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铁”直通八桂大地
苗族学生黄凯,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一个小县城。两年前,从广西民族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来到北京继续求学。从绿城南宁到首都北京2000多公里的距离,如今在他看来已不再遥远。
2018年3月2日,自南宁开往北京的高铁上,返校的黄凯被这条新闻所振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就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协同创新等开展合作。同时,中央民族大学还将对口支援广西民族大学、并在钦州市创办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钦州国际学校。
“北京与我的家乡广西又开通了一条‘教育高铁’!”黄凯激动地说。
服务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是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代表的民族院校创立的主要目的。建校70多年来,中央民族大学始终保持着与民族地区的血脉联系。广西作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也一直是中央民族大学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与中央民族大学的合作,时任广西主要领导的刘奇葆、马飚、陆兵等都曾先后拜访中央民族大学。此次签约,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副主任陈改户、专职委员兼中央民族大学书记张京泽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副主席黄俊华等共同出席,体现了双方对此次合作的高度重视。
2018年3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事实上,近年来中央民族大学与广西已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如加大招生计划投放、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优秀毕业生定向引进、暑期研究生挂职锻炼、支援广西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等。
2017年,是广西从中央民族大学定向引进优秀毕业生的第六个年头。截至目前,共招录了59名定向选调生。近些年,中央民族大学还先后派出150余名研究生和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到广西5地市参与暑期挂职锻炼工作,提供直接智力支持。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作为民族院校中唯一的“A类”高校,中央民族大学党委把为民族地区提供更多、更深入的服务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目标。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提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作为中央民族大学的首要办学使命。”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之际,中央民族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宁夏、广西两个自治区将先后举办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中央民族大学又主动提出进一步加大与两地的全面合作,得到对方的积极响应。1月10日,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咸辉在银川举行座谈,之后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马力作为双方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双方将在战略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和科技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广西作为民族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广西时曾指出:广西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这几年广西的总体发展势头不错,但是在高等教育方面还是相对落后。我们急切地需要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为我们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唐咸仅这样说。仅2017年,国家民委所属6所民族院校在广西招收本科生2500多人,占中央部委高校在桂投放招生计划的近20%,相当于为广西办了一所较大规模的高水平大学。民族院校的毕业生,如今遍布在广西的各行各业,为自治区的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对中央民族大学的提议高度重视,多次与学校对接合作事宜。同时,全国政协常委、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也代表广西民族大学,正式向中央民族大学提出了希望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的意愿,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民族院校支持的提案。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进入共享发展的新时代,加强与民族地区的紧密联系,建立与地方政府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已经成为中央民族大学自觉履行办学使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据了解,此次合作双方将通过共同构建创新型、体系化、实效性的校地合作发展模式,服务于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顺应“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发展需求,同时助力中央民族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
从延安到城川
校地共建结出民族团结硕果
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是民族院校的守土职责,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民族院校的特殊使命。
在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第一期干部培训班结业式上,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乌小花教授在接过结业证书的那刻,难掩激动和兴奋。
乌小花是一位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干部,能够亲眼见证中央民族大学城川学院在自己的家乡成立并能有幸参加首期干部培训班,她感触良多:“内蒙古自治区70年的辉煌发展历史,证明了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无比正确,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无比正确。在城川干部学院接受理想信念和民族团结教育培训,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017年7月10日上午,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成立仪式在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隆重举行。仪式上,中央民族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央民族大学城川学院”同时正式揭牌。
2017年7月10日,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成立仪式在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举行,“中央民族大学城川学院”同时正式揭牌。图为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莉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揭牌。刘佳 摄
在内蒙古自治区喜庆成立70周年之际,此次签约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对中国共产党探索多民族国家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伟大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初始于延安,经过城川等地,最后在北京扎根。中央民族大学与地方政府联合重建城川学院,并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工作,不仅再现了中央民族大学艰苦奋斗的创办史和发展史,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民族地区解放和发展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民族干部培养及提升各族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传承红色革命历史,推广内蒙古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次10多天的培训中,乌小花同其他116名各民族学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一起聆听延安民族学院老故事、体悟革命先辈人生路、感受草原新风貌、体验草原人民新生活,相互沟通交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入耳入眼、入脑入心。
