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大河奔流润塞上 石榴花红气象新——“塞上江南写新篇”宁夏集中采访走笔之一
发布日期:2024-09-20

      编者按

      6月24日,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开展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中国民族》杂志特开设“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专栏,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报道民族地区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深入报道各地区各部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典型做法,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黄河如母亲般滋养着,贺兰山如父亲般守护着……位于祖国陆疆几何中心的宁夏,自古便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区。

      深情牵挂,殷殷嘱托。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亲临宁夏考察时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

      新时代以来,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720多万塞上各族儿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宁夏各项工作的主线,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齐心协力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

      塞上江南满目新。8月8日至13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宁夏银川、吴忠、固原、中卫,深入博物馆、纪念园、企业、社区、乡村、学校、医院、景区等,切身感受了塞上江南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蓬勃新气象。

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____金向德_摄.jpg

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


文润千秋铸心魂

      宁夏是一片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土地。

      时值暑期,宁夏博物馆里的观众络绎不绝。“石雕力士志文支座上,既有西夏文也有汉文,这便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见证。”9岁的“小小讲解员”郭好的讲解有模有样,让观众听得津津有味。这些年,宁夏博物馆坚持在寒暑假举办“小小讲解员”培训班,让青少年在讲解文物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在位于宁夏南部的固原博物馆,北魏漆棺画、北周鎏金银壶、凸钉玻璃碗等馆藏文物流光溢彩。“历史上的固原,既是西北边防重镇,又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中原农耕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于此杂居相处,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在博物馆的诸多文物里,均可得到追寻。”讲解员赵红说。

      解码历史文明,促进交流互鉴。宁夏大地上留存的众多文化遗存和宝贵文物,不仅见证了千百年来各民族演变、发展和融合的过程,如今又成为人们探寻中华文脉、增进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

      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1936年5月,吹响西征号角的红军进入宁夏,制定颁布《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工作。同年10月,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宣告成立,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

      如今,在吴忠市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67岁的退伍老兵马希伟和10岁的“小小讲解员”丁萱同台讲解红军西征故事、民族团结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党早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铭记革命历史,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马希伟动情地说。

吴忠市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前的红军小号手雕塑____金向德_摄.jpg

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前的红军小号手雕塑

      “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到达兴隆镇单家集;同年10月,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也到达了单家集,受到当地回汉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讲解员胡刚介绍,红军当年教当地群众用土豆制作粉条,这种粉条又被称为“红军粉”,现已成为西吉县支柱产业之一,正助力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毛主席夜宿单家集、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将台堡……宁夏丰富的红色资源,始终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成功“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正阔步前行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长征路”上。

      75年前,“解放宁夏第一仗”任山河战斗打响,391名战士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英勇战斗,最终长眠于此。如今,沐浴着新时代的光辉,固原市各族师生通过徒步祭奠英烈,从伟大精神中汲取奋勇前行的力量,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篇章。

      每年清明节前夕,固原市第二中学、弘文中学的师生都会徒步54公里前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这堂持续29年的“行走的思政课”还在继续……“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还要请文史专家、历史老师,讲历史知识、讲革命历史,各族学生共同擦拭墓碑、祭拜英雄,这本身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固原二中校长何成江如是说。

      “水是希望心滚烫哎,引黄灌溉上山岗哎,干沙滩要变金沙滩……”近年来,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镇红宝村农民合唱团编创《宁夏人最念党的恩》《逐梦大战场》《红彤彤的日子》等歌曲,用歌声赞颂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吃了五谷想六谷,这‘第六谷’是精神,必须有。”合唱团指导老师李震宏说,“肚子填饱了,精神生活也要丰盈。”红宝村作为吊庄移民村,村民们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物质生活逐渐富裕,再到精神生活充实美满的巨大变化。

