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诗画共同体
埃博拉凶猛 西非在战斗
发布日期:2015-11-12

1.jpg

本次埃博拉疫情的重灾区示意图


埃博拉,让人不寒而栗的三个字,也是人类现代医学40年来尚未破解的心头之患。埃博拉疫情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险境,而是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

埃博拉原是非洲扎伊尔北部一条静静的河流。1976年,当一场来势汹汹的传染病肆虐以后,沿河55个村庄的280余人丧命,如此猛烈的新型传染病首次出现在现代社会。后经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调查研究发现,此种毫无缘由的出血热病初现苏丹南部,尔后传到扎伊尔并大规模爆发,故藉此命名。在扎伊尔,该疫病的病死率高达88.8%。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1976年到2013年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共流行过24次,发病共计3990人,病死2477人。

人们对于这种发病快、传播广、死亡率高的病毒的巨大恐惧,更源于2014年2月在西非几内亚爆发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其势已席卷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乃至美国、西班牙等国。据世界卫生组织11月14日数据,自2013年12月以来,全球8个国家,已经有5177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感染病例共计14413例。其中,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疫情最为严重,新增病例大部分集中在三国首都所在区域。西非三国共报告有8973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4484例死亡。

这或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致命的一次埃博拉疫情爆发。埃博拉是一种病毒性疾病,是已知的人类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第四级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五种亚型,致病性由强至弱,其死亡率为50%-90%。该病毒通过与有埃博拉症状的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等接触传播,其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等。


风暴中心

此番埃博拉的入侵为何如此凶猛?

首先,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均系全球最不发达国家,同时都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内部民族问题,笼罩着战乱、冲突的阴云。

利比里亚全国共有16个民族,有克佩尔、巴萨、丹族、克鲁、格雷博、马诺、洛马、戈拉、曼丁哥、贝尔以及19世纪自美国南部移居来的黑人后裔等。自1989年底以来,利比里亚近6年的内战已导致15万人死亡,70万人沦为难民,战火还波及临近的科特迪瓦、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国,并直接威胁着整个西非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其新一轮的内战,终止于利比里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2003年8月18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签署的和平协议。

塞拉利昂共有20多个民族,南部的曼迪族最大,北部和中部的泰姆奈族次之,两者各占全国人口的30%左右,林姆巴族占8.4%;由英、美移入的黑人后裔克里奥尔人占10%。1991年爆发的内战至2002年才结束,约5万人在内战中丧命,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国家基础设施毁坏严重,货币大幅贬值,国民经济濒于崩溃。

几内亚共有20多个民族,其中富拉族(又称颇尔族)约占全国人口的40%以上,马林凯族约占30%以上,苏苏族约占20%。几内亚于2010年举行了两轮大选,这次总统选举是该国在结束法国殖民统治独立半个世纪之后的首次公开和民主的选举。反对党领袖阿尔法·孔戴宣布赢得选举,执政党候选人赛卢·达莱因·迪亚洛则坚决不承认选举结果,致使国内发生严重骚乱,当局随即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可以想见,长期经历国内局势动荡影响的三个国家的基本医疗资源是何等匮乏、公共卫生系统是何等简陋脆弱。即便是现有的医疗机构,也无法具备足够的防护措施从而为埃博拉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由于公共医疗系统的缺失,很多时候,病人的诊治并不在医院而是在家里。贫穷、饥饿、恐惧、痛苦、绝望、疑虑在这里司空见惯,它们伴随着普通人生命中的时时刻刻。国际救援委员会的尼古拉·沃尔顿曾指出,西非埃博拉疫区的这三个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力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落后和医疗体系不健全等三大困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表明:几内亚人类发展指数在全球187个国家中排名第179位,5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40万居民面临解决温饱问题。全国现有884所卫生服务站、412所卫生中心、43所公立医院、344所私营卫生医疗机构及329家私营药店,母婴死亡率分别为0.61%和11.7%。平均约每万人拥有一名医生。2012年人均寿命54.5岁。

塞拉利昂的人类发展指数居第183位,53.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12年人均寿命妇女为50.7岁、男子为47.6岁。儿童死亡率较高,约有18.2%的儿童在5岁前夭折。孕产妇死亡率为0.97%。疟疾、肺结核、伤寒、霍乱和拉沙热等病流行。

利比里亚的形势更为严峻。其人类发展指数名列第175位,83.7 %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婴幼儿死亡率为7.5%,孕产妇死亡率0.77%,人均寿命约60.6岁。医疗设施在内战中损毁严重,战后政府依靠国际援助修复了14所医院、13家医疗中心和230个诊疗所。全国医生不足200人,一半是外国医生,而利比里亚总人口为347.7万(2008年)。

其次,由于人们对于病毒的认知不足,一个家庭中健康人与埃博拉病人时常密切接触。比如,基于西非当地的风俗传统,死者的身体要经过清水洗净,然后入殓。因此,一些参加埃博拉病死者葬礼时健康人也有可能接触传染源。世卫组织、无国界医生组织等都在发出警告:告诫失去亲人的家属要节制悲痛,不要继续触摸尸体,因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死者尸体具有极高的传染性。

按照联合国埃博拉应急特派团与世卫组织此前提出的疫情控制目标,西非疫情重灾区应在60天内(截至2014年12月1日),确保70%以上的埃博拉病例得到治疗与隔离,确保70%以上的丧葬行为符合安全规范。塞拉利昂政府不久前也宣布,死者不可再土葬,而是火葬。在同埃博拉病毒作斗争的过程中,宗教领袖也可扮演重要角色。当地许多牧师利用礼拜的形式,向人们讲解疫情的传播以及预防的手段。

