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市距离北京24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距离北京最近的盟市,享有“中国马铃薯之都”“中国草原避暑之都”“中国燕麦之都”“中国草原酸奶之都”等美誉。
向“红”而行,再启新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乌兰察布,拥有以“集宁战役”为代表的众多革命遗迹和红色故事。近年来,乌兰察布坚持以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为重心,将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老虎山公园、察哈尔民俗博物馆、察哈尔古街等点位整合推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布局红色旅游线路,拓展红色研学游。同时,深入整理南站水塔、集宁战役指挥部旧址、绥蒙军区党委办公旧址和姚喆将军住所等历史史实。通过精心撰写讲解词、培训旅游解说员、张贴主题标语、制作宣传栏等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旅游研学全过程各方面,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乌兰察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故事。
夜幕下的集宁一瞥 高安发/摄
向“绿”而行,创新发展。通过“农业+”“非遗+”“冰雪+”“康养+”等推动全域旅游与全季旅游“全面开花”,不断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农业资源,精心打造采摘体验与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的“棚文旅”经济新模式,为游客提供全新的休闲度假体验。深入挖掘并活化利用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举办非遗文化展示活动,让各族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艺融合的魅力,为旅游增添浓郁的文化韵味。借势“十四冬”,大力厚植本地冰雪优势,释放冰雪红利,打造一系列内涵丰富的体育旅游产品,让“冷资源”变为“热产业”;构建医养、康养、养老体系,让游客体验中(蒙)医药文化,推动康养旅居多业态快速发展。
2023年6月,卓资县首届熏鸡文化旅游节现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探索创新文旅模式,持续做好“旅游+节日”品牌,提升各族群众参与度、认同度、美誉度,使高人气“流量”变成持续“留量”。深度挖掘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旅价值,充分结合现代风尚元素,不断丰富“旅游+节日”模式。察右前旗乌兰察布之夜,丰镇市“百年传承 月韵丰镇”节、隆盛庄庙会,四子王羊杂大会、“草原之旅”游客那达慕,卓资县熏鸡文化旅游节,察右后旗乌兰察布奶酪文化节、火山之约万人合唱电音节,商都县乡村音乐节等活动火热出圈,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功吸引全国各地游客驻足打卡,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3年,乌兰察布积极创新文旅消费场景,先后举办400余项文旅活动,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1亿元。
乌兰察布市高铁站
如今,乌兰察布坚持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导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全国各地游客需求,文旅市场不断迸发新活力,“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四季旅游好去处”的旅游名片越擦越亮。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1期
文:乌兰察布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责编:张昀竹 魏来(见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