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史话共同体
大凉山深处的“天然植物黄金”——探访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
发布日期:2024-05-13

      刚入秋,大凉山美姑河畔的山岗、坝上便开始染上一片片金黄,沉甸甸的荞穗仿佛是在向那些顺应天时、躬身耕种的农人致意:收获的季节又到了!

      “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凉山苦荞在美姑” 。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全世界苦荞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度,这份殊荣源自伟大的江河文明。大江大河历来是孕育生命的摇篮,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流域被公认为是世界苦荞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美姑县恰好处在这一地带的核心位置,栽培苦荞已有上千年历史。

      苦荞不苦,荞养万民;名苦实甜,意义非凡。

      大凉山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寒凉气候尤为适宜苦荞麦生长,是我国苦荞资源最丰富、种类最多样、分布最集中的主产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苦荞之都”。美姑县位于凉山州东北部,当地的彝族等各族同胞都对味苦的苦荞情有独钟,祖祖辈辈以其为主食,年年岁岁不辞辛劳、竭智尽力,传承发展苦荞栽培技艺,锤炼出这一“天然植物黄金”,形成独特的苦荞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中华农耕文明留下无比珍贵的种植资源。

      时至今日,苦荞仍然是凉山高山地带各族群众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它抗寒、耐旱、耐贫瘠,人们喜欢用它来打米粑、酿酒、泡茶。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闻名的“苦荞之乡”,美姑县现种植苦荞18万亩,年产量约2.8万吨。近年来,品类齐全的苦荞农特产品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不断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5年,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越来越多的人也因为苦荞认识了美姑,走进了大凉山。

WechatIMG1065_副本.jpg

美姑·村庄周围的苦荞地


何以“五谷之王”

      中国驯化、栽培、食用苦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神农书》载,苦荞“乃五谷杂粮之王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门著有《谷部·苦荞麦》条目,“苦荞麻出南方,春社前后种之”,将其描述为“茎青多枝,叶似荞麦而尖,开花带绿色,结实亦似荞麦,稍尖而棱角不峭,其味苦恶。农家磨捣为粉,蒸使气馏,滴去黄汁,乃可作为糕饵食之”。

      民间故事称“神农悯灾民,送麦种凉山”,是教民稼穑、发明农具的神农氏为大山深处的人们送来了荞麦种。在大凉山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先民们沿着高山一路往上寻找食物,山脚下是野生荞麦,只开花不结籽;二半山是金荞麦,只长根不结籽;最后抵达山顶,才终于找到了结籽作粮的荞麦。地方典籍《物始纪略》中则多有赞颂苦荞重要性的记载,“五谷未出现,荞子先出现”“有荞即财富,一度威势大,唯荞子而已”。《彝族古歌》也唱道,“世间最伟大的是母亲,庄稼最古老的是苦荞”“人间母为大,粮食荞为王”。总之,苦荞甫一出现,就在凉山人的生产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苦荞是蓼科荞麦,属双子叶植物,性喜阴湿冷凉,多种植于海拔1200-3500米左右的高山地区,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但其产量较低,曾深藏大山鲜为人知。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人口普查显示凉山地区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低,经研究发现这与长期食用苦荞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作为国际粮农组织公认的优质粮药兼用粮种,苦荞中不仅含有大米、小麦、玉米等作物的营养成分,还含有降“三高”的药用成分芦丁等,营养保健价值较高,被誉为“全能冠军粮食”。于是,有关苦荞的深入研究与产业开发逐渐兴起。

      从全国范围来说,苦荞种植主要以四川、云南、西藏、贵州等西南地区为主,其苦荞资源占到全国荞麦资源总数的45%以上,有300多个栽培品种,常年种植面积约40-60万公顷。尽管亚洲、欧洲及美洲一些国家也种植苦荞,但一直以来我国都是苦荞最主要的产地。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的美姑县,年均温度大约17度左右,苦荞种植条件得天独厚。苦荞韧性极强,4月中下旬播种,9月初就能完成收割。其对田间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低,需要花功夫的主要是后续割荞、打荞。

      凉山各族群众世世代代的躬身耕种,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农耕习俗,将苦荞及其文化系统加以充分利用,挖掘其独特功效与价值,留下了彼此“相互成就”的美好佳话,频频为这一“五谷之王”加冕。


当庄稼融入日常

      “苦荞撒下地,生长绿油油,荞叶似斗笠,结粒沉甸甸,荞籽堆成山……荞阿荞,养育之荞,健美之荞。”这首流行于美姑民间的《苦荞之歌》,唱出了这种看似普通的作物在大凉山腹地的蓬勃生命力。

      漫长岁月里,美姑人对苦荞这一大自然的馈赠寄寓了深厚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诸多地方文化和习俗,传承着苦荞生产经验和农耕文化。

      只有对苦荞的生长习性了熟于心并遵守自然规律,才有可能连年丰收。从种荞到割荞,从打荞到存荞,当地人靠时间积累出丰富的农耕经验。

      在栽培时间上,选择吉利日子播种;在播种技术上,采取广种薄收及轮作的方式保障收成,利用轮歇圈羊肥地,修建地块边沟,排除积水。利用秸秆等副产物开发优质饲料,利用牲畜粪作为优质有机肥料以培肥地力,形成了种养良性循环。制定相关村规民约,推动苦荞生产发展。

