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的塔尔巴哈台山,水草丰盈,山花漫野。走进山脚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165团中学校园,只见五星红旗在教学楼前的广场上高高飘扬,孔子雕像与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娃”卡通塑像相映成趣,朗朗书声此起彼伏。
165团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创立于1962年,现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锡伯等各族师生共364人。近年来,学校坚持“每天微笑面对太阳”办学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书写了兵团边境团场教育事业的历史新篇。
165团中学的学生们 李小林/摄
培根铸魂 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
“我是‘红石榴解说员’昊瓦恰合·哈那特,欢迎各位莅临165团中学指导工作。”昊瓦恰合·哈那特挥动小手,露出甜美笑容。走进学校,10余名小解说员统一着装,分别在校门口、宣传栏、教学楼、少年宫等各自负责的点位为参观者做讲解。其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只有8岁,从学校历史沿革到办学理念以及发展现状,孩子们都能侃侃而谈。他们口齿伶俐、声音洪亮,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做讲解,举止有板有眼而又不失童趣。
165团中学的红领巾“红石榴”小小解说员 太平/摄
学校红领巾“红石榴解说员”队伍成立于2023年5月,由各年级的15名少先队员组成。“红领巾”代表着少先队员的纯洁与朝气,“红石榴”则寓意民族团结进步。“担任‘红石榴解说员’,我觉得既有趣,又能学到新知识,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昊瓦恰合·哈那特充满自信地告诉记者。
这支“小小解说员”队伍不仅是了解165团中学的一面窗口,也是学生们展示自我、锻炼成长的平台。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李春花介绍说,“选拔组建‘红石榴解说员’队伍,以少年儿童的视角讲解校园情况、兵团历史和中华文化,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还是学校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抓手”。小手拉大手,很多学生成为了家里的普通话小能手和小老师。
一个队伍就是一面旗帜。红领巾“红石榴解说员”队伍是165团中学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制定学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施方案,形成了一整套有效机制,切实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将“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做一名有为的中国人”的“三个一”工程纳入课程规划,通过每日“两讲一练”微课程以及“一首诗词、一幅书画、一段历史、一次演讲、一篇随笔”等多种教学活动方式,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坚定“五个认同”。
春风化雨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学校春苗楼前,伫立着1988届毕业生集体捐赠母校的孔子雕像,其右侧则是一面以书卷形式展开的语录墙,上面刻满了名言警句。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长期以来,165团中学高度重视校园环境育人作用,着力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兵团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营造文化育人氛围,积淀校园文化内涵。
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德育塑形、智育固本、体育强身。“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旨在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仁、懂礼、明义、守信。”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校长白永展介绍道。
每天上午大课间时间,随着音乐响起,学生们都会精神抖擞地打起腰鼓、跳起舞。
165团中学的学生们在练习打腰鼓 李小林/摄
2017年,165团中学从山西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南威风锣鼓”省级传承人张勇来校指导排练。 如今,学生们早已熟练掌握打腰鼓的技巧,对中华鼓文化也有了深刻认识,学校还成立了“鼓韵中华情”课题研究小组。
学校的发展得益于几代兵团人的辛勤付出。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兵团历史、传承兵团精神,校园里的兵团发展史文化墙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兵团成立、发展、主要职能、战略地位、重要贡献等情况,兵团的峥嵘岁月历历在目。
兵团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屯垦戍边文化等的交融和淬炼中不断凝结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是文化润疆的重要内容。“这里记录了兵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书写了兵团的奋斗与辉煌。对学生来说,文化墙犹如一本历史教科书,是一堂必修课!”校长白永展深有感触地说。
2004年,白永展大学毕业后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河南来到了新疆,投身兵团教育事业已有20年。这些年来,他切身感受到兵团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为推动兵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白永展的话语掷地有声。
活动为媒 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天琴表演悠扬动听、黑走马舞蹈活泼明快……今年5月30日,165团中学与广西龙州县城南新区小学在线上联合开展庆“六一”活动,两校学生分别介绍本地风土人情并进行节目表演。
近年来,学校立足多民族学生实际,将“阳光教育”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定期举办“爱我中华”知识竞赛、“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主题读书交流分享会,开展礼仪大赛、团队会、少先队员手拉手结对互赠连心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自2017年以来,165团中学先后与周边地方的萨尔也木勒牧场寄宿制学校、喀拉也木勒镇牧业寄宿制学校结成了兵地联谊学校,开展兵地教育融合、民族团结联谊等活动。通过结对帮扶、学习交流等方式,不断拓展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七年级(1)班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转校生阿依娜拉普通话基础薄弱,同班的高煜晗同学常常耐心地帮她练习普通话。一年下来,阿依娜拉的普通话进步很大,两个人也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各个班级中,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在每天的“两讲一练”活动中,大家共同准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小故事;文艺活动中,一起学习冬不拉弹唱,跳“黑走马”;传统节日里,师生们一起吃粽子、包饺子,其乐融融。
此外,学校还以“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为载体,以结对交友为重点,安排老师与各族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交友,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进行成才引导、心理疏导。
“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努力把班级建设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优秀集体,让孩子们在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集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七年级(1)班的班主任说道。
“五育”并举 多元发展成就多彩未来
学校少年宫设有舞蹈室、音乐室、航模室、校史馆等。从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学校新增了版画和剪纸课程。在少年宫美术教室,墙上挂满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手抄报、人物素描以及脸谱、纸盘画等,桌子上整齐摆放着版画、剪纸等……这些种类繁多、惟妙惟肖的作品均出自于同学们之手,虽然还显得稚拙,但都鲜明地展现出了健康向上的审美追求。
一直以来,165团中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致力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美术、舞蹈、航模等丰富的课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我、培养特长的平台。
当记者问起孩子们的理想时,他们纷纷答道:“我要当一名护边员”“我要成为一名舞蹈家”“我想做个飞行员驾驶飞机”……边境团场孩子们的远大志向,是165团中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思政教育、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
建校60多年来,165团中学成功培养了一批批杰出毕业生。如今,他们遍布祖国各地,为国家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通过航模特长培养计划,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和追求,如今已有两名毕业生从事飞行员工作,一名毕业生成为了飞行员教练。
“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正如学校教风所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鲜明底色,165团中学突出“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并举,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校长白永展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学校向阳大道旁,一对吉祥物“福福”和“团团”石榴娃活泼可爱、充满童趣,就像165团中学的各族孩子们,沐浴在阳光下,心手相牵、奋发努力,一起向未来。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8期
文:本刊记者 王孺杰 通讯员 田世纪 刘雪方
责编:哈布日图娅 刘丽媛(实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