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用好“五抓五促”工作法,强调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和“融”的鲜明导向,从完善机制、平台建设、环境营造等方面,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坚定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抓学习教育,促进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入脑入心入行。组织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会,分类举办各级政策理论培训轮训,专题学习、深入研讨,力促全省民族工作系统干部在学思想增本领中淬炼政治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党组会学习内容,列为省委统战部部务会、省民宗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干部理论学习专题读书班内容,纳入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测评指标。编印发放《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辅导材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手册》5万册。加强督导检查,成立由15个省级部门组成的6个工作组,深入11个市(区)、54个县(市、区),重点检视各级党委书记履行主体责任情况和民族理论政策水平,面对面宣讲、点对点指导,层层明晰责任、传导压力,确保全省各级在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上见到新成效。
抓研究阐释,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在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设立5个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积极吸纳和发挥知名专家学者在宣传阐释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民族工作部门+社科联+高校”的研究体制机制,连续两年协调省社科联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先后获批国家四部委及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加强研究应用,指导研究基地“接地气”“沾土气”深入基层调研,聚焦“怎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怎样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开展教学科研、决策咨询、社会服务等。两年来,共投入研究经费71万元,下达省级课题40余项。先后获批国家级课题21项,获得部级奖项8个,出版专著1部,14项建言得到国家相关部委采用推广,部分研究成果已被运用于全国、全省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中。
抓文化浸润,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树立和突出中华文明始祖黄帝、中华文字始祖仓颉、“大一统”王朝开创者秦始皇、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标识延安、中华地理标识秦岭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布局设立5个省级和3个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构建具有陕西元素的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表达体系。融合线上线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参观研学活动。组织参观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先后在西安、榆林等市多个中小学,举办“秦风行 一家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云研学活动。携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陕举办“锦绣西域 华美之疆——新疆文物精品展”。组织教育实践基地走进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中学、包头市三十三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通过黄帝陵公祭典礼、文艺展演、主题展览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和港澳台地区人士在追昔抚今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刻感受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不断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认同。广泛开展场景式、互动式、沉浸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让各族学生在笃学立志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抓赋能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注重突出各民族“融”的因素,坚持“管肚子”与“管脑子”并重,把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汇聚各民族力量共同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等工作列入全省“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统筹考虑地域因素和民族因素,在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基础上,不断加强省级资金配套,重点支持能够促进各民族相互合作、共同受益、共同致富的项目。坚持以产业发展项目为主体、基础设施项目为补充,大力培育林果蔬菜食用菌等种植业、家禽牲畜水产养殖业和民族手工业传承发展等项目,支持村组道路硬化、人居环境整治、河堤加固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资金使用方向不偏、项目质量过关,各族群众普遍受益、持久受益。协同省乡村振兴工作部门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商洛市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安康市恒口示范区恒口镇联红村等少数民族聚居镇、村,被列入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名单。协同省财政厅、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制定《陕西省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管理暨民品企业管理实施细则》,简化优化贴息资金下达程序,引导、帮助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助力省内外经济循环。
抓载体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多元通达。制定出台促进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在陕交融发展、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等方面多项政策举措,签订陕甘两省民族工作部门合作协议,扎实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支持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来陕务工经商、求学就业、安居定居、交融发展。省委统战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民宗委、团省委四部门开展“培根育魂 石榴花开”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推进中小学“石榴籽 一家亲”主题教育,开展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宣讲比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示交流会,指导陕藏、陕疆学校开展“石榴花开 同心筑梦”“手拉手”结对等活动成效不断提升。连续9年组织“激扬青春 筑梦延安”各民族大学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50余所高校的1万多名各族学生来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去年,省内10所高校和3所职业技术学校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实践活动。38支团队深入新疆乌鲁木齐、喀什、石河子、伊宁和西藏拉萨、日喀则,以及广西河池、云南大理等地,广泛开展教育宣传、帮扶助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培训、科学知识普及等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各族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进“五个认同”。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10期
文:陕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