      合唱团自2019年成立以来,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主题与合唱艺术紧密结合,在丰富当地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以文艺润民心,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目前,中宁县11个乡镇组建农民合唱团,全县500余名群众参与其中。取材自红宝村农民合唱团的电影《六谷儿》上映,充分展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新时代农民精神面貌。


产业兴旺促共富

      生产车间内,各类自动化设备运转有序,一块块光伏组件批量生产;生产线上,技术员各司其职、一丝不苟……走进吴忠市同心县英利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全自动化的智能制造充满科技感。

英利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车间员工生产光伏组件____金向德_摄.jpg

英利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车间员工生产光伏组件

      “我们的生产线配备全自动化设备248台,拥有25台机器人,自动化搬运装置40台。”公司副总经理张小惠表示,英利新能源作为2021年同心县招商引资项目,致力于光伏组件研发设计与智能制造,目前产值达6.1亿元。2023年底,随着公司二期项目达产增效,填补了宁夏光伏组件批量生产和智能制造的空白。

      “产量正常,运行状态正常……”在生产线上,技术员马强紧盯控制屏幕,设备操作熟练。2021年入职后,马强通过公司培训掌握了光伏制造相关知识及设备操作技能。勤奋好学的他,一年后升任班组长,不仅技术熟练,也有了稳定收入。目前,公司130名员工大多数是同心本地人。

      近年来,同心县积极培育光伏、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效带动本地人员就近就业,促进共同富裕。以科技促发展、以发展聚人心,拓宽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载体。

      大漠披“蓝衣”,黄沙产“绿电”。一望无际的光伏“蓝”给金黄色的腾格里沙漠披上蓝色新衣。这里是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在一期100万千瓦项目建成并网发电的基础上,二期200万千瓦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

      一望无际的墨蓝色光伏板下,麦草方格、灌木、牧草等植被长势良好,时常能够引来鹅喉羚、黄羊等野生动物。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中卫市坚持以防沙、治沙、用沙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产业,通过“绿色能源+多元治沙”,有效带动沙漠边缘各族群众投入生态治理,让各族群众共享“腾格里蓝”带来的综合效益。

      中卫这座与沙相伴的城市,曾饱受风沙侵蚀之苦,如今站在“东数西算”的风口,深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建成了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作为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亚马逊、美利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卫西部云基地设立数据中心,持续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历经12年发展,中卫市现已建成投运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16个,安装标准机柜8.4万个,算力规模约2.54EFlops,全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完成投资29亿元,成为了“东数西算”标杆城市。

      从“沙漠之都”到“数据枢纽”,中卫的蝶变是宁夏数字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这些年来,宁夏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数字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以数字信息、新型材料、现代化工等为代表的“六新”产业,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宁夏新篇章夯实物质基础。

采访团记者在中卫市科技馆采访____金向德_摄.jpg

采访团记者在中卫市科技馆采访

      滔滔黄河,兴润塞上;山水相逢,情谊自通。盛夏时节的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大漠、黄河、高山、绿洲共同组成大美风光,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打卡。人们在广泛参与和深度体验滑沙、乘驼、溜索、乘坐羊皮筏子等娱乐项目的过程中,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我们通过在景区设置民族团结进步标语和在讲解词中融入中华文化元素,以‘旅游+’的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讲解员张红艳对记者说。

      大漠风光好,文旅促振兴。鸣沙村、鸣钟村、沙坡头村凭借紧靠沙坡头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三村联合成立沙坡头区沙漠星空生态农业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打造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有效盘活乡村旅游资源。2023年9月以来,三村累计接待游客1.4万人次,带动当地群众增收240余万元。

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一瞥____金向德_摄.jpg

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一瞥

      漫步老巷子、体验马社火、品尝特色暖锅、欣赏书法和剪纸、彩塑等非遗作品,在固原市隆德县来一场文化之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近年来,隆德依托丰厚的文旅资源,坚持“以文促旅、以旅促融”,积极打造陈靳乡新和村房车营地,以高质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成就了宁夏文旅产业富民的又一个典范。


