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三交”故事
润物无声 久久为功——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之浅见
发布日期:2024-03-11

      各级各类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之一。注重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教育教学相结合,准确阐释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深入抓实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着力在各族师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课堂内外成体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使其成为课堂内外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渠道,课堂教育要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课程、全过程的学习培养。要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体系,结合具体课程开展全课程思政,生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在每个学生脑海中,转化为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动力。

      面对大、中、小学等不同阶段的学生,课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对各学段的教育内容作了明确区分,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参考。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要坚持由通俗到深刻,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厚内涵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课外教育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大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既是学校特色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应有之义。总体而言,应当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和载体,通过校园宣传栏、校史馆、黑板报、校报、文化墙、文化走廊、文艺活动和新媒体平台等来突出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关内容,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打造校园文化阵地,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


校园内外同协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应注重加强校内和校外的结合,突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结合。校内主要是课堂、课程和校园文化方面的培养与熏陶,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学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构建和应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尤其是带领学生参观、走访、调研民族地区,让学生切身感受、亲身参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民族地区的现实问题。以高等教育为例,田野调查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方法,要配套设立本科生、研究生社会实践奖助计划,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产出更多科研成果的积极性。

      针对中小学生,同样要设计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如古村落村寨、多民族聚居街区、历史文化博物馆,等等,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鲜活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写作与表达的能力,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成效。

      总之,用好用活校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强化个人、学校、社会三方互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活化课堂理论知识,进一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不断坚定“五个认同”。


历史与现实相融合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在学校教育中,要积极、准确、及时地给学生阐释好“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阐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提出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时代背景。

      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各族师生必须建立与巩固的思想共识。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坚定各族师生文化自信,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要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将其与中华美学精神、当代审美追求以及艺术创造力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这些内容的系统整理、发掘、阐释、书写和传播,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学校理论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实现历史素材的现代应用。要充分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创办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宣品牌,创作体现共同性的文艺精品、文创产品和文博展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过程等以文化创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总之,青少年是学校的主体,青少年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主线,坚持课堂内外结合、校园内外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不断增进共同性,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力量。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2期

文:龚志祥 程林盛(通讯作者)

作者龚志祥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教授

程林盛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助理研究员

责编:龙慧蕊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