同时,世卫组织表示目前仍然没有发现有效对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也尚无针对这一病毒的任何疫苗。人类治疗埃博拉只能靠对症支持疗法,比如对病人输液、补充体液;借助仪器和药物进行维持治疗,保持病人的呼吸、血压稳定。遗憾的是,研究人员尚未知悉埃博拉病毒来自何处,其宿主又是谁,对于其如何引起人类致病的机制不完全清楚,且仍存有未被发现的传播链。


5-140I1113424.jpg

医务人员在疫区消毒防病


此外,早期的埃博拉疫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边远村庄,而此次疫情的出现地点则大大蔓延至包括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相邻国家首都及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加之受到人力、物力、人员流动等诸多因素影响,应有的病例确认和接触跟踪遇到很大阻力,人口较为频繁的跨境流动也不利于当局对其进行隔离并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

就在不久前,世卫组织称,病毒仍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及塞拉利昂蔓延传播,不过从区域角度分析,三国疫情状况喜忧参半。几内亚疫情中心区盖凯杜行政区新增病例数量持续下降,但该国东南部靠近利比里亚的马森塔行政区疫情仍然严重;利比里亚自9月中旬至10月末每周新增病例数量出现下降,目前下降趋势已经稳定;塞拉利昂西部、北部及首都弗里敦地区疫情仍然严峻。而塞内加尔和尼日利亚的数据保持不变,两国均已经宣布埃博拉疫情结束。西班牙与美国的数据也没有发生变化。另外,在全球范围内,共有570名医护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已经有324人死亡。


无情重创

埃博拉疫情这场公共卫生危机肆虐非洲,对于非洲经济、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重创。

11月11日,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代表希拉尔·埃尔瓦发表声明说,肆虐的埃博拉疫情正使西非地区处于粮食危机的边缘。埃尔瓦在声明中说,“这些受埃博拉冲击最严重的西非国家在与疫情抗争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专家预测,西非地区超过一百万人因受疫情的影响而需要粮食援助。”农业是西非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也是这一地区国家约三分之二人口所从事的重要生产活动。埃博拉疫情的爆发,无疑对该地区农业造成了重创。

此外,在受埃博拉疫情冲击最重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民众的恐慌和担忧已造成当地农田荒废、农业生产活动中断和食品价格上涨。在利比里亚,受影响最大的农业县洛法,包括食品在内的商品价格涨幅仅在8月就从30%增至75%。此外,受埃博拉病毒影响,塞拉利昂40%的农民已经放弃他们的农田。另一方面,西非海陆口岸关闭、大批外国企业陆续撤离该地区造成区域贸易下滑、外资投入的减少,也进一步加剧了西非地区正面临的粮食危机和经济危机。

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内战之后,GDP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埃博拉的大爆发将可能击碎这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据非洲开发银行预测,埃博拉疫情将使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个国家2014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下降2.4%、3.9%和3.7%。另外,塞拉利昂2014年的通货膨胀率可能将达到29.4%。埃博拉疫情对几内亚公共财政的影响可能会占到GDP 的2%。目前抗击埃博拉的费用预算保守估计为1.34亿美元,可是几内亚政府目前仅募集到约3000万美元。


中国力量

“西非国家只要还有埃博拉疫情,中国的援助就不会停止。”

中国非常珍视中非传统友谊。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创了中非关系新纪元。中国在自己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援建了非洲著名的坦赞铁路,竖立起中非友谊的丰碑。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非洲朋友曾经大力帮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多年来的无私帮助,对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的非洲国家可谓雪中送炭。


中国向西非三国提供抗击埃博拉专项捐赠仪式.jpg

中国向西非三国提供抗击埃博拉专项捐赠仪式


中国援助非洲人民抗击埃博拉病毒药品物资启运1.jpg

中国援助非洲人民抗击埃博拉病毒药品物资启运


经贸合作也是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撑,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亿美元规模,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500家。

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曾表示:“中国和非洲一直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和相互支持、彼此信赖的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因此当非洲兄弟遇到埃博拉疫情时,中方深感义不容辞,并率先行动,紧急驰援,唤醒并引领国际社会共同帮助非洲国家抗击疫情蔓延。”

中国人民对西非人民的艰难处境感同身受。中国应对埃博拉疫情的前三轮援助举措目前已全部落实到位,第四轮紧急援助业已启动,累计向疫区三国派出252人开展工作,现在仍有134人坚守疫区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中国还将派出总计千余名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在西非从事抗击埃博拉疫情工作。

11月15日,中国抗击非典的军方医疗人员再战埃博拉——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163名医护人员乘专机抵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他们将在当地建立我军历史上第一座海外诊疗中心。至此,中国已经成为埃博拉疫情爆发以来在疫区投入医护人员最多的国家,成为抗击埃博拉国际响应队伍中当之无愧的主力。

与此同时,中国向西非疫区国家累计四轮援助约7.5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援助物资、医护人员以及向联合国应对埃博拉疫情多方信托基金的600万美元捐款。下一步技术援非抗疫工作的重点是充分借鉴国内防控非典等经验,控制疫情传播扩散。其中,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伍将在中国援外医疗队、军队援非抗疫队伍的支持配合下,在疫区三国和有潜在疫情流行风险的周边国家,面向医务人员、基层管理者等开展培训,计划为当地培训医疗护理和社区骨干防控等人员一万人,提高当地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的整体技术水平。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