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乘着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的东风,东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东乌旗)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加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等民生项目,推动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东乌旗嘎达布其镇在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
守好北疆边境线
盛夏的乌珠穆沁草原,目光所及皆是绿意。在嘎达布其镇尚都嘎查,走进牧民图门格日勒家180多平方米的独栋小楼,屋内的铜质吊灯、旋转楼梯、各式家具、曲屏电视等尽显现代生活气息,从二楼阳台眺望草原,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近年来,图门格日勒积极转变思路,响应政府“减羊增牛”号召,探索打造现代化智慧家庭牧场。年收入达80万元,成为了带领嘎查各族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致富能手。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嘎达布其镇边境线总长为89.5公里。边境火直接威胁到群众的人身安全和生产生活。作为护边员,他发现边境火情后,第一时间上报边境派出所,使火情有效控制。他担任护边员10多年来,累计上报各类火情50余次。“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草原,协助边防部队维护边境安全和稳定,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图门格日勒告诉记者。
在东乌旗边境线上,像图门格日勒这样参与守边护边的牧民还有很多。他们定期协助边境警兵一道守边巡边,维护边境辖区的社会秩序和安全稳定。
迎着朝阳,自治区级“最美护边员”满都宝力格镇的护边员赛音乌其日拉图骑着摩托车出发了。45岁的他,参与护边巡边任务已有20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巡边累计走了3万多公里。“守好祖国边疆是最光荣的事。”赛音乌其日拉图坚定地说。
可以说,维护民族团结、守护祖国边境的职责使命已深深融入边境牧民的日常生活。
在嘎达布其镇尚都嘎查开展的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主题宣讲活动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额尔敦达来经常走进底边嘎查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会同边防派出所民警、边防连队的官兵以及牧民群众一起开展相关活动,帮助牧民进一步增强爱边、护边、守边的意识。
目前,东乌旗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党员中心户”“牧民护边员”“牧民警务助理”、边境堡垒户、生态协管员等各方力量,共同开展联合巡边、踏查界碑等活动,积极构建边境治安防控体系,形成“蒙古包就是流动哨所、牧民就是移动哨兵”的工作格局,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过好幸福新生活
对于额吉淖尔镇哈日阿图嘎查的17户牧民来说,去年6月是值得纪念的——大家终于告别了风光互补供电,用上了长稳电。过去寒冬时节,牧民们烧牛粪取暖,如今纷纷安上电锅炉,过上了“热腾腾”的幸福生活。
这样的生活让牧民希吉日格日乐无比兴奋。“之前为方便孩子上网课,我要借来几部手机以备随时停电。现在有了长稳电,娃娃们终于可以安心学习了。”他激动地说。
长稳电带来的喜悦,远不止于此。过去,牧民家里的放牧监控摄像头只是“摆设”,很少打开。如今,监控24小时开启,用手机就能实现对牧场和畜群进行智能识别、远程监控和报警管理。即使几天不在家,家里牛羊的情况也能够尽在掌握之中。
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与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东乌旗累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00万元,用于生态保护、文化教育、民族医药、基础设施建设等。近年来,又投入2.9亿元用于改造管网、人行道及地面铺装、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切实解决了边境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力推动全旗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与此同时,东乌旗积极推进民用运输机场和巴珠铁路(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至东乌旗中蒙边境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连接线建设项目,开工建成3条铁路,总里程达478公里。启动实施331线、306线等国道建设,全旗嘎查通硬化路实现全覆盖,内引外联、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搭建成型。建成广电网络信息化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指挥中心,苏木镇所在地移动网络覆盖率达到100%,牧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两全其美”童装店是东乌旗有名的网红店。从全职妈妈到创业青年,老板敖敦花经历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两年前,受益于东乌旗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力支持,敖敦花开始系统学习童装设计制作。她大胆创新,将传统民族元素和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制作的童装深受顾客喜爱。“我刚开始创业,旗就业部门给我提供了平台,还安排老师一对一给我培训。”敖敦花对孵化基地满是感激。