城川干部学院首届干部培训班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延安民族学院在城川办学的这段历史,是内蒙古自治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资源,更是我们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我们要把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好、弘扬好,把这个重要的政治资源开发好、利用好,努力打造内蒙古的干部教育品牌,不断推动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民族团结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要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要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要从严从实抓好教育培训。”内蒙古自治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的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将会被打造成为“全国性的民族干部培训教育基地”和“西部一流的党性培训教育基地”。一批批忠诚党的事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热爱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团结的各族干部将从这里走出,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城川干部学院首届干部培训班合影
以手抵心 帮扶不停
2017年9月14日,中央民族大学收到一封由国家民委转来的西藏阿里地区行政公署的感谢信,信中高度赞扬了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团队的工作作风和敬业奉献精神,高度评价了团队的工作成效,对中央民族大学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曾经,西藏阿里地区的精神疾病卫生资源不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开展得比较迟缓。中央民族大学转化神经科学中心程勇教授得知此情况,积极与阿里地区卫计委等部门沟通,主动向阿里地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程勇和他的专家团队经过连续16天、每天10小时以上的紧张工作,完成了阿里地区7县353名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筛查、诊断和评估等,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阿里地区数年之久的精神疾病筛查难题。
中央民族大学转化神经科学中心赴西藏阿里地区开展工作
中央民族大学转化神经科学中心是2017年3月成立的校级非独立科研平台。中心成立以来,先后与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转化神经科学中心临床科研基地,与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签订科研战略协议。
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表示:“转化神经科学中心的工作成效是我校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学校立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我校积极开展校企和校地合作、推动产学研转化的有力尝试,也是学校科研工作面向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工作思路的全面落实。”
西藏拉萨河畔曲水县达嘎乡的三有村,是西藏建成的首个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2016年7月,3个乡10个村的184户712名贫困群众全都搬进了新家。同年12月,曲水县才纳乡河谷地带一处拥有365套安居房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四季吉祥村”拔地而起。曲水县5乡1镇17个村的267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和98户仍居住在海拔4500米以上区域的村民,共计1700余人,正式迁入这里。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扶贫办向国内外介绍了以曲水县异地扶贫搬迁为典型案例的我国扶贫工作,肯定了曲水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
为助力曲水县异地搬迁后的脱贫工作,2017年6月,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这里举行。黄泰岩表示,中央民族大学与曲水县形成的以脱贫攻坚为目标的校地合作是新形势下的创新,是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将从人才培养、产业政策咨询、项目规划、经济机制创新、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与曲水的合作,为地方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助力。
让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不仅需要使“有形”的路相通,更要让“无形”的路相连。无疑,校地共建激活了民族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
2017年3月,教育部发函指出,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增加中西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进一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决定由中央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对口支援普洱学院,结成“1+1+1”对口支援关系,并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
“人才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而人才的培养主要在高校。”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说,“民族团结、协同创新、服务社会之路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民族大学与普洱学院合作办学可让双方更好地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发展,这对双方乃至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手抵心,帮扶不停。2017年4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河西学院共建基地丝绸之路生态文明与文化多样性研究中心和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凯里学院民族生物学研究基地相继挂牌,开启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和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更加值得期待的是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分校的开工建设。分校选址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规划面积1000亩。2017年12月14日,中央民族大学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共建协议。之后,中央民族大学环南中国海研究院在陵水揭牌,中央民族大学海南校区建设正式启动。对此,国家民委副主任陈改户表示:“与海南省政府携手共建中央民族大学海南校区,是中央民族大学新时代发展进程中又一壮举,也是民族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此次校地合作共建,是破解当前海南民族地区发展瓶颈的有效举措,必将对海南特别是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和人才保障,推动海南民族工作和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发展。”
海南校区筹建处揭牌
未来的中央民族大学海南校区,将会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研究型一流大学。学校将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瞄准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省十二大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突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和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特色,以研究生、留学生、预科生和继续教育等培训和特色教育为主体
合作共赢、合作共建,共谋创新发展——中央民族大学正在持续释放智慧与力量!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