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用好“五字诀” 同心共奋进——广西北海市侨港镇掠影
发布日期:2024-03-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侨港镇成立于1979年,是全国唯一一个安置归侨侨眷的镇。这里的归侨侨眷占常住人口的83%,侨属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曾被联合国难民署誉为“世界难民安置的橱窗典范”。近年来,侨港镇立足侨乡特色,用“功”、用“力”、用“情”、用“心”、用“法”,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海外延伸,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侨务先进集体”等。

北海侨港开海节_拍摄:蓝覃杰.png

在北海市侨港镇举办的开海节 蓝覃杰/摄



用“功”加强党的领导 夯实组织基础

      统筹抓好党建引领向海经济、向海治理、向海固边,持续拓展延伸“海上党旗红”党建品牌价值链,推动实现党建强、产业兴、侨心聚、海疆固。

      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堡垒,把党建工作、民族工作从陆地向海洋延伸,打破传统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单一模式,着力探索“支部建在船上,堡垒连在线上”的流动党员管理模式,让红色党旗飘扬在每一寸蓝色国土上。

      将党务工作与侨务工作、民族工作紧密融合,采取“侨桥红”大讲堂、“民族团结进渔船”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等,并引导渔民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近三年,镇党委先后组织开展学习宣讲活动500余场,上渔船宣讲1000余次,覆盖渔民群众5万余人次,确保渔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促进了党群关系和谐。


用“力”推动共同富裕 夯实物质基础

      “因侨建镇,因镇建港,因港兴镇而富侨”的侨港镇坚持依托港口码头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远洋捕捞、水产养殖和文化旅游产业,逐步由单一的渔业生产发展形成以渔业生产为主、海产品加工为辅、服务业繁荣的经济格局。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向深海域开拓新渔场,推行“人工鱼礁+深水抗风浪网箱+底播养殖”模式,着力建设海洋牧场,拓展渔业深加工贸易体系,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截至目前,全镇拥有大功率渔船2000多艘,传统近海捕捞向远洋迈进,年捕捞和交易量达40多万吨、产值50亿元。

      着力打造“党旗红+电商孵化岛”,建设培训中心、主播驿站等八大平台,免费提供直播培训、团队搭建等六项服务,培育孵化归侨眷属、“渔民主播”近300名,并帮助渔民设计属于自己的海产品品牌,让侨港海产品更具有辨识度,形成特色IP,全年海产品网络销售额超3亿元。

北海侨港码头的盛世鸿宴__作者:李志明.jpg

北海市侨港镇夜市 李志明/摄



用“情”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夯实社会基础

      大力发掘、传承、保护和利用地方归侨文化,成立老年人协会、归侨侨眷文化促进会等社会团体,开海节、扒龙船、疍家婚礼、咸水歌、叹家姐等均被列入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依托侨港“声入侨心咸水歌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支持创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咸水歌,通过歌舞表演、编唱咸水歌、饮食文化交流等方式,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充分挖掘侨文化、疍家文化、海洋文化、美食文化,依托侨港风情街等,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档升级,打造“吃住游乐购”消费新格局,激活侨港浴场海滩夜经济,年接待游客1600多万人次,通过旅游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北海银海区侨港赛龙舟_拍摄:莫励明.jpg

北海市侨港镇的赛龙舟 莫励明/摄



用“心”团结海外侨胞 夯实情感基础

      以侨为“桥”,抓好平台载体创新和典型示范引领,广泛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常态化举行海外华侨恳亲大会、“祖国我爱您”“一碗国庆面,浓浓归侨侨眷爱国情”主题活动等,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海外侨胞,厚植侨胞情谊。

      打造海外侨胞联谊基地,为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归侨侨眷搭建沟通交流、联络联谊、开展文体活动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交流交友交心活动,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讲好中国故事、侨港故事。建设侨港华侨历史展览馆,发掘侨港各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发展的历史事实,收集相关史实资料,全面展示侨港被誉为“世界难民安置的橱窗典范”和新时代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韧劲,激发归侨群众和海外侨胞的民族自豪感。

北海市侨港镇欢乐的渔市_拍摄:黄长凌.png

北海市侨港镇欢乐的渔市 黄长凌/摄



用“法”治理民族事务 夯实法治基础

      以基层治理和服务民生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着力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建立起科学化的治理模式,解决辖区内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实行“一网统管”,统筹全域、统管行业、统领服务,吸引侨界人士加入到协商议事会、志愿服务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窗口”“党员示范经营户”,党员志愿者365天开展夜巡,网格员对餐饮行业重点关注商家实行旺季“两天一走访”、淡季“五天一走访”,全面疏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力量融聚、问题共治、成果共享,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基层治理服务融合发力。

      探索依法治理新路径,以水产协会和调解室为依托,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室,构建起“1+3+N”依法调处矛盾纠纷“全链条”体系,创新运用“凉茶调解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不上交、问题不出镇。侨港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室“枫桥经验”做法得到广泛认可,工作室负责人吴方权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等称号。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2期

文:舒烛昕

作者为广西北海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