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齐鲁大地再谱团结新歌——山东省四城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侧记
发布日期:2018-02-24

  山东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约7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0.75%,其中回族约54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其他人口过万的民族有朝鲜族、满族和蒙古族。近年来,山东省民族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近期,记者走访了枣庄市、济宁市、莱芜市、滨州市,感受了民族团结进步给这四个城市带来的正能量。


古尔邦节联欢_副本.jpg

  

枣庄:新疆学生的另一个家


  2011年,中央决定举办内地新疆中职班。同年,分布在天津、上海、辽宁、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9个内地省市的33所中职院校共招收了3300名新疆籍学生。同年9月,山东省枣庄市薛城职业中专迎来了来自新疆南疆四地州的第一批100多名内地新疆中职班(简称内职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学生们顺利融入了校园生活,与普通班学生一道接受文化技能教育,参与学校活动,结交良师益友。第一批内职班的示范作用明显。几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新疆内职生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薛城职业中专因新疆内职生的到来,采取了诸多得力举措: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需要,学校专门开设了清真餐厅,并从新疆选聘了清真菜厨师;考虑到日常起居,学校为学生们提前准备了被褥、拖鞋、牙膏、牙刷等20多种生活必备用品;在校期间生病的学生,由学校负责送到周边重点医院进行治疗,医疗费用全免;每年的古尔邦节,学校举办文艺联欢会,地方学生与新疆内职班学生们同庆同乐……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这些远道而来的新疆学生在他乡也能感受到如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
  “为了培养好这些来自新疆的学生,学校坚持用心育人,让他们始终有‘在家’的感觉。”薛城职业中专校长秦真勇说。
  阿卜杜喀哈尔·马木提,这个健美的维吾尔族青年曾是薛城职业中专内职班2011级的学生。中考失利后,家境贫困的他原本准备回到家乡——和田地区皮山县农场做些农活谋生。就在这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国家启动了内地新疆中职班的惠民政策。考上内地中职班,让阿卜杜喀哈尔感到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就要开启了。
  进入薛城职业中专的阿卜杜喀哈尔,经过3年的刻苦学习,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截,还在枣庄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荣获数控铣项目第一名,被授予“枣庄市技术能手”称号,2014年被新疆教育厅评为首届“优秀毕业生”。比起过去,他更加自信开朗了。如今阿卜杜喀哈尔在新疆交通职业学院继续学习深造。“上学时最难忘的,就是每年入冬,学校给缺少过冬衣服的同学们购买保暖内衣。这样贴心的关怀,只有父母才能想到。”他对学校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毕业生们回到家乡,扎实的技术、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宽广的眼界,使他们在新疆当地的口碑越来越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2017年,薛城职业中专的内职班招生进入第七个年头,日常管理和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在稳步提升。更多像阿卜杜喀哈尔·马木提一样优秀的毕业生不断涌现,他们正为家乡的进步和祖国的发展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济宁:回汉一家亲


  2007年初春,万物复苏。在河南大成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办公室,张明武和职工们正讨论着建立新厂最后的一些细节。再过一段时间,山东大成钢结构有限公司即将挂牌成立,厂址就在张明武的家乡——后岗村。
  后岗村地处济宁市国家级高新区王因街道,全村256户722人,其中回族239人。张明武带着他悉心经营5年的产业回到了家乡。如果从1997年开始涉足钢结构行业算起,张明武创业已有20年。张明武家三代都是共产党员:祖父在解放战争时代曾是农救会会长;父亲、二叔同时参加过解放战争,曾跟随陈毅部队转战南北,二叔还曾为毛主席做过贴身警卫。看到根正苗红、事业有成的张明武回来了,后岗村人心里顿时踏实起来。2007年11月,在村民的推荐中,张明武当选为村主任;第二年5月,他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
  张明武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深深理解了后岗村人迫切改变现状的期望。坐在临时租来的村委会办公室里,张明武与“两委”班子成员对村里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一番梳理:村民吃水难,家里没有自来水,只能去数公里外的镇政府拉水;耕地灌溉难,因为没有电缆铺设,只好用柴油机发电;村路行路难,路面没有硬化,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村民住房难,大多数房屋年久失修,破旧不堪……
  经过反复调研,对于村里的众多问题,张明武了然于心。2008年春,大地解冻,张明武带领村民铺设自来水管,经过两个月的奋战,终于让村民在家里喝上了自来水。与此同时,张明武又带着图纸挨家挨户走访,介绍全村房屋改造计划,倾听村民的意见,并认真归纳。就在那一年,村里的第一批老旧房屋开始拆除。
  住房改造计划实施后,张明武又自掏腰包17万元,与村民一起花了20多天,给全村1200亩耕地铺设了电缆。从此,后岗村结束了用柴油机发电灌溉的历史。
  2009年6月,村里的老旧房屋全部拆除,一排排独栋小洋楼建起来了。2015年,全村230户村民全部乔迁新居。新居得有新路配,张明武又带领村民改造村路,铺设水泥路面,路两旁埋下排水管道,再用花草树木点缀。村路进行硬化和绿化后,整个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踏着干净的水泥路,村民们敲锣打鼓住进了。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干农活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村民过去的日常烦心事成为历史,心气儿一下子平顺了很多。“明武真心给咱百姓办实事,是咱们的好当家、贴心人。”村民们说起自己的领头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在为村民排忧解难的过程中,张明武还逐渐摸索出一套方法——推行“周四说事”制度。每周四,村民会到村委会畅所欲言,反映问题、建言献策。近10年来,通过说事制度,张明武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功调处各类纠纷10余件,涉及人数30余人,调解成功率100%。
  就这样,在张明武和全村人一点一滴的努力下,民族团结、邻里和谐、稳定发展成为后岗村的新常态。
  今年的开斋节,张明武带着慰问金、面粉和豆油,与村委会成员来到本村清真寺进行慰问。教长亲切地握住张明武的手表示感谢。“这是我们村要继续坚持下去的优良传统。”张明武高兴地说。