      荞收的时机非常关键,晴天割荞要赶在清早,否则一动刀就会落荞粒,荞杆断倒也会减少收成。若是赶上雨天,荞粒也容易掉下来。于是,割荞人常常要在凌晨赶往田地,趁着月光抢收苦荞。现如今,家家户户买了头灯用于照明,给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增添了不少时尚感。

      而打荞则要在太阳东升以后。待到高原的阳光将荞朵晒干,在地上铺好大编织袋,打荞人把握好力度用木棍均匀击打荞朵,三下两下便能打出一堆荞籽,再用竹筛筛去荞叶和碎荞杆。如此收拾出来的荞籽,存放多年都不会变质生虫。

      每到荞收时节,美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劳作间隙,人们常常在苦荞地里席地而坐,分享一块清香的荞粑粑,再喝上一口甘甜的苦荞茶,好不惬意。

      在美姑人的日常生活中,苦荞还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举凡出生、满月、成人、婚丧嫁娶、祭祖祭天、辟邪祈福、出门行走、劳作狩猎等,都少不了苦荞的身影。在相互交往中,人们把苦荞当作贵重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表达祝愿、互传情谊。在祭祀活动中,苦荞也是必不可少的贡品,以示对天地自然馈赠的感恩,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

WechatIMG771.jpg

WechatIMG772.jpg

WechatIMG777.jpg

美姑县的苦荞收获季


苦荞的现代化之路

      如今,随着大凉山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技人才深耕于美姑,和当地人一起“藏粮于技”,探索让苦荞高质、高产的方法和路径。

      美姑县大力推广荞麦点播,局部最高亩产可达221公斤,平均亩产达156公斤,极大地提高了荞麦产量。同时,逐步实现苦荞与马铃薯、玉米、大豆等作物轮作间种、共用生长空间,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农业技术体系。播种前深耕整地,保持土壤肥力;播种时采用开厢匀播、点播和条播3种播种方式,种子用量则以“土湿少播,土干适当多播”为原则,充分发挥苦荞多花多籽粒优势,疏株密植;生长期坚持有机肥、农家肥混合施肥,田间管理注意匀苗、间苗,去弱留壮、去密留稀;荞麦成熟前及时去除杂株,保证品种纯度、品质优良。

      这些年来,凉山州、美姑县高度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采取了切实有效可行的保护措施,让苦荞这个宝贝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一方面,不断建立健全保护传承体系,制定出台促进苦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举办苦荞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现场会,挖掘展示苦荞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价值,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栽培积极性。

      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用中国种。毫无疑问,美姑苦荞栽培系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确保粮食安全、解决贫困问题以及保障国计民生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不仅传承了传统农业的智慧和乡土文明,还承载着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新时代新使命。

      2022年春天,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凉山综合试验站的专家来到美姑县,联合当地100余户农户举办优质高产苦荞基地建设现场会。专家一边讲解最新的苦荞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一边进行现场播种示范,教村民科学规范种植。村民们听得认真,对于如何实现苦荞现代化、产业化生产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2023年秋天,美姑县新桥镇子威村苦荞种植基地的2000亩苦荞如期完成机耕、机播、机收,实现山地农业一体化作业,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成为苦荞连片种植示范推广项目的示范典型。

WechatIMG555573_副本.png

苦荞丰收时节的美姑大地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期间,在四川省经济合作局、乐山市等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下,驻村工作队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把苦荞卖出了大凉山,打开了全国的市场和销路。与此同时,美姑县创新制定苦荞生产和销售标准,注册统一的品牌商标,建立起从基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产品销售的全程监督体系,不断提高苦荞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品牌化建设带动标准化生产。

      这些年来,美姑荞麦种植与苦荞产品开发,已成为全县增粮增收的主导产业,开发出粉、米、面、羹、茶、酒、菜、食品、调味品及日用品等十大系列上百个品种,极大地助推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而通过创建核心示范区,全县苦荞种植覆盖18个乡镇的172个村、4.4万户,成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种子”。

      由于美姑河沿岸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条件独特,加上种植区主要在高寒地带,远离工业区和城镇生活区,空气清新、水质良好、污染极少,是优质苦荞的最佳生产区。同时,苦荞栽培系统对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改良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遏制环境恶化、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突出。

      目前,美姑县着力整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推进苦荞栽培系统保护传承工作。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做好科技攻关与推广,逐步实现壮苗、播种、脱粒、增产等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政产学研推用”六位一体助推苦荞产业高质量发展,已形成“额拉”“依额”良种种植带、“额曲”“额洛乌其”良种种植带和秋荞种植带3个产业带。

      加快培育和发展以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苦荞生产新型经营体系,支持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人才从事苦荞生产、开发和经营工作。美姑县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强化农业技术培训、政策宣传等手段,积极引导各类苦荞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构建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相结合的现代苦荞生产体系,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水平,转变经营理念,提升生产效益,持续打造美姑苦荞品牌。

      与此同时,加快苦荞加工项目运营投产。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扶持和培育拉马镇苦荞加工厂作为推进荞麦标准化生产、打造“美姑苦荞”品牌的主要突破口,支持企业建立标准化苦荞种植基地,以企业带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经营模式,助推苦荞标准化生产种植水平提高。支持企业更新加工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苦荞产品精深加工能力。

      山川日月,春种秋收。

      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是人与自然环境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是维系大凉山各族群众生计、保护粮食系统多样化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支撑。让我们共同守护好发展好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建设好各民族共有共享的和美家园。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3期

文:瓦西一布  本刊记者 张红彬 龙慧蕊

作者瓦西一布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图:沙古曲日

责编:王孺杰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