山海情深续华章

      跨山越水,情深谊长。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由此开启的“山海情”,至今持续28年。福建企业赴宁投资建厂,宁夏输送劳务人员赴闽务工……这些年来,两省区进一步采取产业协作、教育互动、文旅融合等系列举措,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开创闽宁协作新局面。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固原市彭阳县开展暑期志愿服务____金向德_摄.jpg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固原市彭阳县开展暑期志愿服务

      在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茹河街社区的就业帮扶车间里,车间主管张兴玲和工友们正在制作帆布包。裁剪、缝纫、打包,她们个个干劲十足,好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这是我进车间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了。在家门口就能有每个月四五千元的收入,我特别满意。”张兴玲表示,车间就在“家门口”,每天通勤时间不到10分钟,能够做到“上班、带娃两不误”。同张兴玲一样的,车间里还有100多名女工,她们从全职家庭主妇摇身变成了产业工人。

      茹河街社区作为“十三五”时期彭阳县劳务移民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集中安置区,目前居住着3719户13726名居民,其中劳务移民有798户2994人。2021年,福建籍企业家黄水海通过闽宁协作机制,在彭阳成立宁夏鸿泰妍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吸纳社区居民就近务工。黄水海表示,把企业办到“家门口”,既方便了老百姓就业,也保障了企业长期稳定的劳动力需求。

      山海情,一家亲。28年来,宁夏累计组织各族群众33万人次赴闽务工,福建先后在宁夏投资兴业的企业有6623家,援建帮扶车间409个,吸纳20多万人就近就业。在闽宁协作机制下,两地在产业、文化、人才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紧密,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理念跨越山海深深根植在各族群众心田。

      “为这里的孩子种下更多爱和希望的种子。”这个暑假,布依族大学生王雯璐作为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来到彭阳,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在茹河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她和3名队友同当地20多名小学生一起画画、折纸,寓教于乐中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56个民族一家亲,福籽同心爱中华。”日常交流中,王雯璐不仅会介绍老家贵州的风土人情,还会分享在厦门各族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故事。“老师您辛苦了”“谢谢老师不远千里来教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真情反馈,她更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

      从1999年起,几乎每年暑假,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都会来到宁夏开展教育帮扶。跨越2000多公里,共有389名支教队员接力教育帮扶,这场持续26年的青春版“山海情”不断续写新篇……今年4月,闽宁协作厦门大学宁夏研究生支教团入围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西吉土豆软糯香甜,闽宁携手山海情深。在“马铃薯之乡”固原市西吉县,蔬菜种植基地里的土豆、玉米、萝卜等蔬菜带着泥土的芬芳,彰显宁夏特色农业发展成果。如今,“马铃薯之乡”的人们还种上了来自东南沿海的菌菇,为致富增收再添新动力。“菌菇现在也是我们的特色产业之一。多年来,福建的援宁干部们带着技术、资金以及先进理念,全方位地帮助我们。”西吉县马莲乡党委书记张志高表示,在福建省福清市的协作帮扶下,马莲乡的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乡村振兴生机勃发。

固原市西吉县马莲乡蔬菜种植基地____金向德_摄.jpg

西吉县马莲乡蔬菜种植基地

      山海相携的道路上,医疗帮扶惠及民生,更在播种希望。位于中卫市海原县的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南医院作为三级甲等医院,辐射方圆100公里范围的宁夏南部山区各族患者。近年来,医院借助闽宁协作有效提高医疗水平,为更好地救治患者插上了翅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南医院工作人员为患者家属服务____金向德_摄.jpg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南医院工作人员为患者家属服务

      从产业协作到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深度协作,闽宁协作领域越来越宽广、层次越来越深入、效果越来越显著,闽宁两地正在携手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幸福新图景。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8期

文·图:本刊记者 金向德

责编:哈布日图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