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健全五大机制 提升成果转化 推动“铸牢”理论研究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5-05-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健全五大机制、提升成果转化”专项行动,着眼于构建系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打好制度机制建设“组合拳”,建立信息考评、基地共建、工作调度、表彰奖励、考核督导等五大机制,激励和引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团队和骨干力量精准聚焦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形势任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全面加强研究成果转化运用。


健全信息考评机制 成果直报见成效

       坚持服务导向。邀请专家学者参加民族工作考核、调研和宣讲,有针对性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信息考评。制定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民委政务信息管理和考评办法》,将自治区研究基地纳入考评范围,表彰奖励信息工作成绩突出的基地依托单位和先进个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家智库。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民委民族工作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以研究基地为重点,今年内入库全国、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水平高、民族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46人。目前,已组织入库专家参加民族工作考核评审、调研研讨和理论宣讲30余次,带动研究基地的专家学者参加理论宣讲160余次。科学实施民族工作研究项目。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民委民族工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聚焦“六大建设”,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42项,形成90多篇理论成果。


健全基地共建机制 资源共享促发展

       将基地共建作为解决研究力量薄弱、研究内容同质化问题的突破口,探索建立“研究中心+基地联盟+研究基地”的工作机制。打造集智攻关综合性研究平台。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设立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指导成立全区研究基地联盟并制定联盟工作章程,统筹指导全区研究(培育)基地开展重大基础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引导各基地开展联合攻关、横向研究。搭建统一的研究成果转化平台和载体。委托研究基地所在高校联合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内蒙古卷》,先后向国家民委报送第一批史料123万字、反映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特色史料57万余字,完成辑录和上传史料774万字。指导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整合基地研究力量和资源,创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智库要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简报》,建立直接高效的成果报送机制。


健全工作调度机制 高效协同创佳绩

       加强对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的服务和管理,制定实施《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指导基地发挥好理论研究主力军作用。强化统筹管理。召开全区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印发年度工作要点,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全区研究(培育)基地增至19家,基本覆盖了自治区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研讨会和基地建设推进会,集中总结展示研究成果40余篇。加强日常管理。举办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培训班,指导各基地制定建设规划。


健全表彰奖励机制 成果转化有突破

       坚持将推进研究成果转化作为理论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表彰奖励制度。开展研究成果评选工作。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评选办法(试行)》,面向全区民委系统、民委委员单位、研究(培育)基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征集评选工作。邀请获表彰人员参加民族工作调研、政策咨询和重大活动等,鼓励研究成果转化应用。鼓励支持民族工作研究项目负责人提前报送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决策咨询报告,表现突出的专家学者优先参加自治区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评选,优先申报2025年民族工作研究项目。


健全考核督导机制 压实责任保落实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推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纳入盟市、科研事业单位、研究培训机构、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考核指标。制定实施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周期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各基地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认真履行决策咨询、理论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职能职责。2024年,自治区级研究基地累计发表学术文章390多篇,出版著作33部;举办、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近290场(次)。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3期

文: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责编:王怡凡 游欢(见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