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道中华
当柳宗元的超前思想遇到柳州
发布日期:2024-09-18

      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年少及第,以非凡才华,遗世六百余篇诗文佳作,令后世仰望钦佩。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柳宗元的诗文名篇大都写于他的贬谪生涯之中。因投身革新失败,他曾三次遭贬。其中,贬谪广西柳州期间,他近距离接触当地少数民族,以平等的民族观和以民为本的施政举措,赢得了当地各族群众的爱戴。

1726628838202.png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图片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网)


柳宗元与“夷夏若均”

      柳宗元在柳州结识一位贾山人,与之成为挚友。此人博学广闻却无意入仕,偏爱云游四海。在《送贾山人南游序》中,柳宗元称赞其道“夷夏若均,莫取其是非”,描绘贾山人无华夷之偏见、无优劣之区分,这也成了柳宗元族群观中民族平等的生动代名词。

      在治理柳州实践中,柳宗元将民族平等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担任柳州司马期间,他曾写下一首十分生动、具有民俗研究价值的诗作《柳州峒氓》: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诗中所提及的“峒氓”,是当地的各族民众。他们给初至柳州的柳宗元留下的印象是语言不通、服饰有别、习俗相异,甚至在官府里办事还需翻译。然而,柳宗元对此并没有排斥或贬损,反而流露出脱掉官服成为一个地道的当地人的强烈愿望。

      初抵柳州时,柳宗元便立下誓言:“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在碑记《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中,他提及兴修文庙的目的在于期望去除人们的僻陋与浅薄,使他们的本性契合儒家的教化。

      柳宗元在柳州所树立的《箕子碑》,同样彰显了这一思想。商朝贤人箕子被分封至朝鲜,他推行道义,教育感化当地人,使德行不分大小、人群不论亲疏远近皆能受到教化。柳宗元敬慕其德行,特别是其“俾夷为华”,即变夷为夏之功。

      韩愈记载柳宗元在柳州“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经过一番治理,中原文化在柳州落地生根,儒家教化润泽广被,此后当地人才辈出。

image.png

▲《荔子碑》拓片,碑文集“苏书”“韩文”“柳事”于一身,即由苏东坡书写、韩愈撰文、记载柳宗元治理之功绩,因此也被称为“三绝碑”。原碑石刻位于柳州柳侯祠内。(图片来源:豆瓣网)




柳宗元的“华夷之问”

      柳宗元的族群观还深度探究了“华夷”的相对关系。他认为,对民族地区仅凭借武力威慑平定骚乱并非治本之策,而要在文化层面建立认同,即“专务教诲”,方为重中之重。

      章士钊在《柳文指要》中着重援引了柳宗元《武冈铭并序》文中的“投刃顿伏,愿完父子,卒为忠信,奉职输赋,进比华人,无敢不龚”一句,并阐释道:柳宗元在此处明确华与夷的分别,旨在探讨“夷而进于中国”的方式问题。

      《武冈铭并序》中,柳宗元指出,柳公绰在“黔巫东鄙”的武冈之所以能得到当地各族民众拥护,实则不过是做到了保全其家人、奉职输赋和秉持忠信这三件事。倘若能够做到这三件事,那么他们便是“华”的一部分,反之,所谓“华”亦会沦为“夷”。此种阐释打破了华夷分别的固有观念,因而学界亦将《武冈铭并序》视作柳宗元族群观的重要诠释。

      “吏为民役”的思想,被章士钊视作柳宗元政治观念的主干。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他创作了《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犀利的借物喻政之文。也正是源于这一思想,他在审视柳州当地峒氓族群时,方能超脱华夷的偏见,跨越风俗语言的障碍,关心当地的社会问题与百姓生计。


柳宗元与“柳州文治”

      在比较开明的族群观引领下,柳宗元在任柳州司马期间展开了一系列治理举措,并取得了斐然成效。

image.png

▲屹立于柳州城中的柳宗元巨型雕像,“注视着”城市的发展(图片来源:柳州市国资委官网)

      柳宗元在柳州时,当地还存在贫困家庭以子女抵押质钱的状况,若到期未能将子女赎回,孩子便会沦为奴婢,致使劳力缺失,家庭彻底破产。柳宗元绞尽脑汁帮助将奴婢尽数赎回。对于极度贫困之人,他让债主记录下人质充当佣工应得的酬劳,待酬劳与所借之钱数相当,便要求债主归还人质。

      此事被《新唐书》《柳子厚墓志铭》等众多史料所记载。据韩愈所述,此方法推行不到一年,便成功赎回了近千人。

      当时柳州风俗笃信巫术,当地人生病后常常求助于占卜。占卜无果便杀掉家中牲畜继续占卜,依旧不成则放弃治疗。一人生病却令全家丧失所有生产资料,田园荒废,家庭破产。

      为此,柳宗元重修大云寺,意在借助佛教中“戒杀”的思想转变当地百姓“信祥而易杀”习俗,进而保全生产力。

      在去除陋俗的同时,柳宗元也充分尊重本地风俗。在游记中,他写道:“雷塘能出云气,作雷雨”。不久,他便依照当地民俗在雷塘主持祈雨,《雷塘祈雨文》刻石现今仍留存于柳州城南龙潭之旁。

image.png

▲柳宗元当年祷雨处,筑有“祷雨亭”,亭内立石碑一方,刻有《雷塘祷雨文》。(图片来源:柳州博物馆)

      后世的归有光、王守仁提及柳州文治时,皆对柳宗元的功绩盛赞有加:“今楚粤之间来任中朝者,柳州尤盛”“宗元之出,以礼教治民,砥砺奋发,卓然遂有闻于世”。柳州自此一改长久以来“百越蛮荒之地”的落后风貌。

      柳宗元本人,因治理柳州政绩卓著而被冠以柳州之名号,史载“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

      唐长庆二年(822),柳州民众于柳江北岸罗池畔立庙纪念柳宗元。当望见罗池旁柳江边的郁郁柳树,柳州民众便会忆起当年植树的柳刺史:“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image.png

▲柳侯祠大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宋徽宗年间,柳宗元被追封为文惠侯,罗池庙遂改称柳侯祠,至今仍屹立于柳州城中。

      (作者简介:张志刚,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刘京典,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道中华

文:刘京典 张志刚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