐鲁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项目动员部署会,从开展品牌推介、打造精品线路、举办专题培训、加强对接交流、组织主题活动等多个方面作出细化安排,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命名、民族团结进步表彰等指标体系。协调省文旅厅科学配置旅游资源、设计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市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旅游景点、旅游线路。
曲阜着力推进“道中华·齐鲁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项目
充分发挥优势 强化“融”的理念
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现成项目进行打造。推动有关市分别举办品牌发布会、旅游推介会,采取衔接旅游业态、嫁接旅游产品等形式丰富品牌内容,不断提高“道中华·齐鲁行”的文化传播力、价值引领力。青岛、烟台、济宁、泰安、威海、日照等地聚焦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依托曲阜、泰山、黄河、海岱4条体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品旅游线路,着力讲出泰山、孔府、孔庙、孔林等特色景点所富有的中华文化意义,讲好知名博物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渊源,讲好“黄河大集”等传统节日、民俗等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故事。鼓励各市积极组织群众到民族地区相互交流,开展“齐鲁文化喀什行”“齐鲁文化西藏行”“丝路文化齐鲁行”“西藏文化齐鲁行”“好客山东·如意甘肃”等双向游活动,深化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抓住关键环节 务求工作实效
采取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坚持月调度、季汇总,紧盯关键环节,压茬推进落实。一是抓好“点”。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作用,打造一批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基地。支持各地打造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旅游基地。二是抓好内涵注入。坚持以文铸魂,建立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旅文博、民族工作领域等专家学者和行业骨干组成的“专家智库”,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和打磨解说词,打造“道中华·齐鲁行”精品培训课程。三是抓好主体。确定负责具体实施的主体、单位,统战(民族)工作部门做好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培育一批有资质、有热情、愿意干、信得过的单位具体负责。四是抓好队伍。建立一支导学(讲解员)队伍,强化讲解员、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能力和水平。
今后,山东将进一步发挥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打造精品项目,加大“道中华·齐鲁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项目推进力度,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丰富品牌形象。指导山东工艺美院设计推出具有山东特色的“道中华·齐鲁行”品牌标识,拍摄录制“道中华·齐鲁行”旅游推介短片。围绕“道中华·齐鲁行”品牌,在“吃住行游购娱”上下功夫,全方位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9期
文: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