  

莱芜:舌尖上的城市味道


  朱红大门和檐柱、瓦盖门庭、落地浮雕屏风,这些一般在传统中餐馆才有的装饰,却是一家清真餐馆——金家老店的普通装修设计。这家位于莱芜市南部的百年老字号羊汤馆,多年前就被评为“山东省风味名吃”。“金家羊汤”的传承人金宗宝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来我们饭店吃饭的客人,汉族比回族多。三楼的宴会厅里,几乎每周都有汉族情侣举行婚礼。”
  莱芜市清真餐饮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以羊汤、牛肉干、烤鸡为代表的清真餐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蓬勃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众多本地清真餐馆在外来餐饮的冲击下,利润逐渐下滑。过去以小作坊为主的传统经营方式受到挑战,场地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经营理念落后成为制约当地清真餐饮业继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回忆起2002年6月到工商局注册商标的情景时,金宗宝对记者说:“也就在那个时候,我果断注册了‘金家老店’这个商标,就是要把这个老字号保护起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莱芜市政府一直关注本地餐饮业发展状况,深知清真餐饮关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安居乐业,必须改变清真餐饮面临的颓势,将被动局面转化为主动作为。近年来,莱芜市先后组织20余家清真餐饮企业负责人,赴宁夏、甘肃、西安等地考察学习。通过交流,他们学到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改变现状,跟上时代潮流,成为这些清真餐饮企业负责人的共识。与此同时,莱芜市政府实施了市、区级领导成员与清真餐馆进行联系的制度,对有能力进行改造的经营者做好服务协调工作,还在社区改造中投入600余万元用于新场地的规划预留及装修。如今,已有22家清真餐馆完成升级改造,经营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随着清真餐饮业迎来复苏,莱芜市拿出了星级清真餐馆认定办法,对清真餐馆进行实地考察评定,确定星级。这是一套可视化的管理办法,对清真餐饮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清真餐馆为了获得星级认定,再接再厉,不断提高食物品质和服务质量。从2016年起,莱芜市已评出10家星级清真餐馆,颁发了星级清真餐馆牌匾,全市清真餐馆的信誉度和知名度也有了大幅提升。
  作为“牵牛”牌牛肉干的创始人,目前也是亚细亚民族饭店总经理的杨鹏对清真餐馆的星级管理办法大加赞同。“这既是对我们努力和成绩的肯定,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杨鹏指着饭店墙壁上悬挂的星级清真餐馆牌匾高兴地说。

  

滨州:青海和山东,千里扶贫在路上


  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一次性拉运成百上千的牦牛和藏羊进山东,冯玉在可能是第一人。
  在位于滨州市阳信县温店镇的借箭牛业公司的办公室内,董事长冯玉在提到去年那次海北到山东的“千里拉牛羊”经历,意犹未尽。“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冯玉在自豪地说。
  去年7月,第三批山东援青干部来到海北州,着手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年底,对口支援海北州祁连县的滨州市动员多家农牧加工企业到祁连县调研。最终,冯玉在的借箭牛业与祁连野牛沟乡达玉生态畜牧业农业合作社达成协议,从达玉合作社收购牦牛和藏羊。
  祁连县位于海北州西北部,生活着汉、藏、蒙古、回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79.2%。天然优质牧草培育出高品质的耗牛和藏羊,耗牛、藏羊养殖也成为祁连当地支柱产业。
  冯玉在和他的公司职员来到海北州时,正值天寒地冻。他们在祁连县花了四五天时间寻找合适的牛羊,也了解到当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生产基础设施更替缓慢,科技含量低,市场发育滞后、流通不畅,造成当地畜牧业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牧民的收入。
  “提高收入固然重要,但更希望自己的牛羊能及时卖出去。”听到了牧民们的心声,冯玉在对扶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尽管因为临时找车、临时收购导致运费上升等问题,但冯玉在克服困难,做好了出发前的所有准备。2016年11月7日,经过40多个小时、近2000公里的长途奔波,首批100头耗牛、1000只藏羊从祁连抵达阳信。
  至今,冯玉在仍清晰地记得出发前的那个早晨,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尼玛卓玛冒着严寒亲自来为他们送行。“这是一次破冰之旅,意义重大。你们是实实在在地为我们的牧民解决困难……”尼玛书记的一席话,令冯玉在备受鼓舞。
  经过一段时间的育肥,耗牛和藏羊很快销售一空,牧民们之前的各种担忧也随之烟消云散。借箭牛业的耗牛和藏羊价格公道,肉质鲜美,各界好评纷至沓来。这给冯玉在吃了颗定心丸,激励他继续“千里拉牛羊”的事业。
  如今,借箭牛业推动的“千万牛羊进山东”计划已经在祁连县打响,深受当地牧民欢迎。今年5月,借箭牛业又与祁连县野牛沟乡签订协议,租赁草原牧场1万亩,流转5年,专门存放“千牛万羊”项目收购的牛羊。
  “我做援青扶贫,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当地牧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这比公司卖牛羊获得的经济效益重要得多。”冯玉在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回族企业家,“千牛万羊进山东”让冯玉在的帮扶从山东延伸到青海,跨越地域,将两地各民族同胞相连,让彼此的心聚到了一起。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