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怀中一泓碧水,数十年如一日润养着首都,也涵养了密云尚善、包容、慷慨的精神气度。
近年来,北京市密云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坚持首善标准,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等民族地区建立结对关系,助力民族地区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携手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北京冬奥宣讲团“庆百年华诞 迎百年冬奥”玉树专场宣讲会
高原百味 幸福滋味
“密云、玉树情深谊长,扎西德勒!”
2023年9月,玉树特色文化美食密云体验馆开馆,来自雪域高原的牦牛肉、虫草等特色美食和文化创意产品吸引了众多北京市民。体验馆主打玉树特产进京销售,是密云区消费帮扶玉树州的具体举措。
“我们从玉树采购牦牛肉及各种农副产品累计1500公斤,价值20多万元。密云区政府不仅给予我们各种补助,还协调媒体帮助宣传推广。”体验馆负责人赵南介绍说。在体验馆,劲道的牦牛肉和生长在高原地区的特种菌类颇受参观者青睐。
这个滋味,对于密云区第四批援青干部薛云波而言格外亲切。他曾挂职担任玉树市委常委、副市长,主抓产业扶贫。
在薛云波等援青干部的积极推动下,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巴塘乡铁力角村藏羊繁育基地、仲达乡塘达村生态藏香猪养殖基地等项目相继落地,带动上千人增产增收,牦牛、藏羊、虫草等特色农产品也不断出现在密云消费者的家门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薛云波等援青干部积极推动玉树创业者培训、玉树市党政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等项目,为玉树干部群众提供了赴北京、浙江等地交流学习的机会。“原来玉树有这么多的资源可以创造价值!每次参加培训都会启发很多新的思路。”学成归来,玉树干部才仁永忠感慨颇深。
“投入了真金白银,更投入了真心实意。”自2017年10月与玉树市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密云区围绕玉树市特色农牧资源优势,形成了“产业兴玉、智力援玉、文化润玉、结对助玉”的支援格局,助力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每逢金秋,位于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的库伦旗荞麦飘香。这里被称为“中国荞麦文化之乡”,荞麦年产量超过全国荞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种植规模达10万亩。
密云区重点围绕荞麦、林果、养牛等产业,实施母牛养殖基地建设、果蔬冻干深加工建设等援建项目,助力库伦荞麦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列,并推动库伦旗创建国家肉牛产业强镇。这种联农带农典型案例,还入选了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
颗颗荞麦,越酿越香。2023年3月,内蒙古库伦荞麦特色产业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吸引了110多家企业参会,多家企业现场签约,其中包括精酿啤酒生产等项目。
幸福之味飘四方。2023年11月,首届“麦香微马”麦田马拉松文化节在密云区河南寨镇开幕。文化节特别设置“乡村集市”板块,来自玉树市、库伦旗等民族地区的特色农副产品琳琅满目。一场马拉松跑出了健康生活,更跑出了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密云区支援合作地区特色产品展销现场
民生所系 我心所寄
2021年11月,通辽市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暴风雪。库伦旗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通往乡镇的公路上积雪深达几十厘米。
“抢出一条道路来!”北京第六批援蒙挂职干部白淑英积极配合旗里联络各方调度除雪设备,并以最快速度拿起工具加入到除雪的队伍中。道路通畅后,身为旗委常委、副旗长的白淑英又第一时间带领挂职团队和旗乡村振兴局的负责同志深入受灾较为严重的水泉乡推进清雪抗灾救灾工作。他们实地了解暴雪后大棚蔬菜、肉牛养殖等产业受灾情况,为农户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
这样的走访,对白淑英而言已经习以为常。
民生无小事。为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不断壮大产业经济、逐步配套基础设施、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明显改善人居环境的协作目标,密云区助力库伦旗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行动,8个镇(乡、苏木)结对全覆盖,17个村(嘎查)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持续强化深化合作,积极推进民生项目,增进民生福祉。
走进理实一体化车间了解发动机原理,体验模拟驾驶,感受速度与科技;在绘画手工课上,创作一幅以绿水青山为主题的油画;置身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与魅力……一次游学,为民族地区的孩子带来了许多“人生第一次”。2023年3月至5月,依托京蒙协作帮扶,库伦旗与密云区合作开展京蒙青少年交流活动,150多名库伦旗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职专)学生来到北京参观学习。
密云区教委、密云二中援助库伦二中办学设施捐赠仪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活动让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较大提升。”对此,密云区教委专职督学孙海生非常欣慰。2022年7月,为响应中组部等八部委发出的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号召,孙海生被选派到职专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校长。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住“组团式”帮扶机遇,援受双方通过师徒结对、新老结对、课程结对、专业结对、学科帮扶等实现了不间断、延伸性、跟踪式帮教。“师傅教得好、徒弟学得会,传帮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本地骨干教师。”孙海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信心十足。自库伦旗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启动以来,密云区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帮带培养、加大资源投入,推动职专、库伦二中等学校教学、教研等方面机制进一步健全,为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均衡贡献力量。2023年,密云区接收库伦旗13名学生来密云二中学习交流。
