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诗画共同体
线条艺术&文字艺术——草书形成发展一瞥
发布日期:2024-01-31

WechatIMG899.jpg

《诸上座帖》 黄庭坚 (北宋)

       “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草书作为书法艺术最具表现力的书体,具有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笔势流畅、气势奔放之特点,不愧为书法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生动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精神。

       草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广义上,无论年代,凡书写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上,它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可分为汉代所创制的章草,后继魏晋发展形成的今草,以及盛唐形成的大草(又称狂草)与小草。据《说文解字》记载:“汉兴则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大致经过草篆、草隶、章草、今草、大草的系列演变,又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今草三大阶段。

       从殷墟甲骨文朱墨书迹、宁夏中卫大麦地岩画文字可见,早期草书的起始即有草写的痕迹。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竹简和木牍作为书写材料被广泛运用推动了草书的产生与发展。其后书法流变,在实用性、功能性的推进下书法趋于简化,讲求快捷随意,甚至趋于符号化便于记忆。其字形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字体扁平,笔画横向舒展,具有简化篆体、笔划之意,较为工整美观,称为古隶;另一类在其基础上进行自发性书写,用笔十分大胆且更加简率,古朴自然,虽出现上下的勾连和连笔的草书特征,但大体仍为草率的篆书或隶书,故将其称为“隶书或篆书草写”,篆隶杂糅但明显可见汉代书写的草书化痕迹,是为草书的滥觞。西汉末期,在草隶的基础上,通过对结构、笔画的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化,逐渐发展出结构规整、书写遵循一定章程而具有草法的隶书草写,章草出现并成为当时通行的书体之一。

       章草之“章”有篇章、章法、章则之本义,含有法度之意。章草是隶书快写的结果,结构上仍然保持隶意,具有结体扁平、端庄、稳健的特征,字字独立,上下呼应,行气贯通;用笔上波磔明显,雁尾强烈,大脚捺更是突出别致;章法上字距接近,行距较远,上下茂密,左右疏朗。其代表性书家有三国时期的吴国皇象、西晋卫瓘和索靖,这三人均善章草,将草书艺术进行了发扬光大。传世作品有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月仪帖》、卫瓘的《顿首州民帖》,都具有向今草过渡的趋势。

       至汉末魏晋,楷书凭借实用性更强的特点渐渐兴起,隶书、草书都因此受到影响。东汉书法家张芝对章草进行优化整理,将“波磔挑笔”等隶书笔意去除,同时增强了字与字之间的连带特征。这种改造使草书在书写时更加便捷流畅,更能彰显整体上的艺术气质,这便是“章草今化”。故而张芝在中国书法史上被尊为“草圣”,代表作有《冠军帖》《秋凉平善帖》《消息帖》等。“章草今化”极大促进了草书的发展,是草书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东晋时期,王羲之等书家完成章草向今草的过渡,王献之的革新更使今草取代章草,广受世人欢迎。而“二王”父子对于草书的不同诠释,让今草的生命力更加旺盛——王羲之“内擫”笔法的运用,王献之“外拓”笔法的改进、“破体”的创造,都在不同程度上使草书技法得以完善而愈加研美,为后世狂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至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繁复,但对草书亦有传承,基本延续了“二王”书风,僧人智永所书《千字文》就传承、传播了王羲之笔法,形成了初唐时期草书的基本风格。初唐草书最具代表性的书家为孙过庭,其作品《书谱》不仅是绝佳的书法理论著作,也是极具法度、笔法精妙的小草书法作品,被称之为“书史双璧”。与此同时,由于当时人们对书法理论研究的重视和美学研究的深入,为草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品评依据,客观上为狂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狂草成于盛唐。顾名思义,其书风更加放纵狂逸,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亦名大草。狂草代表书家有张旭、怀素,他们的书风极具个性——张旭因性情奇逸而多被谑称为“癫张”,代表作有《古诗四帖》《肚痛帖》《断千字文》等;怀素为人豪放不拘,常酒酣兴发而作书,时人谓之“醉素”,代表作有《自叙帖》《论书帖》《苦笋帖》等。二人共同代表了草书艺术的高峰,并称“颠张醉素”。他们将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使得草书更加成为了一门“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艺术。极度夸张的结构变化,变幻莫测的书写节奏,肆意纵横的用笔技法……狂草将文字书写的实用性弱化甚至摆脱,成为展示书者艺术追求和个性的纯粹文字艺术,将草书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草书因各个朝代社会环境变迁和审美情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总体呈现出个性化发展趋势,表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整体多元统一的艺术特点。

       宋代,随着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宋草虽未沿袭盛唐狂草之气象,但以意韵为调,仍显特色。当时,书家大多受时风影响而追求适情任意、天真烂漫的趣味,十分“尚意”。北宋作草书最多、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当属黄庭坚,《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白忆旧游诗卷》等作品成为继张旭、怀素后的又一高峰。难怪有人称赞说,“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开创了草书的另一境界。南宋草书代表性书家吴说、陆游、范成大、魏了翁、文天祥等人,大多以行草、小草而著称。

       元代草书的发展基本受赵孟頫书风影响,工于妍美,另有鲜于枢、康里子山等人书风奇态恒生、恣肆雄健,代表作有《乱泉飞下》《醉时歌》等。

       及至明代中期,并称“吴中三子”的祝允明、文徵明、王宠有《太湖诗卷》《箜篌引》《湖光披素练诗卷》《古诗十九首》等作品传世,较为突出。明末至清初,受社会转型和思想解放影响,造就了以徐渭、董其昌为代表的充满变革精神的浪漫主义书风。此外,与董其昌并称“晚明四家”的张瑞图、邢侗、米万钟,“云间书派”莫如忠、莫是龙、陈继儒等,明末“书坛三株树”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以及遗民书家傅山等人共同铸就了浪漫多元的晚明草书风范。

       清中期以至其后相当一段时间,草书发展受制于“馆阁体”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趋于僵化、纤靡。随着清后期碑学兴起,草书发展的生态环境才得以改善。

       民国及近现代以来,出现了于右任、高二适、林散之等人引碑入草,为后代草书的创作实践积累了经验,将草书开辟出另一新的境界。

       总体而言,章草、今草、狂草(大草)这三大分支书体形成时间先后不一,在不同时代有各自不同程度的发展高潮,它们相互借鉴融合,不断丰富着草书的内涵和表现力。从早期的“易而速”到后来的“难而迟”,草书由书写的避繁就简应运而生,最终发展成为展现中华文化特征的线条艺术、传递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字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写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期

文:秦宇

作者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责编:龙慧蕊  李文婷(实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