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道中华
古人的“保暖黑科技”,太City了!| 服饰变迁话“三交”
发布日期:2024-09-10

服饰变迁话“三交”之⑥

      还记得去年席卷了夏天的电影《封神》吗?

      作为一部现象级电影,《封神》里除了洗脑的“商务殷语”、180+质子团的战舞,还有相当考究的服饰。

      不难发现,无论是礼服还是战甲,他们都在腰间系着一块“围裙”。这难道也是成为“父王最勇敢的儿子”的标配?

image.png

image.png

      实际上,这样一件围在腰间并垂于身前的装饰性服饰配件,名叫蔽膝,外形和今天的围裙十分相似,是我国古代服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蔽膝有很多“小号”,我们常看到的芾(音服)、韠(音必)、韎(音妹)、韐(音革)、襜等都是蔽膝的曾用名。随着时代的发展,蔽膝也经历了功用、形制上的变化,让我们一起看看蔽膝的“成长之路”吧。


一场“从日用到装饰”的转型

      蔽膝最初可能是为了遮羞而生,后逐渐发展为群众日常劳作可以盛物的日常服饰。

      《诗经》中曾记载:“终朝采蓝,不盈一襜”,古人在清晨去采摘能染色的蓝草,将采摘好的蓝草暂时放在宽大的衣兜里。东晋文学家郭璞认为诗中的“襜”就是蔽膝,是围在腰前的一块布。在东汉时期曾家包汉墓中画像石中,也能看到当时蜀地民众穿着围腰劳作的场景(图1)。

image.png

▲图1 曾家包汉画像石 成都博物馆藏

image.png

▲图2《历代帝王图》 晋武帝像 波士顿美术馆藏

      到了先秦时期,统治者们本着追思先祖、不忘本的想法,便将蔽膝作为“吉祥物”纳入礼服中,并且在国家祭祀、朝拜等重大活动中穿用(图2)。

      自此,蔽膝从“田间地头”走向“大雅之堂”,完成了一场“跨越式”的转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隆重、最重要的礼服之一,被胡汉民族共同作为礼服穿用(图3、图4)。

image.png

▲图3 敦煌莫高窟五代第98窟 于闐国王李圣天、皇后供养像(图源:敦煌服饰研究公众号)

image.png

▲图4  敦煌莫高窟五代第98窟 于闐国王李圣天、皇后服饰复原(图源:敦煌服饰研究公众号)


一场“向美而生”的蜕变

      蔽膝形制的变迁史,就是一部古代版“时尚修炼手册”。随手一翻,都是老祖宗们的超绝审美与炫技之作。

      自蔽膝被纳入礼服、华服之列,就更加注重装饰性,在材质形制、纹样上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商周时期,蔽膝是上窄下宽的斧形样式(图5)。先秦时期的蔽膝为长条形、皮革材质,后逐渐变为更加轻薄的布帛材料,唐代喜欢用缯(一种丝绸面料),宋以后选用更加轻薄的罗等丝织物制作。

image.png

▲图5 商代玉人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从纹样来说,早期蔽膝为纯色,只是在上面施加山、龙、火三个纹样。到了唐代,蔽膝上的纹样就丰富多彩起来。在敦煌莫高窟初唐时期的壁画《帝王礼佛图》中,帝王所着蔽膝上就有着极具秩序感的联珠纹、龟背纹(图6)。

image.png

▲图6-1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194窟 帝王礼佛图(图源:数字敦煌)

image.png

▲图6-2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194窟 蔽膝图案 张博绘(图源:刘元风、赵声良主编《敦煌服饰文化图典·盛唐卷(下)》,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3年)

      蔽膝,还分男女款。魏晋至隋唐时期,名媛仕女所着的蔽膝款式,放在现在是妥妥的“高定款”。她们在蔽膝下加了数条长长的三角形飘带,也被称为“襳髾蔽膝”,穿上之后十分飘逸,宛若仙女一般(图7、图8)。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画作中,就经常出现身着襳髾蔽膝的女子形象(图9)。

image.png

▲图7 北魏司马金龙屏风大同市博物馆藏

image.png

▲图8-1 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85窟 仙女(图源:数字敦煌)

image.png

▲图8-2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85窟仙女服饰复原(图源:敦煌服饰研究公众号)

image.png

▲图9 南宋 《洛神赋图》(局部) 弗利尔美术馆藏

      到了晚唐五代时期,另一款前后两片、下摆呈现花瓣形的蔽膝成为潮流,贵族妇女将它与大袖衫搭配,穿着就像牡丹花一样雍容华贵(图10)。

image.png

▲图10 唐《簪花仕女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一场“酣畅淋漓”的爆改

      1988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巨源乡城子村松花江南岸出土了一座金代的皇家墓葬,墓主人是金代“太尉、仪同三司事齐国王”完颜宴。完颜晏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同辈,属于金王朝宗室近枝。他的墓葬出土了一件能保暖又便于活动的蔽膝(图11、图12)。

      据《金史·舆服志》记载,金代天子、皇后、太子及臣下朝服皆有蔽膝之制。可见,女真人已将汉族蔽膝引进到自己民族的服饰制度里。

image.png

▲图11 褐地朵梅鹭章金锦绵蔽膝(图源:赵评春、迟本毅主编《金代服饰·金齐国王墓出土服饰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图六一)

image.png

▲图12 褐地朵梅鹭章金锦纹样(图源:赵评春、迟本毅主编《金代服饰·金齐国王墓出土服饰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图六三)

      但这件蔽膝之所以惊艳四座,在于它是一场对汉族传统蔽膝的“爆改”。

      在形制上,这件蔽膝与汉族蔽膝最大的不同是蔽膝两侧有开衩,长度是自胸至膝。穿用时,正面齐于胸前,由左腋下将窄片先绕于后背部,再将四条系带相应由右肋侧带孔分别穿出待系,然后将后片由右腋下绕于后身,其系带由左腋下肋部绕至前胸,左右四个带子对系于前胸腹部。

      这种穿着方式可以保暖,上自胸背,下至双膝,行走坐骑时前后两侧开衩毫不影响。因此在功能上,它化身“保暖黑科技”,为酷爱户外骑射的金人保驾护航。可以说,金人的蔽膝是实用性和礼仪性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优秀设计,简直不要太City!

      从上古时期中原地区的劳作服装到贵族礼服中的重要元素,再到金代女真人的“借鉴”与“爆改”,蔽膝的发展演变承载着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记,也充分印证着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文:王晓彤 封煜靖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