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县城新貌
北川羌族自治县隶属四川省绵阳市,总人口24万,少数民族人口9万(其中羌族人口8.6万),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也是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
近年来,绵阳市把支持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力支持北川经济社会发展,在圆梦小康路上取得了巨大成绩。
民族政策引领 助羌乡拔穷根
绵阳市制定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系列举措,推进党的民族政策在羌乡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新形势下支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全面部署。调整市委民工委委员单位和职责任务分工,委员单位由原来的17个增加至33个,各委员单位从人、财、物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落实保障措施。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民族工作汇报,将支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纳入重点目标考核内容。
在北川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北川繁荣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责任分工方案》等多个政策性文件;提出“组织市委民工委部门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对口帮扶北川羌族自治县”等多条创新政策;不再考核北川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经济有关指标,支持北川轻装上阵、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2017年底,北川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县累计减贫19135人,6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5%。
团结进步教育调动 增强脱贫攻坚凝聚力
绵阳市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支持北川创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试点县,常态化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激发各族群众“我要脱贫”的动力。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到“七五普法”“走基层”等特色活动中,加强宣传引导,开好村社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联社会、分社会“五个会”,开展“脱贫攻坚说变化,感恩奋进跟党走”活动,组建草根宣讲团,巡回宣讲600余场次。
凝聚各族群众“全员上阵”的合力。整合帮扶力量,创新开展“结亲帮万户,奔上小康路”活动,市县两级万名干部职工与50408户农户形成全覆盖结亲包户关系,进村进社进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落实“五包”责任,形成党政一心抓、社会同心帮、群众齐心干的扶贫新局面。
增强“文化自信”的定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支持北川深入挖掘和弘扬禹羌文化、红色文化、感恩文化等。依托“5·12”地震遗址、纪念馆等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全国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县创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精准扶贫良策拉动 铺就增收致富路
针对北川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绵阳市委市政府带领北川县委县政府,从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到选准产业扶贫方向,从选派好驻村干部到整合涉农资金,从持续脱贫攻坚到防止返贫等方面进行考量,下足提质增效的苦功夫、对症下药的硬功夫、一户一策的细功夫,统筹推进“插花式”扶贫,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做到精准发力、落地见效。
绵阳市通过争取财政资金、融资平台撬动、吸引社会参与等“多个渠道引水”,整合涉农、扶贫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民生改善。统筹实施地质灾害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全域危改、拆除破旧房“四项工程”。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坚持“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药爱心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五道防线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在教育方面,实现15年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全覆盖。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帮扶工作,建立健全贫困户脱贫增收长效机制。
今年欣逢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15周年,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本文作者系四川省绵阳市民宗局局长)(见习编辑 关宇娇)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