东乌旗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于2015年投入运营,设20间双层商铺,配套水、电、暖、网络、监控系统及防盗门窗等设施设备。目前,在孵团队25家,涵盖新媒体、手工艺、民族服饰、美妆等领域,入驻率达100%。“我们尽可能发挥孵化功能,赋能这些有能力、有抱负的年轻人,将事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更多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介绍道。
这个基地给有志青年提供就业创业条件,孵化出“美丽生活”,而阿音奈养老园区则给老年人提供优质贴心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中午时分,居住在养老园区的乌云格日乐准备去接孙子放学。“这里什么都不缺,住在这里很幸福。”她充满感激地说。养老园区坚持“一老一小”服务理念,养老兼顾育幼、陪读、就医,采用“集中服务、分户生活”的模式,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优质贴心的养老服务。
“像子女一样照顾老人”。这是阿音奈养老园区的服务理念。除了给无房老人提供老年公寓,养老园区还为特困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今年68岁的周玉森老人腿脚不便,入住以来得到护理员无微不至的照顾:“这里住得好,吃得也好,护理员们像子女一样对待我们。”养老园区选配多名厨师、医护、安保、售货员、清洁工、洗衣工等服务人员,根据不同老人的需求,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亲情服务。
阿音奈养老园区建有居家型养老公寓,以及餐饮、娱乐、医养康养等配套中心。2022年7月,阿音奈养老园区正式投入运营,旗社会福利院老人已整体搬迁进来。目前,已办理入住手续311户。
东乌旗嘎达布其镇尚都嘎查图门格日勒一家
东乌旗阿音奈养老园区里老人们的幸福生活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额尔敦达来和家人在一起 王玉龙/摄
走好产业发展路
乌里雅斯太镇恩和吉日嘎郎嘎查牧民孟克巴雅尔,将自家的牧场称为“野外乌兰牧骑”。孟克巴雅尔喜欢唱歌,曾经加入过乌兰牧骑。如今放牧时,他也常常会高歌一曲,而听众就是成群的牛羊。
“因地制宜,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孟克巴雅尔家的草场,最适合养殖乌珠穆沁肉羊。近年来,他积极响应旗里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政策,按照新牧区建设规划,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智慧家庭牧场。通过合理利用草牧场和规范养殖,推动畜牧养殖高质量生产,成为了乌珠穆沁肉羊养殖专业户。孟克巴雅尔的牧场被选为盟农牧业局“乌珠穆沁羊核心群”试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东乌旗坚持把乌珠穆沁羊产业作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从养殖、研发、加工和销售各环节入手,不断完善全产业链条,逐步实现肉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2021年,全旗羊存栏量达267万只,出栏量达136万只。
在额吉淖尔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镇里举行的首届奶制品评比展销活动中,6个嘎查33户牧民各展身手,制作了一桌桌精美的奶制品,现场评委从色泽、口感、用料、造型、包装等方面一一打分。参评的传统奶制品有9种,而采用新包装、方便易食、种类多样的创新奶制品达30多种。
牧民苏伦高娃的奶制品有着统一的商标——“苏恩萨其拉”,2021年注册商标后,她家生产的奶制品每日产量超过100斤。“我主要通过微信和抖音销售,从周边旗县、盟市,到北京、河北等省区市都有客户,去年靠着在线上销售奶制品增收了8万多元。”苏伦高娃介绍说。据悉,在当天参加活动的牧户中,还有5户正在申请注册商标。
奶食飘香助力兴边富民,越来越多的牧民不断推陈出新,绿色、营养、多样的创新型奶制品层出不穷,通过线上线下远销各地。近年来,东乌旗鼓励和支持传统奶制品产业和家庭牧场发展,投资创建产业“双创”园,建成年加工500吨牛奶和125吨马奶标准生产线,推动形成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的现代乳制品加工产业链。
建美丽边城,享小康生活。
“十三五”以来,东乌旗以“兴边富民”为抓手,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提高民生福祉,让老百姓走好幸福小康路。重点支持种养殖业、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群众参与度高、增收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位居全区牧业旗县之首,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这些年来,东乌旗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结出累累硕果,边境地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显著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各族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被评为全国兴边富民行动重点旗。
东乌旗阿音奈养老园区
久久为功,继往开来。东乌旗将进一步抢抓机遇,立足独特的区位、经济、资源、人文等各方优势,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全力建成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团结和谐、宜业宜居、带动力强的美丽边城。
来源:2022年10月《中国民族·东乌珠穆沁旗增刊》
文:本刊记者 王玉龙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