2023年,玉树市第三幼儿园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巨型礼物——曾经坑坑洼洼、常年闲置的房顶阳台变身平坦整洁的“空中操场”。看着孩子们在操场尽情奔跑玩耍,玉树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朱应延格外欣慰。2019年至今,朱应延一直奋战在支援玉树的第一线,负责重大项目的联系协调、人才及智力支援等方面的工作。“空中操场”的建成,他和挂职团队也下了一番心血。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这些年来,密云区发挥教育结对“扶智”作用,动员辖区内中小学教师群体参与“组团式”帮扶,2022年起累计派出干部教师12名。2004年至今,已选派援疆援藏教师69人次。“密云、库伦、玉树青年交流活动”持续开展,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为民族地区青少年提供公益培训服务,惠及内蒙古乌兰察布、西藏拉萨、青海玉树、四川凉山等地的各族青少年。
“医学名家的学术素养、全体医护人员的兢兢业业、平等严谨的学术氛围,都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2023年5月,作为内蒙古巴林右旗医院骨干的王华安被选派至密云区医院泌尿外科学习。在这里,他学会了使用新的医疗设备,接触到先进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同医疗专家们交流学习,收获颇丰。“我一定要将所学技能,回馈给家乡百姓,造福一方。”王华安在总结中写道。自2022年8月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密云区医院为巴林右旗医院输送先进技术和人才,双方互派专家骨干,深入开展交流学习。
第五批援青医疗队队长、玉树市人民医院院长敖日格勒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在他和同伴们的助推下,援受双方定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和疑难病例讨论,本地医护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更好满足玉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援青队员立足医院实际,不断推动玉树市人民医院提升诊疗水平、培养人才队伍、加强管理能力。
近年来,密云区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医疗机构、玉树市人民医院、巴林右旗医院持续开展对口支援协作工作,派送医疗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教学查房、危重病例讨论、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及业务提升等,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受援医院在管理理念、专业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推动当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玉树市师生在密云区檀营满族蒙古族乡中心小学交流学习
百花齐放 文化芬芳
春日融融,满目生机。2023年5月,密云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暨京玉民族团结共建交流活动启动仪式在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举行,玉树演职人员带来的节目《江源玉树 康巴风采》将热情灵动的民族舞蹈带到首都各族群众中间。现场不少观众跟随节拍舞动起来,对于“三江之源 圣洁玉树”也多了一份了解和憧憬。
聚焦文化援建,密云和玉树“童心向党 同声诵读”连线直播读书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璀璨非遗 密玉情牵”非遗云直播活动、“密玉良缘 携手致远”密云区对口支援玉树市五周年系列活动暨“守望三江源 密玉一家亲”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等火热开展,援建品牌越来越亮眼,密玉两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深入。
2023年7月,库伦旗原创大型歌舞剧《荞麦花开》在密云区文化馆精彩上演。该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讲述了基层党员干部与各族群众同甘共苦、治沙造林“挖穷根”的艰辛历程,描绘了新时代库伦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迈上乡村振兴路的宏伟画卷。
自密云与库伦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京蒙两地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已成为加深两地友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载体。
优秀文化要“走出去”,更要“扎下根”。在密云区京蒙协作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库伦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于2022年12月建成开放。300多幅图片和实物资料系统展现库伦各族群众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援受双方以库伦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为核心,创新载体,开发项目,推出沉浸式红色元素体验活动,深入挖掘库伦旗红色文化资源,持续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倾力支援,倾情帮扶,守望相助跨越山海;百善汇聚,润物无声,首善答卷字字千钧。
今后,密云区将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聚焦高位推动、项目支持、产业合作、互学互鉴、示范村打造等工作,不断增强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携手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4期
文:本刊记者 王怡凡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